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

吃晚饭的时候,父亲突然对母亲说,你不是有一套《红楼梦》吗?母亲眼皮子也不抬地“嗯”了一声。父亲又说,找出来看看。母亲撩起眼皮,问,谁看?父亲挺了挺胸脯,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看!”母亲一下子把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大惊小怪地咋呼:“你?你看《红楼梦》?!”

也难怪我母亲这副样子,我父亲向来是不大理睬这些带虚构性质的文学作品的,用他的话说那都是扯淡,是那帮子人吃饱了饭没事干闲撑出来的胡说八道。父亲还说,我最赞成把这帮子这家那家的家伙们打发到农村去,让他们在地里干上一天的活,回来累他个半死,看他们还胡说八道不!

这样的父亲,突然想起《红楼梦》来,母亲的大惊小怪是不足为奇的。只不过母亲不知道,那一段时期,伟大领袖提倡领导干部看《红楼梦》,而且明确告诉他们,不止要看一遍,要看三遍四遍才行。

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1)

这样写我父亲,你千万别误会我父亲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在我父亲的办公桌上,堆的书可不老少,除了红头文件这材料那通知外,还真有不少大部头的精装书。不要说马恩列斯毛这些伟人的选集是案头必备的书籍了,就连《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这样的一看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的书,我父亲的桌子上书柜里都有。你别以为我没读过几天书的父亲摆上这些大部头书是充充样子,他是真看,真的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拜读。那一本本书上用红蓝铅笔画上的长长短短的条条杠杠,就足以说明他的认真程度了。

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他讲话作报告时,随时随地可以大段大段地援引伟大导师们的原著原话,那些新鲜的原汁原味的具有明显的倒装语式的句子把台下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我父亲甚至还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谁谁谁著作中的第几卷第几章第几页甚至第几行,台下听我父亲报告而不五体投地的人,简直太少了。

还有一点,就是我父亲讲话作报告时语言的生动和风趣。他的被我的表姐们听起来侉里侉气的口音却正顺了台下大部分农村入伍的干部战士们的耳。他的那些家乡方言土语,那些农村田间炕头很流行的歇后语和俏皮话,很能打动台下大部分人的心并令他们心领神会,开怀大笑。就连父亲嘴里的错字白字,他们听起来也觉得有滋有味,因为平时他们也这样说错念白乃至固执地认为这些字就该这么说这样念,正确读音反而令他们耳生反感,认为你在咬文嚼字卖弄学问。因此,要塞的干部战士们凡是听过我父亲的讲话和报告的,普遍地认为我父亲有水平,而且水平高。

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2)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我父亲在解释一种理论或一个道理时,比我的那些在讲台上拿着一根棍子乱敲乱吼的老师可强多了。有一阵子,我老听人家说“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我不明白就问父亲,形而上学到底是个啥意思。父亲想了想,弯下腰拍着我的脑袋说:“形而上学,就是一个叫形儿的小孩去上学,老师教了他齐步走,以后他就再也不踏步和跑步了,你说这个形儿呆不呆?”我马上点头说:“呆!呆!”这样,我就把形而上学在我那种年龄层次上搞明白了。

父亲开始看《红楼梦》了。父亲把竖版的泛了黄的《红楼梦》一般都是打开在某个看到的页面上,然后又反扣在枕头旁边。父亲从不把《红楼梦》拿到他的办公桌上,我理解大概父亲认为曹雪芹不配上他的办公桌,因为曹的级别不够,没有资格跟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们共聚一堂。父亲从不用正儿八经的时间看《红楼梦》,只在晚上洗漱后换上睡衣睡裤钻进被窝临睡前那一段时间里强打起精神看上几眼。父亲对大观园里那些男男女女无聊透顶的剥削阶级生活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往往看不到两页,就打起欢快的呼噜来了。

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3)

母亲对父亲看《红楼梦》时的进展感到吃惊,她问父亲:“你是不是看竖版书很费劲呀?怎么能看得这么慢?”父亲实实在在地回答说:“有点。看着看着老串行,前言不搭后语的。”母亲就说:“你的眼睛让大块头的红头文件给惯坏了!”母亲找来我们上学用的一把木尺,交给父亲,提示他用木尺捂住后边一行,一行一行往后挪。

那阵子我大概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已经开始对语文课感兴趣了,课本上那有限的几篇课文实在不过我的瘾,我就把我哥哥姐姐们各个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看了个遍。那时哪有什么课外书看。我有一次无意识看到了父亲枕边的《红楼梦》,好奇地看了几眼,但从此就再也拔不下眼来了,偷偷地看上了瘾。

有一天在早饭桌上,我父亲问我母亲:“哎,你说,贾宝玉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块玉,这不是扯淡吗?”母亲张了张嘴,觉得父亲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根本没法子跟他探讨这类问题,母亲叹了口气不予回答。

此刻的我正背着书包要走,听见父亲的问话,又没听见母亲的回答,就情不自禁地停下脚,向父亲卖弄起来。我说:“爸,那是神话!是假的!要不怎么叫贾宝玉贾宝玉的⋯⋯”

我母亲显然是吃了一惊,她诧异地别过头来望着我,问:“你看《红楼梦》了?”我吓得点头不是摇头也不是,因为母亲对这类书一般都藏得很严,不让我们接触上瘾,我是偷偷在看。我母亲又疑惑地问我,你能看得懂吗?我硬着头皮回答,马马虎虎吧!就拉开门一溜烟跑掉了。

我母亲对我偷看“禁书”的行为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我也就心照不宣地比较公开了这种偷看。放了学,我哪也不去直奔家门,溜进父母的卧室,拉过《红楼梦》,把父亲看到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然后就趴在床上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如果听到脚步声,我还要把书放回原处跑到桌子前拉开抽屉装出找东西的样子。

问题是,我父亲看书看得太慢了,我都看完了第一遍又从头看第二遍然后再将我喜欢的章节看第三遍,就这样父亲一本书还是看不完。我跟父亲像龟兔赛跑,只不过这次是乌龟睡过去了。我实在熬不住了,就去催父亲:“爸,你快点看,要不我老看不上第二本。”父亲满脸堆笑,满口笑应,可就是不见乌龟快动。我就对父亲发脾气警告说:“你再不看快点,我就偷着吃盐啦!”自从我得了肾炎,父母一直让我吃清淡的饭菜忌口太咸。父亲在我的威胁下,甩掉了母亲的木尺,先是一目十行,到后来就百米跨栏一般,连蹦带跳地过去了。

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4)

我在看完了全本《红楼梦》后,实在想对人倾诉一番,而这个人又必须是也看过《红楼梦》的,我就只有斗胆找我的父母了。

我把时间选在军营里熄灯号响过,再过十分钟发电厂就要停止供电的时候。我跑进父母的卧室,母亲已经进了被子里,父亲在地下找着什么。

“妈,晴雯死得实在太可怜了!她的哥哥嫂子实在是太坏了!我倚在门边这样开头。”

还没等母亲开口,父亲就惊奇地停下手里的动作望着我说:“哎,晴雯最后不是嫁给了那个姓蒋的戏子了吗?怎么死了?”

这大概是父亲生平第一次没好好听毛主席的话,糊弄了他老人家。他只看了一遍《红楼梦》,而且看得极不认真,极敷衍了事。

父母爱情那些让人泪奔的瞬间(父母爱情父亲看书最大的本事是过目不忘)(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