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故事剧本 十几岁国学苑古代游记小品之

游褒禅山记故事剧本 十几岁国学苑古代游记小品之(1)

文/李小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编者按】

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游山玩水。他们游玩的目的在于内心的豁然与领悟。山、水,文人大爱也。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文人雅士的笔下都成了有生命的存在。

《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邀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欧阳荐枫带领学校的语文名师,与我们共赏游记小品,徜徉于自然山水中,浸润于人文山水中,去感知名士情怀。

古人寄情山水,以山水怡情养性,以山水寄寓哀乐,以山水探寻人生的哲理。柳宗元、袁宏道、张岱三位文人钟情山水,以山寄情,形成了文化史上千峰竞秀、各美其美的景象。

仁者柳宗元:借厚重之山吐胸中之气

以山比德显政,是柳宗元故事里的永恒内容。

他在《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的文末,借山讲起了“仁”“清”“廉”的道德故事;他在《零陵三亭记》中写“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仍然是在阐述山水与政治的关系。柳宗元既由外而内地认识了山水的内涵,又由内而外地审视了山水的形式。他完成了对山水从理性到感性、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把握,再将山水演绎成自己的生命故事。

他的许多山水作品,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你很难分清哪是柳宗元,哪是山。当面对天造地设般的小石城山,那份情缘,那种心酸,那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的感叹,岂只是对自己命运的哀怨,更是包含了对知音的理解。

柳宗元赋予了山灵魂和个性。再寻常的山,一入柳宗元的文章,便处处可见特立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哪里是在写一座自然的山,分明是在写自我、写知己。柳宗元第一次看到西山,那样兴奋和迫不及待,犹如神交已久的朋友突然相遇。因为,西山具有和自己一样“特立”的个性和“不与培塿为类”的品格。他审视小石城山后,发出“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的不平浩叹。在他心中,小石城山有着与他一样怀才不遇的遭遇。难怪茅坤感慨地说,柳宗元的小石城山,不过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

“老男孩”袁宏道:卸下文化的重负

“老男孩”袁宏道笔下的山,生动细致,个性鲜明,体现了小品文的雅净之风。他写天池山上的晚梅、奇石艳卉、青松翠柏,素笔勾勒,寥寥几句,景物就如在眼前。“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本是艰难的登山之旅,被他写得如坐过山车般充满乐趣。加之特写镜头来描摹晚梅景致,“一望皓白, 若残雪在枝”,读之口齿含香,身临其境。

袁宏道是晚明“性灵派”的引领者。他笔下的山充满了欢快、愉悦。他在《灵岩记》中写山之形、山之廊、山之谷、山之松,尤其是山之人山僧的玩笑之言:“此美人环佩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读到这,我们不禁笑叹袁宏道的顽皮与诙谐。

《游盘山记》中,他在游山途中遇到一潭好水,痛快得大喊一声。一个长衣儒冠的男人忽然跃入水中,嬉水为乐,还童心未泯地掷梨李以观,俨然一个天真、活泼的老顽童。

袁宏道通过对山的描摹,大胆地肯定了人的欲望。《灵岩记》中游“西施故居”,袁宏道命仆人“小奚”对石头上西施的足迹“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这是一种怜香惜玉的文人情怀,更是对真性情的肯定。然后,“老男孩”叹曰“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 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亡国之罪,岂独在色”。这一段议论是对人欲望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

造景师张岱:对自然的觉醒和认知

张岱在小品文中呈现出的是文人厌倦现实之后,对自然的觉醒和重新认识。他如同一个高明的造景师,将文人的各种心态,通过一座座山展示出来。

张岱晚年在山水湖海中徜徉。他写景,能大亦能小,能静亦能动。他既能描摹雄浑的场景,又能抒写幽绝之环境。“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西湖梦寻·飞来峰》)“北眺西泠,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窗棂门槔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西湖梦寻·火德庙》)他写自然景物微缩,置于掌中、案上,其景物晶莹可爱,童趣盎然,让人爱不释手。

高明的“造景师”张岱,不仅仅描绘自然之山,也不单纯地注重自然景物的风姿,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境遇、人生感受、艺术体验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的表现中去,形成以人为本的山水小品创作观。

《越山五佚记·吼山》篇中,他对景色的描绘更是流露出了深沉的黍离之悲。世事的变迁,家道的衰落,陶氏书屋原来清幽的景致现在只能给人以荒凉寂寞之感。全文笼罩着作者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人生须臾之悲。

本文原载于《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2021年9-10月刊,总第144-145期。附版面图:

游褒禅山记故事剧本 十几岁国学苑古代游记小品之(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