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又很撩的短句文案(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

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

▓ 司马小萌

可爱又很撩的短句文案(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1)

2022年1月5日《泰州晚报》8版

谁说的?“每一个平凡人的温度,就是社会的温度。”

人间冷暖由你而来。大家都暖,人间就暖;大家都冷,人间就冷。

1

2021年12月24日。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来了,南方多地加入了零摄氏度群聊。

而北京,也是入冬最冷的一天。出去健步二十分钟,活生生被冻回来。对镜一照,哇,满脸“高原红”!

冷虽冷,但干枯的树丛中,仍能瞄见点点绿。是啊,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

太阳出来了,零下九摄氏度。印象中这种寒冷在北京并不多见……朋友圈里争论“洋节过不过”。我觉得,想过就过,随心所欲,不必强求一致,更不必“上纲上线”。抬头看,天上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自己开心就好,家人朋友健康平安就好。

衡阳好友周卫国在朋友圈写道:“明日强冷空气到达。但文字的温度都在。”

2

一早收到新出版的《坡子街文萃》,果然小巧精干!这种三本连体、一个书号的设计,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在微信语音中,对此书第一功臣、泰州晚报总编辑翟明说,从“坡子街现象”中,我总结出两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没有阵地,英雄“空垂泪一行”;有了阵地,没有人竭尽全力,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看了《坡子街文萃》作者见面会视频。做“开场白”的,是泰州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曹茂良。此君厉害了!洋洋洒洒,从头到尾没有看一眼发言稿。讲实话、动真情,内容“高大上”。

社长,统管报社全局的第一把手,角色很不好当。这两年,我在各地频频接触到一些“能人社长”,看到他们上任后“蒸蒸日上”的局面,让我对报纸前途又充满希望。

3

懂行地知道,不懂行的更知道,用手机拍出多种呲光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南通摄影“一哥”许丛军看了我拍的这组照片,坦诚且专业地点评:“如果角度稍微差一点,就没这效果了。”

我终于收到“同情”了。君不见,本人用手机拍呲光那个费劲:上瞄下瞄,左找右找,前腿弓、后腿蹬,还得提防阳光伤眼。跟我一起遛弯的闺蜜,没有一个能耐心跟着研究,全都跑到一边玩手机了……悲催。

但有一张照片,光线比较“诡秘”,难住了扬子晚报摄影大腕范晓林。他看完说:“明里暗里琢磨不透,此处何处、今夕何夕?”

偶尔能“震”一下同行,“司马老师威武!”我开始嘚瑟。

4

几个月前的郑州摄影采风,结识了河南新闻界几位摄影大咖,领教了他们的实诚与热情。原河南日报摄影部主任陈更生就是一位。今天收到他寄来的画册《我的村庄》。这哥们用33年光阴,记录了他的老家——坐落在豫北黄河滩区的原阳县官厂乡李庄村。画面朴实得让人动容。等空闲了,我要细细品读。

更生说:“姐,看完写点啥吧,相信你会有感触。”

可惜我这个家伙,典型的北京“非土著”,极其缺乏农村生活体验。笔下惭愧啊。

可怜我这个家伙,没有实打实的老家可以经常光顾。看来,只能用20年光阴,记录记录《我的小区》了。

5

晚上十一点,京江晚报张总和我商量下期摄影版的主题。她说《笑脸迎新年》可好?我说,这个内容,写文容易,拍摄有难度。不如来一期《新的年 我的娃》,动员大家给自家孩子拍张有趣照片发表在报纸上,多有纪念意义啊!如果来稿多,还可以做两期、三期。说完突然发现:聪明啊!不是一般二般的聪明。

这次,俺不用“凡尔赛”,直接吹牛。

又有积极捧场的了。北京法官、摄影爱好者闫颕,隔空调侃:“三般聪明,三般勤劳!”

不过看了我写的散文,真有“正正经经”夸奖的。老朋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留言:“早就说了,聪明人干什么都行。司马先生摄影一流,文字也不输给专业作家。”

解海龙,以拍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闻名天下的大咖,一如既往地搞笑。他写道:“这文笔,中国作协高级会士。佩服。”

“高级会士”是什么东东?不过,能得到同行吹捧,还有比这更让人癫狂的吗?

6

冬奥会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路过奥运村街道某小区,临街栅栏上,都是与冬奥会有关的标识。美观,大方。那天看到一个通知,意思是,感谢北京市民“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克服由此而来更严格的限制与管理。

因为怕我出京,这几天儿子隔三岔五发布外地“最新疫情”,口气急促、紧张。我当然乖乖地假装“吓着了”。其实最怕的是,如果我所去的城市突然冒出一例阳性,或者莫名其妙地“时空交集”,那我就回不了北京啦。虽然只是“暂时”,也得“狼狈”若干天。这项规定可不可以改一改呀?只要不是“中高风险地区”,核酸检测又没问题,允许人家回家隔离,更显人性化。

首都首都,政治之都。就连出租车司机,张嘴闭嘴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只要上了车,你就准备听司机一路“教学”吧。人家“无所不知”,咱们“自叹弗如”,嘿嘿。

7

最近一条消息让我欢天喜地:

华中农大团队找到控制鱼刺的基因,吃鱼不挑刺有望成为现实。据说,有的鱼有刺、有的没刺,有的刺多、有的刺少,在于有一个或几个关键基因调控着它们。所以,“创制”无刺鱼的关键,就是找到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

太给力了!一想到,以后可以大大方方吃鱼,就激动得不能自已。

同志们,要知道,俺一贯不吃鱼,不是假谦让,不是不爱吃,而是怕刺啊。

8

每逢新的一年,总有纸媒“关停并转”的消息。今年也如此。不足为怪。明摆着,蛋糕个头太大,而吃的人有限;尚且,可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咱们有必要把蛋糕做那么大吗?

信阳晚报小兄弟华唯,把他删节过的几句歌词,发在朋友圈。虽然与上面话题无关,但我觉得,原歌词已够震撼,而华唯的“排列组合”更有趣:

“一个一个走过

一遍一遍来过

一幕一幕闪着

一声一声吼着”

能吼,证明底气足。那就接着来。适者生存。

相信报纸的力量,相信书籍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自己是个有头脑的家伙。

9

当2022年的阳光照亮我家的绿植,苍翠一片。我想说:生命真好!

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宁波都市报系总编辑唐慧卿称赞“像油画一样”,她要“下载做封面”。唐总说:“2022第一天,宁波就遇到疫情。人类太需要阳光和希望了。”

是的,人类太需要阳光和希望了。我已经开始拍摄2022年的太阳。不管世界好不好,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始终相信:心仍在,爱就在。

可爱又很撩的短句文案(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2)

司马小萌近影

【作者简介】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

可爱又很撩的短句文案(总有一些蓬勃让你心动)(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