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

从古至今,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让人无限神往,津津乐道。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这类爱情的典范。

然而,当美好爱情遭遇残酷现实,也终会变成一声悠长的叹息。

“千古词女”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曾有过短暂的琴瑟和谐、举案齐眉。可是现实种种,却让他们的情感,掺杂了几分无奈。

后来赵明诚病故,李清照遭遇渣男张汝舟,更是一场人间悲剧。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1)

李清照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性格孤傲,文采斐然;后母是名门之秀,思想开明,工于词翰。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自幼喜欢吟诗填词,展纸作画。

待字闺中时,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曾让她名动京城。

而她的才情,也打动了一位少年,就是赵明诚。

据说,父母曾试探他的择偶要求,赵明诚委婉地表达了心事。

他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读了一本奇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本就与李格非相熟,一下子就明白了儿子的用意。

他微笑道:“原来是‘词女之夫’,看来你要娶个善于文辞的妻子啊。”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佳偶天成,又是新婚燕尔,自然无比甜蜜。我们可以从李清照的词作中,看出她那时满溢的幸福: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到底是花美,还是我美呢?在丈夫面前的妩媚天真,显示出她内心的甜蜜情感。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2)

李清照与赵明诚

那时,天是蓝的,云是柔的,空气是甜的。

夫妻二人志同道合,真可谓琴瑟和谐,生活美满。

李清照喜欢填词吟诗,赵明诚便陪她风花雪月。赵明诚喜欢古董金石,李清照便与他搜罗古籍字画,哪怕节衣缩食也心甘情愿。

如果日子能一直这样下去,那么这便是完美的爱情童话了。

然而,命运是注定的,现实是无情的,人心是易变的。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3)

1102年,宫廷内部斗争中,李格非被划入“元祐奸党”,与赵挺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派别。

李格非被禁止在京城任职,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在危难之时,李清照写诗给公公,希望他能救父亲于水火,却遭到了赵挺之的拒绝——在严酷的政治风云中,他不敢铤而走险。

而此时的赵明诚,更是一声不敢吭,生怕仕途有损。

随着党争的白热化,朝廷出台了规定: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这下子,李清照无法留在京城,只能独自回到原籍,与赵明诚分居两地。

正是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时间里,赵明诚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4)

李清照的才名一直胜过自己,赵明诚已有了一丝不悦。而这次,岳父又牵涉到党争中,差点儿连累到自己,也让他无比懊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那时,李清照经常与赵明诚鸿雁传书。李清照字字写着思念,可谓用心良苦;赵明诚回信比较及时,字里行间却难见真心。

后来,皇帝下诏,解除党人之禁。李清照终于回到汴京,与赵明诚相聚。然而,不久后公公赵挺之病逝,新一轮党争又波及赵家,赵明诚被罢官。李清照只好随着丈夫,回到他的老家青州生活。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5)

清代崔鏏的李清照像

这段时间里,夫妻度过了一段貌似幸福的时光。

暂时远离了政治风云,他们专心于金石古籍之乐,日子过得平和而恬淡。

不过,李清照感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已不似从前那般真挚了。

丈夫看她的那种目光,远不如看那些金石宝贝来得热烈。

她曾记录这么一段:“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赵明诚将古籍、宝贝等,锁在一个书库里,即使李清照要看,也得在本子上登记。如果她不小心把东西弄坏,就会遭到赵明诚的惩罚。

为了能继续读书,李清照不得不“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用节俭出来的钱买书。

李清照开始专心帮丈夫整理《金石录》,填充着她那有些慌乱的心神。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6)

可是,就连这样的日子,也有终结的那一天。

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赵明诚被启任为江宁知府,雄心勃勃地先行南下,留下妻子处理家中事务。

李清照整理了15车重要的书籍器物,带着极大的勇气南下。而她在青州老屋留下的,准备第二年运走的书籍器物,却在战乱中被毁。

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带着多年积攒的稀世珍宝,奔波辗转来到江宁,已是第二年春天了。

李清照幻想可以安顿下来,与丈夫继续从前宁静的生活。然而,在1129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府,看来江宁又不能久留了。

赵明诚又要先撇下妻子,独自去建康面圣了。

临行前,他最放心不下的,仍是自己的金石古籍。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7)

当李清照问他,万一有敌人来犯,必不得已逃难的话,那些宝贝要怎么办?他则带着命令的语气说:“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李清照这时彻底明白了:她在丈夫心中的地位,最多与那些无生命的宗器一样。因为丈夫告诉他,先舍弃其他的也行,但最后迫不得已,就与那些宝贝同归于尽吧。

说这些话时,丈夫丝毫没有留恋,甚至“戟手遥应”。在古文中联系语境,“戟手”意为怒骂。他甚至没有耐心好好和妻子说话了。

看着丈夫骑马绝尘而去,不知内心感性的李清照,此时是多么悲伤痛苦!

没想到,这竟然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最后的话。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因急病死于建康城。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8)

李清照伤心欲绝,大病一场,不知是在哀悼丈夫的死,还是哀悼他对她早已消逝的爱情。

之后,在战乱氛围之中,李清照仍不忘守护丈夫的遗产,带着它们颠沛流离,在漫长曲折的路途中,图书文物却大部分散失。

1132年,李清照来到了杭州。此时的她苍白憔悴,病弱不堪,给了一个渣男可乘之机。

此人叫张汝舟,当时是右承奉郎,为人自私贪婪。他听说李清照带着许多宝贝,因此百般献殷勤,虚情假意地照顾她,甚至频频请媒人来说合。

无依无靠的李清照,此时被他的“体贴”蒙蔽,勉强答应了他的求婚。

没想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婚后钱财到手,张汝舟便露出狰狞面目,对李清照肆意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9)

李清照的《漱玉集》

李清照遇到了真正的小人,反而激发了她的坚强斗志。她勇敢地提出离婚,不怕身陷囹圄的代价——那时法律规定,妻子提出离婚,要判处二至三年徒刑。

后来,幸亏翰林学士和各亲友的相助,李清照被关押9天后得以释放,这也成了宋代的一桩奇闻。

情感的伤害、家国的变故,不知到底哪个,更能折损她的青春。

无论如何,她再也回不到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了。只有在梦境般的回忆里,她仿佛还能体会到一丝温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两段婚姻(李清照的两段婚姻)(10)

而如今,即使泛舟湖上,那潋滟的波光里,也绝没有一丝快乐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晚年,终日伴随她的,则是无尽的愁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大约在1155年,年逾古稀的李清照,在凄凉中离世。那些甜蜜的、苦涩的、快乐的、悲伤的往事,也随风而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