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

上周六,一档旨在传承民间传统相声文化的新综艺《相声有新人》正式开播。节目组请来了郭德纲和张国立为“召唤师”,希望用时下流行的“淘汰赛”的方式评选出相声界新星。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

让人意外的是,这档开播前并没有多少“水花”的「冷门综艺」,却因一对交大博士夫妇的表现在网络掀起热议,成了节目的“流量担当”。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

李宏烨和郑钰二人均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的博士,在参加《相声有新人》前出演过不少综艺节目,算是小有名气。

可能是仗着上过央视的自信,这对夫妇一上来就用手指头指着郭德纲说:“你不认识我是吧?”并在表演结束后直呼相声界前辈于谦的大名,说他们写了那么多段子于谦肯定知道他俩。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3)

接着,李宏烨又当场送了郭德纲三本书,是夫妇二人共同著作的《校园相声学》、《相声的有限元》和《逻辑搞笑实录》。送书时李也不忘拿郭德纲开涮,让郭德纲拿到书好好”咀嚼咀嚼“。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4)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5)

二人表演时,屡屡抛出诸如“镜面折射”、“永动机”等学术类包袱,让台下其他选手忍不住吐槽称“这是在写论文呢?”

至于好不好笑,可以点开视频感受下↓

表演结束后,李宏烨开始自信的向人介绍他用工程学中的有限元理论类比到相声上研究出的「笑果预期总公式」。他认为,相声是可以用公式来创作的,只要学会他的这个公式,普通人也可以讲相声,甚至实现量产。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6)

而大部分观众听到这个公式的反应都是这样的——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7)

其他的参赛选手在接受采访也表示:“他们塑造出一个机器人,在格式化的去运转,但是相声并不是这样的。”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8)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9)

在得知自己并不被郭德纲所接受之后,李宏烨有些情绪激动,不仅直接大声质疑郭德纲选人的标准,称“我就不应该来你这一组”,还撂下一句狠话,让郭德纲“走着瞧”。

最后,夫妇二人带着“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的自信,在全场选手的起立欢送中退了场。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0)

节目播出后,李宏烨发了微博解释,称自己只是被节目组恶意剪辑,与郭德纲友好讨论的部分被删减了。但是网友并不买账,评论下方依旧都是骂李没礼貌的。

经过几天的舆论发酵,如今的“相声博士夫妇”已经成了「目中无人、自大轻狂」的代名词。平日里互相争吵的“纲粉”和“纲黑”以及相声界不同帮派的粉丝们都放下了平时的恩恩怨怨,一齐批斗这对博士夫妇。

票友们时隔多年突然变为“一家亲”,也难怪李宏烨会被戏称为“中国相声界团结形象大使”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1)

而在大多数参与讨论的网友眼中,这对博士夫妇作为参赛选手本该摆出「新人」该有的谦恭姿态,用自己的表演打动评委。

然而,他们二人不仅嘲讽郭德纲没文化,还鄙夷当代相声演员只知道抄袭老段子,给自己扣上了「创新相声文化、带领中国相声走向新生」的“高帽”,自然令人厌恶。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2)

不管以后这对博士夫妇能不能逆袭坐到郭德纲的位子上,也不管他俩会不会走上“黑红”的道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相声演员来说最重要的“观众缘”。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再想逗乐观众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创新相声”不该是懒惰的挡箭牌

看完博士夫妇在节目中的表现后,知著君找来了二人之前一些表演的片段观赏了一下。

夫妇二人初次走红是因为2017年年初在交大跨年晚会的一段表演。在这段相声中,两人不仅调侃了交大和复旦两所学校的“恩怨情仇”,还应用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梗,效果的确不错,但谐音梗太多,且很多内容只有交大学生才能懂。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3)

在此之后,两人共在2017年参与了43次节目录制,其中包括《欢乐中国人》《开门大吉》《中国诗词大会》等等。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4)

每参加一次节目,李宏烨就会解释一番自己研究出来的“相声公式”。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但每次的表演似乎都不能佐证这个公式的科学性,甚至还有点尴尬。

被问及作为工科博士为何要去研究相声时,李宏烨说:“相声是传统传下来的、非常好的东西,但里面又有太多不符合这个时代发展的东西。我问过很多人,他们不反对相声这种形式,但不认可现在的相声作品。所以我要把相声搞好。”

有了这一“思想觉悟”,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夫妇二人在《相声有新人》中会大声疾呼:“再这样发展十年,相声能有什么前途!”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5)

然而,所谓的“相声公式”就一定能把中国相声变好吗?

相声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传统上,相声艺人们会将基本功分为“十三门”,包括口技、太平歌词、群口、逗哏、捧哏、单口相声、贯口等。如为观众熟知的《报菜名》就是相声基本功里的一项。这些都需要师父领进门后经过长年累月的勤奋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但在李宏烨的理念中,这些都是过时的传统。他的口号是“让普通人也能说相声”,因此创造出了公式供人学习。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6)

然而,知著君不禁想问:就算省略了基本功的积累算是推广相声文化的创新之举,但这种充满字母符号的公式真的人人都能看懂吗?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7)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8)

(知著君OS:我反正是看不懂……)

如今大多数的相声艺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剧场,用现场演出来巩固并扩大自己的观众群,如德云社、青曲社。然而这一做法也被李宏烨视为“太传统”,他觉得有巡演的时间不如用来写段子。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表演基本只在交大的礼堂里,观众也基本是交大学生。当一个人写出的公式用已验证的样本群只是小部分人时,得出数据的科学性是不是有待商榷?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19)

知著君很认同博士夫妇想要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但”创新“的前提应该是学习了并吃透了旧的艺术形式,从中挖掘出闪光点并加以改造,剔除糟粕。而不是闭着眼全盘否定,逃避该经历的学习过程,一昧高呼创新。

不少爱好相声的网友指出,虽然这对博士夫妇通过量化研究,可以推断出哪里该抛包袱,哪里该停顿,甚至该停顿几秒,但是演不出效果啊!缺少基本功训练的嗓子表演出来放学校的晚会上看可以,但上舞台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李宏烨可以自己尝试新出路,但他不能自封相声教育者和创新者的同时,教导别人去走捷径,还顺便唾弃一下传统。

这不是创新,是懒,更是坏。

相声界“逐梦演艺圈”之思

12号的时候,同为交大校友的脱口秀演员史炎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回应了大家针对交大博士夫妇的争议。

史炎认为,每个人都有创作的自由,不管是好还是坏,观众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但是李宏烨夫妇的问题就在于:陷入了类似“民科”的行为困境。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0)

“民科”,即民间科学家,这一词语为中国人熟知是因为2016年炒的沸沸扬扬的“诺贝尔哥”事件,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不少行外汉都硬着头皮阅读“引力波”相关的科普文章。民科往往利用公众对专业词汇的陌生来伪装,利用一些著名科研成果为自己背书,并利用公众天然的同情心迷惑视线。

国外有学者将“民科”定义为“科学妄想者”,并认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是天才,且将其他同行视为傻瓜。

“很多朋友非常不理解李宏烨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其他参赛者和前辈,但如果基于“民科”的行为模式来看,就都比较好理解了。“民科”的热情往往很高,但很难对行业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会损害行业良性的发展氛围。”史炎解释道。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1)

这种行为和心理让人联想到《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无论这部史诗级的烂片被人怎么嘲讽,毕导都觉得是观众欣赏能力以及同行打压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审美有偏差。观众不理解他们的逻辑,但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2)

李宏烨自封为“相声行业的救世主,中国相声的改革者”,可他有没有想过,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讲究的都不是”科学“,而是“人”本身。学习者需要长期的训练打下基础,培养审美和表达技巧,观众则在观赏过程中与创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流,给予反馈。这些都不是能被简单的公式量化的。

普通人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写出曲子、画出油画、作出古诗,但“速成”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剂,不能成为标榜自己成功的案例。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3)

如今,“相声公式”已经成了各个相声老师调侃的对象,发微博都要讲究“公式”,来表达他们的态度。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4)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5)

而曾经因综艺和这对博士夫妇有过交集的苗阜老师也赶紧在微博回应,划清界限。

博士夫妻怒批郭德纲(让郭德纲走着瞧)(26)

可以说,这对夫妇还没在热爱的相声领域有所成就(除了三本书),就已经把能得罪的前辈都得罪完了。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或者说是对自己“博士”身份的认同感超过了对相声本身的认同感,所以才能不把前辈放在眼里,只认同自己的“相声公式”。而从作品效果来看,他们写出的五百六十多段相声,都没有郭德纲在现场说的几句话好笑。

这可能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