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

去年的一则关于“啃老”的新闻让我印象深刻:29岁的徐青(化名)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还将一名女网友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劝说,他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最近,被啃老长达7年的徐先生和朱女士夫妻将儿子诉至海淀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赶独生子出门。

无独有偶,近期又爆出另一则关于“啃老”的新闻:日本76岁的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熊泽英昭,杀死了44岁的长子之后报警自首。向警方供述时,他表示:“儿子有暴力倾向,不能给周围人添麻烦,所以就杀了他。”报道中称,44岁的熊泽英一郎是个啃老的宅男,无业的他沉迷电子游戏,每月花费32万日元(约2万人民币)在游戏上,更在网上炫耀“一个月花在游戏的费用比你们赚的还多”。

透过这样真实的案例,不断警示着天下的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爱而有度,千万不要一味地放纵。作为父母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自食其力,不要事无巨细,统统包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啃老”一旦养成习惯再改起来就很难。面对孩子的无理诉求,当家长的要学说“不”,不能随意迁就。要知道,溺爱不是爱,惯子如杀子,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真正地认识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1)

那么,什么是“啃老族”呢?它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有一则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现象呢?

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2)

1、孩子无法吃苦,源于父母的错误教育

父母过分的溺爱,是造成孩子没吃过苦、无法吃苦的原因;父母过度的宠爱,是造成孩子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元凶。事实上,现在社会上失业青年多半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找不到工作的。作为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不要总是守护在孩子身边,而要让他们走出去,自己去尝试吃苦,并在吃苦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孩子无法吃苦,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分保护及宠爱;孩子无法吃苦,都是因为孩子太过自负,不肯吃苦;孩子无法吃苦,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吃过苦、承受不了吃苦的痛苦……这一切都源于父母从小对孩子的错误态度与教育方式,所以,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做出彻底的改变。

2、“啃老族”的孩子,都是眼高手低造成的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核心,是成功的保证,但是过分的自信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负的心理。圣人说:“自信是英雄的本质,自负是愚人的特征。”到底何为自负呢?自负就是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了不起。自负实际上是无知的表现,自负的人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自负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是与自信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自负表现出来的是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等不良品行;自负的结果就是不肯吃该吃的苦,常被人们称为“眼高手低”;自负是多数失业青年的最佳写照。

3、父母过度的夸赞,导致孩子自满成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父母过度的宠爱、表扬、夸赞,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忽略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这种人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好。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好,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过分自信、骄傲、自负的个性。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啃老族”,并且视其为理所当然。

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3)

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着这样的宗旨,家长应当在家庭教育中始终给子女们灌输“年轻一代不能指望父母养活”的理念,让年轻人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做家长的应及早改变大包大揽、溺爱的教育手段,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多给孩子们一些磨难和锤炼,以强化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才能根本改变孩子的依附性格,让他们的精神尽早“断奶”。那么,家长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

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告诉孩子要有自信但不能自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反思,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比如,让孩子思考一下,虽然自己在学习上胜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如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自己是否也做得很好呢?人不自爱不行,太过自爱也不行;人应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父母还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当他们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而自负了。因此,建议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避免孩子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4)

2、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

家务劳动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吸取养分,能够让孩子变得更成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的人。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太懒,其实,大多时候孩子懒是父母“惯”的。例如,父母常对孩子说:“你什么也别管,去读书就行了!”“你现在还小,做不了。”就因为这些话,孩子们不再插手家务劳动,让自己与生活的联系悄然断裂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其实,引导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并不在于孩子做了多少,做得好不好,而在于孩子参与的过程。一些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报纸、擦桌子、洗碗等,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3、明确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

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可以自食其力地生存下去。即使孩子离开父母的帮助,自己也可以开创多姿多彩的未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无论面临多少挫折,都能够不屈不挠地生存下去,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很多父母不肯放开保护孩子的双手,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好事。从表面上看,这是爱孩子,可深入来看,这是变相地害孩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并不少,孩子应该学会去适度地尝试,去忍受在生活中碰到的伤痛。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将使得孩子害怕面对失败,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孩子在成长时期太过顺利未必是好事,不能吃苦接受磨练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丧失斗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育孩子的最终结果是要让孩子独立面对风雨,这就需要让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只有把机会留给孩子,才能把成功留给孩子!

啃老族父母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5)

龙应台《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大家好,我是@泉妈育儿心得,专注亲子关系,对亲子心理、教育、沟通、阅读等有独到的见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帮助,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