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每当我读到伟人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青春岁月,想起了在济宁师专学习的那段美好时光。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间离开母校已近三十年了,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母校深深的感恩与眷恋。特别是母校搬迁以后,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几回回在梦里又回到了老地方,梦见了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2)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我的思绪也追逐着这芳香,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那是1991年9月,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跨进了济宁师专的校门,这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寒门学子来说,是多么的幸运啊!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师专,一路闯关夺隘,艰难跋涉,历经磨难,又有多少人最终能修成正果。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初到原西县城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3)

我站在师专的大门口,仔细端详着学校门口悬挂着两块牌子,竖排白底黑字上写着"山东济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牌子的两侧白墙上写着"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几个大字,很好的诠释了"师范"的含义。

走进校门,校园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到处悬挂着"欢迎91级新同学"的标语,标语下面整齐的摆放着一溜长条桌,桌前摆放着"某某系"报到处指示牌。我径直来到中文系报到处,接待我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老师,后来得知是李善奎老师,他热情而又熟练的给我办完报道手续,然后我领了暖瓶、脸盆、被子等生活用品,来到分配的宿舍安顿下来,一上午的时间匆匆过去。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4)

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游逛了校园,发现师专校园和想象中一样的大,一样的美,这里有绿草如茵的草坪,有清澈见底的溪水,还有诗情画意的小树林。看着学长、学姐们稀稀疏疏的坐在草坪上聊天,不知是在畅叙未来,还是讨论专业难题,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5)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领了学习资料。此时,同学们也已陆陆续续的走进教室,我们班一共40名同学。这时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他首先作了一下自我介绍,从他的介绍中得知,他叫刘润涛,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今年不到30岁,说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注意事项,讲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然后,要求我们一一走上讲台作一下自我介绍。从同学们的表现来看,有的外向大方,有的热情洋溢,有的激情澎湃,但也有羞涩内向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同学,她红着脸走上讲台,始终面向黑板,不愿转过来面对着台下的我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终于转过身来,但一句话也没说就跑回自己的座位。我心想:世上竟有如此腼腆害羞的女孩子?以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事后证明,我的担心多余了,经过大学这个熔炉的锻炼,这位女同学在大学毕业时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了。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6)

师专的生活是轻松的,没有了高中时高考升学的心理压力,也没有了生活的担忧,学校每个月发60元的饭票和菜票,基本上不用花家里一分钱。每隔一周还要发一次免费的电影票,那时候都播放一些文学色彩比较浓厚的影片,像《静静的顿河》《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边城》《乱世佳人》等等。除了看电影,那就是听教授们的课了。济宁师专虽然只是个专科学校,但那个年代的老师们却都堪称真正的学者,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中文系作为最具资历的领军专业,拥有着最多特色鲜明个性各异的老师们。最吸引我的课程就是宗元教授讲的《现代文学》课,他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语言流畅、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再就是张九韶老师讲的《写作》课,他经常把学生写的好的文章拿到课堂上作为范文朗读,我的文章就有幸被他在课堂上当作范文展示,他有时也把自己写的文章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惜,毕业后,我并没有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辜负了张老师的期望。此外,还有一批中青年教师,如王钦鸿老师的《文学概论》课,马乃田老师的《现代汉语》课,陈燕老师的《普通话教程》,班主任刘润涛老师的《古代汉语》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才华横溢,德艺双馨,令我受益匪浅。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7)

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除了聆听教授们的精彩授课以外,业余生活也是那么的精彩,这里有许多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各类球赛,还有许多社会活动。课余时间,我有时打打篮球和排球,有时泡在学校图书馆,如饥似渴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意气风发,激扬澎湃。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歌咏队以及社团活动。曾经和同学赵波一起打败了我们中文系女子排球队,那可是学校的冠军队,着实让我俩自豪了一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我们系演唱了《难忘今宵》《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两首歌曲,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但大家都很开心;与同学牛绍明一起组织了全系100多名师生免费参观三孔,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在团支书朱玉金、班长张洪东的倡议下,与组织委员陈涛一起办起了我们班级的文学报纸——手抄报《小草》;还与陈涛一起参与编辑出版了《人大代表辞书》,该书由时任山东省人大主任李振题词,省人大副主任卢洪作序。由于表现优异,我被选为班级团支部的宣传委员。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8)

坦诚的讲,虽然我当时以高于师专录取线25分的成绩被录取,这个成绩在当时全校文科类专业中也是名列前茅的,但在学习上,与那些专心致志准备考取"专升本"的同学来讲,信奉60分万岁的我不能算是好学生,平时把主要的精力花费在了社团活动和业余爱好上,只是在临近考试的一周前,我才集中搞突击。这些活动的确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9)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真是"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芭蕉。"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溜走。转眼间,两年的师专生活结束了,又是一个离别季!

我想,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送别,虽然伤感,但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中学会了长大。如今,我们都已届不惑之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但师生情、同学谊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永远不会忘记!

铭记师恩感恩母校临别词(中秋念师恩I难忘师专青春岁月)(10)

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远去的村庄》《千年古村之谜》;长篇报告文学《这方热土》;长篇纪实文学《岁月如歌》《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乡村的雪》《父亲的树》《听蝉》被中国作家网重点推荐;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散文《听蝉》获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优秀奖。散文《漫漫求学路》获山东手机报、海报新闻客户端共同组织的“追梦2019”新春有奖征文三等奖。散文《父亲的树》入围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散文《“崮”乡的风景》《暴雨带走了娘的眼神》入围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散文《九女筑坟与山洞悬棺》入围2021“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征文大赛。《一辈子跟党走》获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读红色历史、颂百年党恩”征文比赛入围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联合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人民日报》等媒体组织开展“回望初心”百个入党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入围奖。

壹点号尼山布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