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倾城之恋(原来倾城之恋讲的竟然是精神恋爱)

深度分析倾城之恋(原来倾城之恋讲的竟然是精神恋爱)(1)

来源:| 喜马拉雅FM精品课《许子东细读张爱玲》

编辑:周杭

五四以后的小说,男追女有三个基本条件,按现代说法就是用钱砸、赛身体跟文化洗脑,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可见一斑。



因为第三个文化洗脑,使得范柳原跟姜季泽,跟其他的那些花花公子划开了界线。范柳原跟白流苏见面的时候,他经济上占尽优势,外表也都行,可是他却觉得他租了房间,这样来带她跳舞,这个女生就算对他好,也有些赢得不够光荣!所以他一定秀秀他的第三个文化条件。

小说里,范柳原把白流苏从舞厅里带了出来,两个人走到浅水湾的一处丛林小路,没想这样浪漫的晚上,范柳原突然把白流苏带到一堵荒凉的断墙前面。

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精神恋爱与肉体之爱

范柳原当时心里很明白,他对这个女的谈不上真心,而这女的对他也谈不上真心,这是第一。第二,他故意用断墙这个背景,跟刚才舞厅里的灯红酒绿的、很世俗的爱情游戏场面对比。说的刻薄一点,就是模仿五四文艺腔的文化洗脑;说好一点,男的也是自己有一个追求,但他其实不太知道自己要什么,寻欢猎艳?回归传统?还是某种追求真情?所以他一会儿深沉、一会儿放荡。

小说里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此刻女主人公比男人清醒一些,她侧过脸去向着他,小声答应着:“我懂得,我懂得。”流苏一边安慰男人,一边不由得想到了她自己的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她缓缓垂下头去。



深度分析倾城之恋(原来倾城之恋讲的竟然是精神恋爱)(2)



之后双方就是探索、了解敌情,搞清楚你到底要什么。白流苏经过这一轮第一天的紧张战斗之后,回到房间她自己寻思,“原来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的。她倒也赞成,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还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

这段第三人称,讲的是白流苏心理的这段话,放在五四文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我们之前读的,从五四到四十年代大量的爱情小说,很少有哪个女主人公会告诉我们她的想法。

五四爱情小说基本模式

熟悉现在文学的人都知道,五四的男女爱情小说,比方说鲁迅《伤逝》、郁达夫《春风沈醉的晚上》,和茅盾的《创造》,实际上都有个基本模式,就是男的好像是老师,女的好像是学生,恋爱的过程是一个启蒙的过程,而这种启蒙故事有几种可能的方案:



深度分析倾城之恋(原来倾城之恋讲的竟然是精神恋爱)(3)



第一种是男的教了女的,最后救不了女的,反而害了女的,这就是《伤逝》。

第二种是同是天涯沦落人,我救不了自己,我也不能再害人,所以我也克制自己,就是郁达夫的《春风沈醉的晚上》。茅盾的则是我教育的人,我启蒙的人,但最后那个人反而把我超越,把我打倒了。



简单一句话,五四的爱情小说灌了太多的政治内容,它的男主人公或者说作家,常常看不到女主人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没想到这些女主人公也有性欲,而且她们考虑更多生活的实际问题,像张爱玲写的白流苏。

你精神恋爱……好吧,精神恋爱吧,我听不懂,不过没关系,将来建立家庭还是我说了算。其实细想一下,到底是哪一个女人的心理更真实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事情。

——end——



深度分析倾城之恋(原来倾城之恋讲的竟然是精神恋爱)(4)



关于主播

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张爱玲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张爱玲近30年。

《许子东细读张爱玲》是许子东教授首次开设音频节目,选取张爱玲代表作10余部,通过作品,按时序解读张爱玲一生的感情与创作变化,探索她的文学史意义。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