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在父亲的墓碑前哭(一篇报道改变了)

□ 王汉文从湖南来番禺当新闻记者已有十年多,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记者,采访中虽有几分辛苦,却也有几分快乐,常常感动于新闻背后的故事其中,用新闻救助一名流浪女及其一对双胞脑瘫女儿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却记忆犹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母女在父亲的墓碑前哭?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母女在父亲的墓碑前哭(一篇报道改变了)

母女在父亲的墓碑前哭

□ 王汉文

从湖南来番禺当新闻记者已有十年多,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记者,采访中虽有几分辛苦,却也有几分快乐,常常感动于新闻背后的故事。其中,用新闻救助一名流浪女及其一对双胞脑瘫女儿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却记忆犹新。

2007年11月13日,我接到一位名叫黄红萍打来的求助电话,阿萍在电话中诉说了当时的处境:她是广西人,嫁在山东,因为生有一对双胞脑瘫女儿,老公逃离半年多杳无音信,她和女儿难以在山东继续生存,便流浪到6年前打工的番禺陈涌寻找活路;她的处境引起妹妹阿芸的同情,阿芸从广西来到番禺,希望能帮姐姐助一臂之力,但事与意违,两姐妹不但挣不到钱给孩子治病,而且4个人的吃饭问题都很艰难。

接到这一电话,我并没有急于采访,我心里有疑虑:她们刚来番禺,甚至还称不上是一名打工妹,她和一对脑瘫女儿的际遇能被人们所关注吗?然而,下午5时在结束其它采访之后,我还是赶到陈涌村。在弥漫着小孩尿臊气味的出租屋里,我用心聆听阿萍讲述她们的不幸,核实相关证件,一股怜悯之心涌上心头,我不能不为她们的处境担忧,也希望能用新闻实施救助。采访结束,夜幕已降临,凉风吹起,阿萍从袋子里翻钱,她要给我路费搭车。我苦笑道:“翻什么翻呢,你以为给了钱我就写报道吗?”我从荷包里掏出100元塞给她,她坚持不要,我从外面的窗户里把钱塞了进去。当夜,我伏案构思撰写稿件。

11月17日,《亲情难舍姐姐带脑瘫女儿找活路/亲情无价 妹妹辞工伴姐姐渡难关》一文在《番禺日报》“社会社区”版发表,由此拉开了爱心救助的帷幕:见报当天即有3位好心妇女找上门来了送给小孩玩具、奶粉及350元现金,没有留下姓名就走;11月20日上午,大岗塑料机械厂党支部书记陈红欢女士带领支部的成员找到陈涌捐款,“无论你们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是我们的姐妹”一句话令阿萍心里暖意浓浓;11月21日上午,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企业的职工代表赶到陈涌为黄红萍母女捐款10000元,从未接到过这么多钱的阿萍“哇”地哭了起来“1万元?这么多!”;11月21日下午,又有一对好心妇女去看望孩子、送奶粉、捐款;几天后,还有一对退休夫妇搭公交车来到陈涌,把养老的钱都捐了;大岗一名好心人士从邮局寄来500元捐款;番禺义工联的义工们利用休息时间去出租屋探望阿萍母女,并用轮椅接送阿萍的脑瘫女儿到大夫山森林公园游玩……一篇报道能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注,这是身为流浪女的阿萍觉得很感动的;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记者,我也同样感到暖意浓浓。

热心人士的捐助,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劝说阿萍:你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是残疾人,回到其户籍所在地也许能享受有关残疾人待遇,申请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有亲人在身边,生活上方便。阿萍听从了我的劝说,决定12月18日回广西她的户籍所在地。

在阿萍她们动身离开番禺那天,我利用午餐时间到番禺汽车客运站买好了当天下午直达广西柳州的汽车票,又跑到阿萍住的出租屋帮她们搬行李,送她们到番禺汽车客运站,直到把她们4人送上车。在长途车启动之后,我收到阿萍发来的手机短信:“王记者,在我们离开车站的那一刻,我真不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不知用什么来表达对这么多好心番禺人的感激,我真想扑在你的怀里大哭一场,可我又没有那个勇气。”这是出自于阿萍的内心表白。

如今,阿萍和她的双胞胎脑瘫女儿从番禺回广西柳州后,不但享受了低保,而且住进了政府分配的廉租房,她也学会做电商了,能解决一家三口的生活问题了。阿萍说:“如果不是当年番禺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和热心番禺人民的资助,我和孩子们现在不知漂泊何方。”

(作者所在单位:番禺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