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

唐朝由于经济的繁荣,交通条件的便利和对外政策的开明,使得唐代的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各国使臣、僧侣、商人、留学生和艺术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也包括远在西亚的波斯,波斯人在长安学习先进的唐文化,也为唐文化的发展注进新鲜血液。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1)

波斯是伊朗的旧称,位于欧亚大陆之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站。波斯商人是开辟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功臣,他们以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高超的穿越沙漠的本领,吃苦耐劳、与自然奋斗的无畏精神,辛勤地奔走在丝绸之路上。他们把西域良种马或其他宝货带到了长安,又从长安把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产品远播异域。唐墓中多次出土被称为“沙漠之舟”的三彩骆驼,背上满载着丝绸,以及深目高鼻、多须蛆臀的牵驼俑,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商队行进的壮丽图景。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2)

波斯骏马也是极受欢迎的一种良马,现存西安碑林的唐代雕刻昭陵六骏,是唐太宗生前骑过的六匹骏马的形象。它们的头小,胸宽,腿细而高,腹围窄,蹄大,有着波斯马种的显著特点。其中一匹名为“什伐赤”,据专家们考证,“什伐”当为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意思就是“马”,加上意为红色的“赤”,说明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有诗句云:“柿上昂昂皆骏马,桃花吐拨价最殊。”“桃花比拨”即“什伐赤”的另一种翻译名称,这是说,“什伐赤”是外来马中价格最高、极受欢迎的一种。唐代发达的养马业和强大的骑兵,是同长安与波斯的频繁交往,波斯骏马的不断输入分不开的。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3)

什伐赤

波斯被大食灭亡后,大批波斯人流亡长安。据记载,唐高宗时,波斯王子泥涅师,一次自长安统帅回国的残部就有数千人。波斯人是留居长安的外国人中人数最多的,许多波斯人长期甚至世代留居长安。唐肃宗时,景教僧波斯人伊斯曾久居长安,被唐王朝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等官衔。波斯王子卑路斯在大食吞灭波斯后,投奔唐朝,直至成亨年间死于长安。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矗立有61个王宾使臣的石雕像,其中就有卑路斯和波斯大首领南昧。西安西郊曾发现一汉文与波斯婆罗钵文合刻的苏谅妻马氏墓志铭,据婆罗钵文说,马氏是波斯王族之妇,铭文充满了对中国的感情。在留居长安的波斯人中,大多从事商业活动,开店铺、贩卖珠宝香料、鉴别玉器等。长安西市有波斯邸,是波斯人开设的邸店,专供波斯人居住或存放货物。新中国成立后,唐长安城遗址多次出土波斯钱币,还有大量用骨料、玛瑙、水晶等制作的装饰品。波斯人在长安城与中国人民友好相处,促进了唐长安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4)

波斯又是宗教文化的中转站,唐代由波斯传入长安的宗教有景教、袄教、摩尼教等。唐长安城内至少五个坊内有波斯袄寺,加上景寺、摩尼寺,为数更多。在这几种宗教中,景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的一个流派,它的传入就显得更加重要。西安碑林存有一块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记载了景教的教规和教义,以及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由波斯传入中国的情况。在此碑的碑边、碑侧、底部以及碑文中,共有景教僧七八十人,他们是贞观九年景教传入中国后150年中,在长安从事景教活动的波斯人。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5)

古代文化交流往往是以宗教的形式进行的,在各民族、各国之间的交往中,宗教起了一定的纽带作用。波斯人把几种宗教传到了中国,特别是最早把基督教介绍到中国,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这些宗教之所以能在此时传入长安,是与当时长安城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巨大吸引力分不开的。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6)

2022.4.13西安已做核酸凭证“波斯客”

在唐长安城,马球运动曾风靡一时。皇帝自玄宗起,几乎无一不爱好马球,长安宫廷内和许多官僚贵族家中以及一些游览胜地,都设有马球场,当时考中的进士,于雁塔题名后,往往到月登阁去打马球。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绘有打马球形象的壁画,大明宫遗址出土写有“含光殿及球场”等文字的石碑,西安周围多次出土打马球的陶俑,这些都是马球运动珍贵的形象资料。这种为唐人所喜爱的运动起源于波斯,是通过中亚传人长安的。它为中国文体活动增添了新的项目,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唐长安特点与成就(从贴纸波斯客看唐长安和波斯的友好交往)(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