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访美俄(拜登访欧重建联盟背景下)

拜登访美俄(拜登访欧重建联盟背景下)(1)

拜登与约翰逊会面签署新《大西洋宪章》,启幕世界新秩序

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6月9日开启了其计划已久的访欧行程,并在第一站完成了与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谈,美英共同签署了新《大西洋宪章》,而约翰逊则强调了英美“牢不可破的联盟”。

美英首脑的此次会晤及达成的成果,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世界进入“战略竞争”新时代以来,两国首次通过一致行动宣示要重塑战后世界秩序。

拜登的剩余行程,包括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美国-欧盟峰会、北约峰会及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会议,头号议程是应对中俄议题,核心目标是重组和重建跨大西洋联盟,使其更为坚固和持久,并对其功能和任务进行冷战后的首次重大转型:重点转向大国竞争。

然而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当此之时,美国务卿布林肯主动致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杨布电话会谈”是近期美国约请中方进行三次经贸通话“主动外交”的继续,也是自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高级对话以来两国最高外交官员的又一次对话,是从经贸务实层面向外交战略层面的延伸和深化。

最近的四次密集通话,凸显了拜登政府从美国利益出发开展必要务实接触的对华策略意图。

根据新华社通稿,布林肯在此次通话中,就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表态:

美中近期一系列接触对双边关系是有利的,美方期待同中方增加各层级接触和交流;

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在重要国际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

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政策在美国会通过《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的情况下进一步升级,布林肯的第一个表态的意义是,表明了拜登政府仍愿意保持两国之间的必要沟通,当然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和实现美国利益。

第二个表态事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事关中美关系稳定开展的前提。不管美国实际政策是什么,布林肯的这一原则性表态,在当前局面下仍是有意义的,为两国关系在战略竞争背景下维系务实接触,为高层交往,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三个表态的意义是,在美国重组重建跨大西洋和跨印度-太平洋联盟体系的战略前景下,拜登政府仍将在战后的国际框架下与中国开展合作。这是美国在技术上实行“双轨”策略的表现。

在电话会谈后,美国务院就此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指出布林肯与杨洁篪讨论了朝鲜、伊朗、缅甸和气候危机等全球挑战,强调了两国在病毒溯源方面开展合作和提高透明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香港、新疆、台湾问题的关切,提到了几起美国和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拘留和禁止出境案件。

布林肯在自己的推特上强调了他与杨洁篪就“紧迫的全球问题进行了建设性讨论”,将与北京就全球挑战继续开展“务实、注重结果的外交”。

拜登政府成立后,一改其前任的风格,使外交重新回归美国对外政策推行的核心位置。看起来,拜登政府的分工目前是总统前往欧洲探讨战略议程,而国务卿及经济贸易官员则对华开展务实外交。

这也是拜登政府首年外交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发展:上半场致力于在外围构建对华网络,从印太到大西洋沿岸的盟友,从非洲到亚洲的伙伴,为其与主要战略对手竞争服务;待这一切初见成效,开始从务实外交起步,将外交议程重点转向“下半场”——直接与战略对手打交道。

从布林肯及美国经贸官员的发言可以看出,拜登政府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意识很强烈,在一系列问题上与中方对抗,但同时也为建设性接触与务实合作开辟了通道、路径,捋出了清单,在特朗普执政中晚期对华采取愈益激烈和富有敌意的举措态势下,他们表现出了对华“示好”一面,尤其是在经贸和台湾问题上。

几乎同时,在俄美元首峰会举行前夕,从总统、外长到驻华大使,都频繁释放要中方“安心”、“放心”的信号。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普里马科夫读书会”论坛上有意识地抨击西方,并对西方一些行为予以批评,但在对华关系上,则刻意突出“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协作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

拜登政府拉拢俄罗斯,目的是破坏当前的世界格局特别是美中俄战略三角的平衡,阻止俄对华一边倒外交的潜在趋势,从而保持甚至增强自身及其与盟友阵营的优势。

无独有偶,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时,也强调“我们希望俄中美‘三脚架’保持平衡”。

这句话显示出俄美正在进行中的战略对话在当前和未来所能达成的最低限度的“利益交集”或者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双边关系正常化,俄拒绝与任何一方结盟,与中美实行平衡和实质“等距离”的外交,以实现俄罗斯利益最大化。

在拜登政府启动对俄外交后,俄罗斯的外交地位变得重要,但同时也敏感了。

俄罗斯政府的要员们正坚定并低调地呼应美方对话要求,普京甚至要和不久前称自己为“杀手”的总统会面,推进俄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同时小心翼翼地处理外交关系的平衡,特别是某些担忧,竭力避免两头不讨好局面,而要成为各方欢迎的“香饽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