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评价衡阳保卫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在1939年9月初制订了旨在消灭中国第9战区主力部队的作战计划,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成立后立即将其定为“湘赣作战”的计划付诸实施。

这次军事进攻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政治上,为汪精卫叛国集团撑腰打气,在华中地区“树立(汪伪)中央政权的气势”,以促进亲日伪政权的尽早建立注30;经济上,湖南物产丰富,素有“湖南稔,天下足”谚语,湖南是战时中方粮食、物资和兵员供应地,日军占领此地区既可扩大经济掠夺,又可威胁中国军队补给线。自然,日军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军事方面。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重要党政军机关及工厂的西迁,大多是经长沙而完成的,不少军政机关还曾在长沙办公。武汉、广州失陷后,长沙成了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对峙的最重要城市,屏蔽西南诸省的门户,战略地位益显突出。

中国为防守长沙及周围地区,派驻了大量部队,负责该区防务的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改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军政事务由代理司令长官薛岳负责)下辖52个步兵师及其他特种部队和游击队,兵力之多,居当时中国各战区之首。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一成立,第11军就选在长沙附近作战,企图既歼灭中方野战主力,消除武汉周围的威胁,又炫耀中国派遣军的实力,压迫中方投降。此外,当时第9战区宣称将发动“九月攻势”,日军要先发制人,争取战场主动权。

1939年9月1日,冈村宁次制订了作战计划,以“吕集作命第343号”下达给参战各师团,命令称“为打击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9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汉及修水周围地区”。注31可见日军是以打击中国主力军而不是占领长沙为主要目的。为便于作战,冈村宁次于9月13日将第11军指挥所从武汉迁往咸宁。第6、第33、第103、第106等4个师团的全部及其他部队约10万人也集结完毕,准备在海空军配合下发动进攻。日军依预定作战区域将会战定名为“湘赣会战”,中方则称之为“长沙会战”(亦称“湘北会战”)。

中国第9战区负责湖南全省和湖北部分地区的作战,其部队在沿洞庭湖东岸的新墙河、通城、武宁、靖安、奉新及锦江沿岸与日军对峙。战区最主要的任务是长沙不失,长沙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其北部的地势却是由湖滨冲击而成的,比较平坦,无险可守,故又是战略家所称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武汉失陷后,中国有官员认为长沙弃守势在必然,准备实行“焦土抗战”,结果,日军尚未入侵便惊慌失措,竟满城放火,酿成骇人听闻的“长沙大火”,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蒋介石盛怒之下,下令枪毙了负责的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等3人,撤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职;同时调派其亲信薛岳赴湖南主持军政,勉励其要建功立业。

日本人评价衡阳保卫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1)

日本人评价衡阳保卫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2)

日本人评价衡阳保卫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3)

薛岳履任后,与参谋人员研究地形时,认为长沙以北无险可作防守之助,若仅凭借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等天然屏障设置数道防线,显然不足抵抗日军,但其东西两侧有幕府、九岭、万洋诸山构成的山岭地区可作为转兵之用,潜力颇大。薛岳等据此制订了一套号称“天炉战”的后退决战方法,作为未来湘北会战的指导。其要领是,一旦日军来攻,以部分部队坚守既设正面阵地,予敌重大消耗后转移至侧翼山地,继续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之兵力,挫伤其士气,待敌人进入预定的决战区域,使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将敌人一举围歼。注32“天炉战”成为此后几次长沙会战薛岳一成不变的战略指导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