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

说到不腐女尸,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那位辛追夫人

在长达2100多年的时间里,这具尸首甫一“出世”就震惊考古界。因其保存完整,全身血管清晰可见,甚至血肉还保持着惊人的弹性,看起来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而在1988年的江西,也同样出土一具“不腐女尸”不同于马王堆,专家们到场后,却并没有马上发掘,而是专门等到天黑之后,才着手“开棺”。

为什么他们要专门等到夜深人静后才打开棺木呢?

发现古墓

1988年9月末的一天,江西德安县的一个施工队正在当地杨桥村附近的山上,修建一处水塔。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

本来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施工作业却忽然停了下来。原来在工人们给水塔打地基的时候,其中一处钢条才没入土不到一半,就听到“当啷”一声撞击的脆响。

施工队的成员们顿时嚷了起来:“地里头有东西!”,招呼起挖掘机停止作业。

“土壤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带着这个好奇,众人决定挖掘开下钢条的土层,看看下面究竟是金属呢,还是大面积的花岗岩呢。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当工人们一点一点刨开了濡湿的土壤,终于露出一块有棱有角的青色石板,他们瞬间想到了“古墓”

干这行这么多年,谁还没在土里挖到过东西,可是眼下挖出来的多半是一座古墓,这也就意味着,工程项目面临停工。

施工队的负责人叹了口气,不敢怠慢此事,马上把这一消息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在接到上级批示后,德安博物馆立即组织了一批考古队,对杨桥村发现的古墓进行调查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考古专家们赶赴到事发现场后,通过一系列的发掘,专家们很快通过完整地暴露在土壤外的青石板,确定了地下有一座墓,但还不清楚属于什么朝代。

考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发掘的逐渐深入,一座规模不大的墓葬重现天日,经过专家们的初步测量,这座墓室,长度约3米左右,宽度约1.5米左右。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5)

墓葬出土的陪葬品

整座墓室以青砖砌成,无主墓室耳室之分,墓室中考古人员发现408件陪葬品,专家们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女性,因为在众多陪葬品中,主要以丝织物为主,还有一些古代女子梳妆用的器物。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6)

通过专家们的观察,墓室正中的棺椁呈青黑色其上雕纹考究,整体古朴大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石椁保存得极其完好,没有出现破损或者踏漏的情况。

这也就意味着,里面的棺木也应该同样完好,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么其存在的考古价值极高。

当现场所有人都以为马上要揭开墓主人的神秘身份时,专家们却突然决定,不开棺了

这让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专家们到底有何打算?

启棺在夜半

专家们在发掘出墓主人棺椁后并没有在现场打开,而是将其整个运回当地博物馆内。

专家解释到为了不在开启棺椁的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将开棺时间安排到了当日的夜深人静的时候。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7)

马王堆发掘现场

至于为何将时间定在午夜,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文物保护案例。其实早在1972年的马王堆汉墓中,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比较落后,在1号墓中保存的莲藕汤,据说刚发现时,盆中历经两千多年的莲藕居然还保持原样,可是很快就因为氧化等因素没有及时保存完好。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8)

出土的莲藕汤

还有相同的例子,在马王堆汉墓发掘的两年以后,在陕西临波出土的秦兵马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兵马俑身上的颜色迅速氧化,才形成了如今所看到的灰色。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9)

秦兵马俑

所以,就是为了不让棺木中可能存在的文物和墓主人的尸身,可以避免紫外线和空气侵蚀,而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失。

时间很快来到午夜,此时的温度和湿度都符合开棺条件,专家们将套椁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股强烈的腥腐气息传来,隔着口罩都能闻到。

很快,专家们在石椁内发现了一个保存良好的棺木其上漆色鲜艳,呈红色。他们又在红漆棺木上找到了篆刻有墓主人生平的石刻。

墓志分为两层,上曰“盖”,下曰“底”。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0)

在“盖”上,赫然刻着墓主人的身份:“有宋安人周氏之墓”。“安人”即宋代命妇的封号,可以推断,墓主人是一位宋代官夫人,父姓为周。

那么这位女性的丈夫究竟是谁呢?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1)

通过墓志铭中的“底”,专家了解到,这位“周氏”乃南宋新太平洲通判吴畴之妻,其上刻有“疾卒于江州廨院正寝 享年三十有五”的字样,也就是说墓主人正值壮年去世,那么究竟是什么疾病去世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专家们当即决定开棺。

疑团重重

随着一声闷响传出,棺木被打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彩绘星宿图,质地为绢。

专家解释,这幅图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只见中间那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便是古人幻想中的银河,其两侧布满了57颗星宿,以墨线串联,星宿以银箔贴片,又绘以朵朵星云。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2)

当考古人员揭开绢图后,心顿时凉了半截,只见其下有大量积水充斥棺中,那岂不是这具遗体保存不下来了?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大量积水浸泡的尸骸,居然保存完好,无任何腐烂情况,只是尸体皮肤呈暗青色。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3)

不仅如此,墓主人的皮肤竟然还保持着惊人的弹性,其间毛孔肉眼可见,四肢关节还可以略微转动,

这一发现震惊了在场的所有考古工作者。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4)

宋代古装剧照

女尸周氏下葬时的穿戴极为豪奢,发髻装饰考究,经考证为南宋典型的女子发髻。事实上更是金、银钗7支。上着黄色罗袍,下着一条开档罗裤,胸前贴身围着金色素罗佩绶一件,下身隐私处则绑着3条素罗卫生带子(即古代女子卫生巾)。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5)

很快,专家们又发现了一个惊奇之处,原来女尸右手所持一枝桃花,其上悬着两枚保存完好的粽子。

专家猜测,桃木自古传说中具有辟邪的效果,或许周氏的家人希望她在阴间可以避开邪祟的阻碍,但求平安。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6)

当他们继续勘验调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其下体处出现了一团黑色物体,最后经过检测,这团黑色物体居然是死者的“子宫”。

他们还发现女尸的脚居然是“三寸金莲”,要知道裹足多盛行于明清时期,这还是首例在宋代墓葬中看到裹足的现象。

在这种种疑问中,专家们决定重新梳理信息,通过查找现存古籍来找到真相。

揭开疑团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7)

专家们发现,棺和椁之间存在着大量石灰,而且红漆棺木之中也有许多灯芯草,在大量积水中他们检测到含有大量水银,而且在女尸口中他们也发现了水银。

那么这些因素是否可以解释女尸700年不腐呢?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8)

女尸700年不腐真相:

专家很快给出了答案,原来石灰和灯芯草可以代替干燥剂使用,而且在古代墓葬中也有灌入汞来防腐的先例,当然这些东西只具有一定效果,但专家认为,最主要的是红漆棺木的结构原因,首先他们发现了,棺材的质地为楠木。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19)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古代,楠木由于其气密性强,可以避免外界空气的渗透,且密度大具有防水的功效,所以对于尸首的防腐效果也是极为显著的,棺木的缝隙处,又严谨地浇筑以漆料。

而且,棺材内部涂满了松香等材料,这种条件下,尸首由于见不到空气故而能长期保持不腐。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0)

至于桃花枝上系着的两枚粽子,专家解释到,根据墓志铭上所记载的死者死亡时间恰好处于端午前后,这或许是其家人们缅怀的一种方式。

女尸子宫脱落真相:

在勘察女尸的过程中,一位考古工作者忽然发现周氏下体处有一团黑色物体,最后经过调查才知道,这原来是女尸体内的子宫。

那么这团黑色的子宫是怎么好端端地从体内脱落了呢?

这让考古人员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情况下,子宫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难产、衰老等缘故。

首先衰老这一条件可以排除在外,因为墓志铭上明明白白写着三十有五,那么会不会是难产呢?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1)

从墓志铭上可以判断,周氏曾育有一子一女,而在当地《吴氏宗谱》中吴畴的家谱记载中,分明写道周氏曾诞下两子。

这其中存在着明显的出入,可是专家根据两个记载说出一个惊人的想法,周氏的子宫脱落很可能跟难产有关,而且很可能是对比墓志铭和吴畴家谱中多出来的那个儿子引起的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2)

很快,考古人员又从周氏下体处所绑的古代女子卫生带上,发现了暗黑色痕迹,经检测为血液干涸留下的痕迹,而且又在其身下垫着的衣料上发现,也有大量渗透。

也就是说,在周氏怀第二个儿子分娩的时候,由于难产导致的死亡,死后收殓入棺后,由于身体内部产生的气体增加,才导致子宫脱落。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氏裹足的原因:

在考古工作者对女尸研究发现,周氏脚部裹缠着将近两米的裹脚布,不同于明清时期的裹脚方式,周氏的脚拇指是朝上的。

这个发现也引来了专家们的兴趣,要知道从大量明清时期出土的女尸,脚部裹缠方式多是向下翻卷的。

内蒙古出土穿黄袍的女尸(江西挖出宋代穿)(24)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史料记载裹足风俗起于明盛行于清朝,那么宋朝是否存在女性裹足呢?

专家很快给出了解释,原来,早在宋人的诗词中就有迹可循了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菩萨蛮》中就记载道:“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

这便是可以证明宋代女子缠足的有力证据。

结语:

女尸棺中种种疑团揭开了,虽然只是一个名声不显,身份不高的官宦夫人,但是其棺中存在的陪葬品等历史文物,也补全了我国考古界对于宋代历史的缺漏之处。

而杨桥村周氏墓,也为考古学带来了众多宋代的葬俗习惯和当时风俗的发现和珍贵文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