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今山西新绛县人。他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远上寒山石径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

今天复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远上寒山石径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

这首诗的大意是:傍晚时分,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黄河日夜不息,滔滔东流,向着大海。如果想要眼界开阔,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高抬贵步,再登上一层高楼。

远上寒山石径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说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介绍一下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漫游鹳雀楼时所写。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远上寒山石径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老幼皆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这首诗写王之涣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全诗仅仅二十字,却有尺幅千里之势,又透出平易而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且不说王之涣以巨椽之笔,写出登楼所见夕阳中的壮丽景象和黄河奔腾入海的磅礴气势,其浩瀚壮阔、雄浑苍茫的大境界,已经足以震撼心灵。诗中点睛之笔,在于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似平铺直叙,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由此,我们可以看岀他那不断进取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启示我们一个哲理:要想开辟新的境界,就要勇于攀登,积极进取,高瞻远瞩,因为,更新更美的事物总是在加倍努力之后才会岀现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2021年6月3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