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1954年写了几封家书(今天是文学翻译家傅雷114岁诞辰)

这几天正准备资料写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楼适夷。

傅雷1954年写了几封家书(今天是文学翻译家傅雷114岁诞辰)(1)

80年代初,我曾与楼适夷通信。那时,他年事已高,虽离开了工作岗位,仍然热心地向读者介绍好书。得知“文革”中含冤离世的好友傅雷留下大量与海外儿子的通信,他便鼓励傅聪、傅敏整理后,亲自向出版社推荐,并写下序言《读家书,想傅雷》。这本《傅雷家书》一版再版,多年畅销不衰,尤其在青年人中影响巨大。楼适夷说,就是要让人们“看看傅雷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傅雷1954年写了几封家书(今天是文学翻译家傅雷114岁诞辰)(2)

我收藏的《傅雷家书》,是三联书店出版的,1984年9月北京第四次印刷,版权页显示,印数有56.5万册。今天,我们就按照楼老先生的指引,读家书,想傅雷。这样,你才会知道,认识傅雷,仅仅靠家书是不够的。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南汇渔潭乡。他4岁丧父,母教极严。11岁前,他在家习读四书五经,以后曾入南汇县周浦镇小学、上海南洋附小学习。16岁在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至初中一年级时,他因反对宗教迷信被校方开除。后来,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因参加“五卅”运动及驱逐学阀胡敦复运动,迫于蒋介石反动派威胁恐吓,被寡母强令回乡。1926年他入上海持志大学。1927年他随其表兄顾仑布赴法留学。其间,他一面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一面在巴黎卢浮美术史学院听课,专攻艺术批评,亦曾游历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

傅雷1954年写了几封家书(今天是文学翻译家傅雷114岁诞辰)(3)

青年时代的傅雷

1931年秋,傅雷回国。同年冬,他被聘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与法语。1933年他辞去美专职务。次年秋,他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任总编辑。1935年他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审科科长4个月,翻译了一部《各国文物保管法规汇编》。抗日战争爆发后,从1940年起他一直从事外国文学译著工作。抗战胜利后,他曾与马叙伦、陈叔通等人联合发表宣言,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加入马叙伦等筹备成立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第一届理事,解放后自动退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傅雷曾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1957年他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工作会议。

傅雷从小酷爱文艺,18岁便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发表于叶劲风、胡寄尘合编的《小说世界》及孙福熙编的《北新》周刊。19岁在赴法途中写的《法行通讯》14篇,曾发表在孙幅熙主编的《贡献》半月刊上。1932年冬,他曾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1949年他与周煦良合编的《新语》半月刊,因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受邮局扣押,不久即被迫停刊。从30年代起,他便主要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

傅雷博览群书,通晓中外,文史地知识丰富,对美术、音乐、雕刻艺术造诣颇深,文笔细腻流畅,且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一练不苟,严格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努力要求符合原作的艺术风格,所以他的译作水平很高,特别是后期的作品已近乎炉火纯青的境地。他一生翻译作品30余部,巴尔扎克的名著占14部。

傅雷1954年写了几封家书(今天是文学翻译家傅雷114岁诞辰)(4)

所翻译法国作品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亚尔培·萨伐龙》、《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弥盖朋琪罗传》、《贝多芬传》、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莫洛阿的《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福尔德传》;裴列卜·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泰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的作品有罗素的《幸福之路》,牛顿的《英国绘画》。

他对巴尔扎克的研究很深,曾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的会员。此外,他还写过《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评<三里湾>》、《评<春种秋收>》等论文。

“文化大革命”中,傅雷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1966年9月3日,傅雷含冤自缢身亡,享年58岁。其妻朱梅馥因家遭不幸亦同时身死。

楼适夷出生于1905年,年长傅雷3岁,在2001年因病逝世,享年97岁,被称“世纪老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