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

《卫灵公》,出自《论语》,主要阐述了孔子在为政方面的见解与主张。因开篇提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故以「卫灵公」为题名。

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1)

在《卫灵公》一文里,孔子认为,为政者若能知礼行仁,那么一切问题都能得以解决。他还认为,君子虽不比圣人那样完美,但人们皆可在克己复礼的前提下,成为仁人君子。

本文选取《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2)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礼仪方面的事情,我曾听到过;

军旅方面的事情,我没有学过。

点评:「俎豆」指古代祭祀盛放祭品的器皿,代指礼仪之事。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有关排兵布阵的事情,被孔子拒绝了。实际上,孔子博学多才,并非不懂兵事。而他之所以不想回答,是因为他反对战争,提倡礼治。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也有困穷的时候,但会独善其身。

而小人在困窘的时候,却会胡作非为。

点评:孔子周游列国,在前往楚国途中,受困于陈地。因为粮食断绝,弟子中很多人都病倒了。这让子路感到非常不满,遂问孔子:“难道君子也会陷入穷困?”孔子回答说,君子也会穷困,但不会像小人那样会胡作非为罢了。

非也,予一以贯之。

不是啊,我会将基本道理贯穿到我的所学之中。

点评:孔子认为,知识是非常广博的,仅靠记忆是记不全的。所以,需要把知识消化掉、理解掉,然后再用一个基本道理将其融会贯通。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能够无为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帝舜吧?

他做了什么呢?只是庄重地坐在王位上罢了。

点评:《周易·系辞下》上讲:“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所以,孔子认为,大概只有帝舜做到了无为而治。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与他谈却不与他谈,这会失去这个人;

不能与他谈却与他谈了,这就是说错话了。

聪明的人能够既不会错失人,也不会失言。

点评:孔子认为,应该给某人说的话却不说,就是不信任这个人,终将失去这个人。而不该给某人说的话却说了,这就是说话不谨慎,招灾惹祸。

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那些志士仁人,

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

只会牺牲生命而去成全仁义。

点评: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之境。虽然他热爱生命,但是为了实现“仁”,哪怕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如果想要做好事情,

一定会先完善他的器具。

点评:正所谓“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所以,孔子认为,要想实现“仁”,一定要与仁人做朋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若不做长远考虑,

那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点评:目光远大,不近视短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经典名言10句)(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责己严而责备别人宽,

那么就能远离怨恨了。

点评:能够责备自己严厉,就无暇去责备他人,自然就没有怨恨了。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才能,

而不是忧虑别人是否了解自己。

点评:孔子认为,君子自强,他所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才能,所以才会尽心尽力地做学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