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在古代士是指什么人)

所谓士人即读书人,而士人政府则指由读书人组成的政府武帝即位后,曾召集全国文士,策问治国安邦之道而专治《公羊春秋传》的大儒董仲舒就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只有通晓儒学,才能做官,目的是藉儒家学说统一全国思想,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武帝由是采纳其建议,独尊儒术,排斥他学,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在古代士是指什么人)

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

所谓士人即读书人,而士人政府则指由读书人组成的政府。武帝即位后,曾召集全国文士,策问治国安邦之道。而专治《公羊春秋传》的大儒董仲舒就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只有通晓儒学,才能做官,目的是藉儒家学说统一全国思想,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武帝由是采纳其建议,独尊儒术,排斥他学。

为落实独尊儒学,武帝大量提拔儒生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均被罢免,由是自宰相以至地方官几乎全数由士人充任。另外又设《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并使其预闻政务,参加重要政府会议。同时又在京师设太学,在郡县办学校,太学即博士弟子,学而优则仕,成绩优异者可留京任郎官,次等者则遣原籍为郡国吏。

自武帝独尊儒术后,西汉政府渐由宗室、功臣之组合,转成由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因此,在武帝时的政府,已由汉初时的「平民政府」,转成为「士人政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