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平仄(同字重复机关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平仄(同字重复机关联)(1)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书法版截图

“在上文中,邹老明确指出“观音山上观山水”出句按“平平仄仄平平仄”联律(第三字“山”字位置是可平可仄的)”

试问: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上联)。

1、5重字,“观”是多音字,平仄两读,须根据字义判断平仄。

“观”作名词时读“guàn”,例如“道观”;然而,“观音山”,专有名词,显然读音是“观(guān)音山”,而不可能读“观(guàn)音山”吧!由此可见,专有名词“观音山”的“观”,只能读平声,而不可能读仄声。

作动词时,字义是“观(guān)赏”,而不能读“观(guàn)赏”吧!由此可见,“观(guān)山水”的“观”也只能读平声,不可能读仄声。

上述具体分析论证,“观音山上观山水”

1、5同字重复后,前后声调只能是平声,“观”在上联可平仄两读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

因为,“山(shān)”是名词读平声,读音只有一个,并不是平仄两读多音字。

所以,观音山上观山水——只能是平平平❸仄平平❻仄,绝不可能是前“山”仄,后“山”平的错误标示:平平仄③仄仄平⑥仄!

由此可见: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平平❸平仄平平❻仄,❸、❻同字重复后,不再是平平仄❸仄平平❻仄了!

邹老“山”字可平可仄,下联③、⑥也能可平可仄——只能是十足的诡辩!

“故对句应循“仄①仄仄③平仄⑤仄⑥平”联律,“仄①仄仄③平仄⑤仄⑥平”可行,“平①仄仄③平平⑤仄⑥平”亦可……”

仄仄仄平仄仄平——典型孤平格律硬伤,算什么“联律”,“可行”的系统理论依据何在?能通过正规诗词网站高科技平仄工具检验吗?即使备受推崇的王力《诗词格律》所罗列的所谓“拗句”唐诗,也没有一例能通过平仄格律工具实践检验!

平仄仄平仄仄平,是韵句孤平格律硬伤,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同样的,中仄·仄平仄仄仄,中仄·平平仄平仄,都属于非韵句孤平,也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不能顺利通过正规诗词网站高科技平仄工具实践检验!例如: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典型三字脚连仄,常称“三仄尾”,属于三字脚非律调(句)之一,根本不能顺利通过正规诗词网站高科技平仄工具实践检验!

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平仄(同字重复机关联)(2)

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第五字仄声出律!

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平仄(同字重复机关联)(3)

羌笛何须怨杨柳——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字仄声出律,第六字平声出律失替,拜“5、6翻波”、“拗句”所赐!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平仄·平平仄平仄①(三字脚孤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②(宽格)。

句①中,七言第六字,五言第四字“杨”平声出律,且与“须”同平失替,又与下句第六字“门”同平失对!平仄出律、失替、失对,是平仄不拘的古体诗常见现象,在唐宋诗中不胜枚举,后人张冠李戴为格律诗,以作七言“5、6翻波”,五言“3、4翻波”;七言“5拗6救”,五言“3拗4救”的伪证,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又能顺利通过正规诗词网站高科技平仄工具实践检验吗?岂能!

任何学术探讨,须持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