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步兵常规武器(二战德国冷门武器只MG35)

MG 35/36机枪是二战期间一款冷门的德国武器装备,它不仅数量很少,性能不怎么样,发展经历也有些迷糊,还有一个瑞典同胞兄弟Kg M/40,这俩“兄弟”虽然装备到几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中,可一句好评都没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战德国步兵常规武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二战德国步兵常规武器(二战德国冷门武器只MG35)

二战德国步兵常规武器

MG 35/36机枪是二战期间一款冷门的德国武器装备,它不仅数量很少,性能不怎么样,发展经历也有些迷糊,还有一个瑞典同胞兄弟Kg M/40,这俩“兄弟”虽然装备到几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中,可一句好评都没有。

这款机枪的起源目前认为是德国设计师Hans Lauf,据信他在1930年设计了一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并取得专利,或许是因为当时德国军工企业仍受到极大限制,这款专利被带到瑞典进行推销,并没有在德国本土生产。还有消息称德国人说这款机枪的设计师是瑞典的Torsten Lindfors,这个人确实存在,是瑞典的一名作家、军人,军衔到了陆军少校,当时德国跟其它国家搞过不少秘密军事项目避开制裁,这种说法可能只是掩人耳目的烟幕弹。

瑞典获得了专利的优先权限,日期到1933年11月,同时期还有其它几个国家也获得了专利授权,只不过它们对这一设计没有好感。瑞典方面一开始将这种机枪称为LH33,由瑞典自动武器公司生产。瑞典军方一开始也不看好LH33,在二战爆发前夕因为其它型号的机枪产能不足,LH33获准量产,并被重新命名为Kg M/40,其中40指的是1940年。

而在德国一边,Hans Lauf也在对机枪进行改进,1935年重新获得了一个专利,经过修改后他将机枪命名为LH36,LH36又经过优化后在1939年进行了少量生产,生产工作由斯泰尔兵工厂负责,这款量产机枪被重新命名为MG 35/36,该枪通常也被称为Knorr-Bremse(也有文章称MG 35/36是源自Kg M/40,或者说Kg M/40是MG 35/36的衍生品)。

MG 35/36和Kg M/40虽然有各自的发展线路,但在基本原理上还是一样的,都采用长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空气冷却,不过枪管光滑没有散热环,枪口安装喇叭形的消焰器,活塞设置在枪管上方,左侧弹匣供弹,有手枪式的握把和木制的枪托。

不同的是Kg M/40发射6.5×55毫米弹药,使用20发弹匣供弹,这种弹匣源自瑞典曾经仿制的勃朗宁机枪,在机枪导气活塞套筒上安装提把方便携行,枪管与活塞套筒之间用两根弯曲的空心管导气,该枪采用开膛待击,只能全自动射击;而MG 35/36发射7.92×57毫米弹药,供弹具是一种25发容量的弹匣,与MG13机枪通用,机枪可连发或半自动射击,该枪整体性能比Kg M/40略好。

瑞典军队在二战期间总共接收了约5000挺Kg M/40机枪,不过该枪很快被士兵们嫌弃,没多久就转到二线部队手中。德国人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据称斯泰尔兵工厂生产了大约500挺,这些机枪在1939年交给党卫军,实际上这些机枪也主要用来训练,在东线战场曾有过它们的身影。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国家的武装部队收到过该枪,芬兰是通过德国的军援得到的,丹麦和挪威的军队从瑞典购买了一些,有意思的是瑞典方面对这两个国家的“军队”一词不满意,称他们只是“警察”。

不管哪一方对这款机枪的评价都很糟糕,长行程导气式原理降低了射速,两款枪的射速都在500发/分钟左右,并且射击时抖动非常厉害,枪托摇晃松动,容易走火,瑞典士兵戏称它为“驰骋的铁床”(Galloping Iron Be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