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1)

请想象一下:一群6-12岁的小男孩意外遗落荒岛,他们会发生什么?

作者戈尔丁说:“一天我坐在壁炉的一侧,我的妻子坐在另一侧,我突然对她说:‘要是写一个故事,讲一群男孩在一个小岛上,展示他们实际可能的行为——他们是男孩儿,而非童书里通常把他们描绘成的小圣人——这想法是不是挺不错?’她说:‘这想法太棒了!你写吧!’于是我就开始动笔了。”

《蝇王》曾被二十一家出版社拒绝,好不容易才在1954年出版。到了六十年代,《蝇王》成为畅销书,被列为“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1983年,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说“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

没有父母、老师的监督,小男孩们“解放天性”,他们是把荒岛变成乐园还是地狱呢?来,让我们看看这个冒险故事吧。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2)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作家、诗人。

“真带劲!”

在未来的核战争中,飞机带着一群小男孩疏散,途中被击落,小男孩们遗落在一座世外桃源般、荒无人烟的珊瑚岛。

这群小孩大概六岁到十二岁,选出了高大结实、父亲是海军军官、十二岁的金发少年拉尔夫作为头头。

拉尔夫是怎么当选的?他和绰号叫“猪崽子”的男孩最先认识。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3)

《蝇王》电影剧照(1990年)

猪崽子肥胖体弱、有气喘病、戴眼镜,他捡到一个海螺,建议拉尔夫吹响海螺召集大家。响亮的海螺声把散落在岛上的男孩们聚集起来,投票表决选一个头头,大家选了拉尔夫。

拉尔夫坐在那里,身上有着某种镇定自若的风度,与众不同:他有那样的身材,外貌也很吸引人;而最最说不清的,或许也是最强有力的,那就是海螺。他是吹过海螺的人,现正在平台上坐等着大家选他,膝盖上安安稳稳地搁着那碰不起的东西,他就是跟大家不同。

杰克不服,他满头红发、满脸雀斑、长相难看,是合唱队的领队。他心心念念去打猎,岛上有野猪,打猎意味着有肉吃。

经过初步勘探,男孩们意识到这个“美好的岛”完全属于他们,他们很兴奋,“真带劲!”

“这是咱们的岛。一个美好的岛。在大人找来之前,咱们可以在这儿尽情玩耍。”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4)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猪崽子隐喻柔弱的知识分子角色。

兽从哪里来?

有个六岁、脸上有胎记的小男孩说在黑暗中看到有野兽、蛇样的东西,人群骚动起来。

“在这么大小的岛上不可能有小野兽、蛇样的东西,”拉尔夫好心地解释道。“只有在大地方,要么像非洲、要么像印度,才找得到那种东西。”

“野兽”成为大家的恐惧之源。恐惧加以利用,就是最好的统治工具。

拉尔夫用常识告诉大家岛上没有野兽,大家依旧恐惧;杰克让大家打猎、唱歌,激发大家的狂热情绪与杀戮欲望,压制大家的恐惧。就像《乌合之众》所说,个体进入群体容易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一台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机器。”

野兽从哪来?有人说从黑暗中来,有人说从海里来,有人说从空中来,没人看到,也没人证实。

一晚,双胞胎萨姆、埃里克在看管山上的火堆时,在黑暗中看到“野兽”鬼鬼祟祟躲在树木后面,他们报告给拉尔夫。拉尔夫、杰克、罗杰三人鼓起勇气爬上山头,看到岩石堆有个大猿似的“野兽”,他们吓得落荒而逃。

大家不敢到山上了,只有西蒙鼓起勇气,独自前往查看。他发现“野兽”原来是个跳伞的空军,坠崖而死,尸体开始发臭、腐败,降落伞挂在岩石上随风飘散。他迫不及待想把真相告诉大家,没想到引来杀身之祸。

野兽是无害而又是恐怖的,必须尽早地把这个消息传给其他人。他开始走下山去。

西蒙是怎么死的?那时已经天黑,大家正在吃野猪,电闪雷鸣要下雨了,杰克号召大家跳舞、唱歌。

此时西蒙从森林里爬出来,冲破大家的圈圈,大喊着告诉大家,山上有个死人。可是,大家在恐惧之中把他当成“野兽”,一条条木棒揍下去,合唱着:“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干掉它哟!”

几乎每人手上都沾有西蒙的鲜血,但没有人有内疚感和负罪感,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嗜血本能打开了。

西蒙就这样被大家打死了,他的鲜血染红了沙滩,随着涨潮漂向大海。山上的死人在大风大雨之中往下摔,降落伞带着人身也飘向大海。

西蒙就像睿智的先知,他身体瘦弱,总想弄清真相,但真相不是大家想要的。如《乌合之众》所说,大家并不渴望真理,对不合胃口的证据视而不见,“谁能向他们提供幻想,谁就能轻易统治他们;谁摧毁他们的幻想,他们就毁灭谁。”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5)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蝇王”是插在木棒上的猪头,围满苍蝇。杰克杀掉野猪后把猪头献给“野兽”。

西蒙和“蝇王”有一段幻想中的对话。

蝇王说西蒙是个傻小子,应该和大家一起玩,在岛上寻欢作乐,不然就会丢了性命,一语成谶。

“别梦想野兽会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

野兽从哪来?野兽是集体幻想,是内心恐惧,是潜伏的兽性。兽从心中来,人可以把荒岛变成乐园,也可以变成屠杀场。

天堂地狱,一念之差。人性兽性,一体两面。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6)

《蝇王》电影剧照(1990年)

海螺与长矛

拉尔夫当选头头就订立规矩,哪里吹响海螺哪里开会,开会时谁要发言就给他拿海螺,“谁也不可以打断他的发言,我除外”。

海螺意味着秩序,最初大家都遵守规则,包括杰克。

“我同意拉尔夫说的。咱们必须有规定照着办。咱们毕竟不是野蛮人。咱们是英国人;英国人干哪样都干得最棒。所以咱们干哪样都得像个样。”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7)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

拉尔夫给大家定规矩:

  • 要在山顶生一堆火,专人负责看管,以便船只经过岛的附近可以看到,这样才有机会获救。
  • 要大家建造茅屋,以便遮风挡雨、御寒。
  • 要大家只能在山上生火,要煮食就到山上,不然整个岛快烧光了。
  • 要在规定地点上厕所,不要把环境弄得越来越脏……

可是,各种规矩很快被大家抛之脑后。大家到处乱跑,猪崽子连统计名单都不可能完成。

“我敢打赌,要是我现在吹起海螺,他们准跑着过来。你知道,然后咱们就煞有介事地开会,有的就会说我们该造架喷气机,有的会说该造艘潜水艇,还有的会说该造一台电视。可一开完会,干不了五分钟,他们就东游西荡开了,要不就会去打猎。”

杰克用红、白、黑泥土把自己画成大花脸,他说为了打猎要尽量装扮,跟他去打猎的人也会把脸涂得五颜六色,像戴上假面具,摆脱了羞耻感和自我意识。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8)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

杰克带队杀了一头野猪,看管火堆的人也跟着去打猎,火堆熄灭了,那时正好有船经过。拉尔夫指责杰克老是想着打猎,把获救的机会弄没了。杰克很愤怒,他让大家有肉吃了,大家却不选他当头头。

杰克说拉尔夫只会发号施令,不会打猎,不会唱歌。

“让规则见鬼去吧!我们是强有力的——我们会打猎!要是有野兽,我们就把它打倒!我们要包围上去揍它,揍了再揍!”

打猎时他们唱 “杀野猪哟!割喉咙哟!杀野猪哟!狠狠揍哟!”。每次唱,大家就兴奋起来,杀戮的欲望也随之升起。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9)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

显而易见,拉尔夫意味着文明与秩序,杰克意味着野蛮与暴力。在荒岛这个“丛林社会”,文明败给野蛮,秩序被暴力征服。

杰克号召大家和他一起去打猎、吃喝玩乐,自立为头目,与拉尔夫对抗。他们杀了野猪,发现没有火,杰克就去偷袭拉尔夫,取走火种。后来,杰克还抢走猪崽子的眼镜,那是生火的工具。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10)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

猪崽子有头脑,给拉尔夫出谋划策。他信奉规则,被杰克抢走眼镜后,他想拿着海螺和杰克理论。

“我要双手捧着这只海螺去找他。我要把海螺往前一伸。我要说,瞧,你身体比我壮,你没生气喘病。我要说,你看得见东西,两只眼睛都好。可我不是来乞求眼镜的,不是来乞求开恩的。我要说,我不是来求你讲公道的,不要因为你强就可以为所欲为,有理才能走遍天下。把眼镜还我,我要说——你一定得还!”

猪崽子以为讲道理可以获得公平,他拿着海螺问大家:“是照规则、讲一致好呢?还是打猎和乱杀好呢?”

拉尔夫也问大家:“哪一个好一些?——是法律和得救好呢?还是打猎和破坏好呢?”

这些话迅速被吞没。

拿着海螺说话与拿着长矛挥舞谁更厉害?谁更有话语权呢?大家选举出拉尔夫为头头,后来追随杰克去了;大家承认拉尔夫订立的规则,但从没认真执行过。所谓的文明多么脆弱,所谓的秩序说变就变。

猪崽子据理力争想从杰克手里拿回眼镜,在冲突中,猪崽子被巨石砸中,摔得脑浆迸裂。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11)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

故事最后,拉尔夫成为全民狩猎对象,杰克下令追捕他,像围剿野猪那样,大家陷入癫狂。杰克不惜放火烧岛,要把拉尔夫熏出来。

他们全在奔跑,在发疯似的喊叫。他听得见他们在下层林丛中咔嚓咔嚓的脚步声;而在他左边是发出很大声响的熊熊烈火,热气腾腾。他忘掉了自己的创伤和饥渴,心惊胆战;一面在飞快地逃跑,一面充满了绝望的恐惧,他冲过森林,直奔开阔的海滩。

千钧一发之际,拉尔夫撞见一个海军军官。原来,一艘巡洋舰经过,军官看到了岛上的烟,大家终于获救了。

军官以为他们在闹着玩,还说,本以为一群英国孩子会玩得更好。拉尔夫忍不住痛哭起来,这是他上岛以来第一次尽情地哭。

头上黑烟翻滚,拉尔夫面对着正被烧毁的岛屿,越哭越响;别的小孩受到这种情感的影响,也颤抖着抽泣起来。拉尔夫在这伙孩子当中,肮脏不堪,蓬头散发,连鼻子都未擦擦;他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12)

《蝇王》电影剧照(1990年)

恶出于人,如蜜产于蜂

蝇王,即“苍蝇之王”,源出希伯来语“Baalzebub”(又有说此词出自阿拉伯语)。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也是丑恶的同义词。

由小男孩组成的“小社会”,本来在荒岛自由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随着“人性本恶”的膨胀,文明不堪一击,最终以暴力打败了理性、专制压制了民主告终。

拉尔夫只是名义上的头头,他建立的秩序与规则轻易被推翻;崇尚武力的杰克凭着“给大家吃肉”就能轻易夺权。

集体谋杀西蒙,是孩子们恐惧与恶意发酵的结果,他们没有任何良心不安。猪崽子坠崖而死、海螺破碎,拉尔夫成为最后一个必须铲除的异己。

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蝇王小男孩的荒岛现形记)(13)

《蝇王》电影剧照(1963年)。西蒙洞悉了真相,却被集体谋杀了。

孩子们把罪恶归于他人,为“正义”而战,为“杀敌”而战。嗜血的本能是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暴力一旦蔓延就无法抑制,如果不是海军到达,拉尔夫也将成为这场“狩猎”的祭品。

讽刺的是,军官结束了岛上的杀戮,但军官本身就是“杀人机器”。这群男孩因为战争而遗落荒岛,戈尔丁在后记中说“成年人拯救了孩子……可谁来拯救成年人呢?”

戈尔丁出生于英国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当了五年海军。战后他回到学校指教,但战争的烙印无法磨灭。他说过:“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如果还不了解,恶出于人,犹如蜜产于蜂,那他不是瞎了眼,就是脑子出了问题。”这个观点几乎贯穿了他的创作。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争论不休。毫无疑问,小孩是天使,能表现善心、仁慈;但是,也能在瞬间变成小恶魔——而且非常频繁,为所欲为。

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人性不会变,人性之恶无法被自身所克服。不能正视“人性本恶”才导致悲剧不断发生,文明与野蛮的斗争,永无休止。

《蝇王》是暗黑童话,是寓言故事,更是揭示人性本恶的哲理小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