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

本期作者:Moon

写出“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

这个问题有点考到我了。

这个如果要定义,从听觉上,是非常主观的。

如果是从这个行业去剖析,这个大众市场的口味,是有路可循的。

首先第一步,还是要摸清楚这个大众市场的口味

说明是出版级,就是做出来之后,面临市场就对了。

所以,了解市场的审美倒也是很重要。

你要问自己,你要做一首仅仅能火的歌?还是做一首能出来见见人的歌?

还是说,能火,并且非常优质的歌??

现在市场有着这么一个现象——出版级的歌很多,但火起来的歌不多

如果你的关键词是“火”,那么意味着你本身具备着写出版级歌曲的编曲思维。

然后继续做市场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做这个,不能让你一定火,但是能提高你能“火”的几率

但,这真的足够吗?

首先,我先表明,以下的钢琴编曲手法,算是编曲有一段日子的了,并不差

如果继续用类似的编曲手法,会出现什么后果?

很简单,缺乏些许灵性

你会发现,上图的钢琴编配,音区都是比较一致

如果整首歌都这样编,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平。

如果,要接近最低限度的出版级(我指的是,我心目中的出版级最低限度)

可能就要做很多情感上,情绪上的东西。

——因为编曲,本身就是一门设计

比如说,乐器的“疏密”区分,音域范围内的拓展,一些华彩的使用等

小弟不才,尝试用最仓促的方法,用钢琴窗举个大概的例子。也是根据上图来做改动。

你会发现下面的图,前面4小节,没有太多密集的音符,都是一些长线条的东西

到了后面4小节,才开始复杂起来

也开始在Am7接FMaj7之间,插入了个C7,51的离调手法

并且也加上一些华彩的过渡,起到情绪的渲染,推动。

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1)

除了声部的情绪设计,还有力度的转变阶段。。由轻到重。

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2)

做个小小的总结,根据以上的做法,主要是从“剧情走向”的思维去设计。

如果编曲的乐器,没有一个情绪变化的话,你慢慢会发现

这首编曲,除了平,还是平。

而你平时听港台流行情歌的话,其实都很注重这一块的编写

所以,除了和声编配,乐器情绪化,也是很需要。

3.配器思路

出版级音乐,其实配器也是很巧妙。

相信乐器的音量比例,摆位,不必我多说

能看到这里的,多多少少已经有所心得,对自己的编曲有审判的标准。

不过我接下来,要说的是

出版级音乐,比较重点的思维

就是乐器的出退场顺序 段落设计

做好以上我说的两个点,可以让整首歌更加的情绪化

乐器不需多,只需要把乐器的出退场顺序以及段落,设计好

就已经很好了

首先,我要说一下

出退场顺序,为什么能提高歌曲情绪化?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哦

大家要提高整个编曲的情绪,是不是一昧盲目的加各种不同的乐器哦?

如果你是,我建议你尽快打住这个观点。

一昧的叠乐器——只会让你后面的段落,变得更糊,更炸,更不干净

在这里我要推荐一首歌。

Kelly Clarkson 的 Since U been gone

以下内容,建议边听,边看。

首先,这是一首摇滚歌曲。

宏观听起来,它整首歌用到的乐器似乎并不多

轻音电吉他,失真电吉他,Bass,鼓,合成器音色

但是,你会发现,这首歌的情绪起伏很牛逼。

乐器不多,但是能起到很好的情绪爆发。

究竟是什么原理?

原理就是——乐器的出场及退场顺序

来,我们分析一下,这首歌的乐器出场,跟退场顺序

前奏开始之至

第一个出现的乐器,是轻音电吉他

然后是鼓,进入主歌。

主歌唱了一两句之后,Bass出场

然后失真电吉他,背后玩起了制音效果

像是要预告副歌的来临

所以,进入副歌,失真电吉他,强力走起!

而且,鼓的节奏也打得更激烈了。

副歌结束后,进入第二段

你会发现,失真电吉他退场了。

然后合成器音色来点缀,补充电吉他消失后的突兀

第二段主歌的情绪,你会发现,比第一段情绪高昂点

很快的,又到了副歌,

我们的失真电吉他又出来了

直至“桥段段落”完了,失真电吉他才消失

同时,Bass也收敛了,由轻失真电吉他过渡。。

过渡完后,最后一波高潮出来

鼓,Bass,失真电吉他直接炸烈

然后再收。慢慢减负,结束。

于是,乐器出场跟退场的顺序

你有了大概了解了吗

事实告诉你,做编曲,不需要不断往上加乐器

乐器越多,意味着什么?

乐器越多,意味着频率越杂,你的歌曲不但不会丰富

反而会让人觉得很浑浊,很刺耳,很乱

出版级编曲的思维,一般都是先加法,后减法

编曲,以听觉干净为主。

那么,情绪起伏,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让乐器有进场,也有退场,以及再进场。

当然,一般主角进场了就不会退场,毕竟主角光环嘛。

然后你又会问到,为什么那么神奇?

到了最后一段,其实跟之前的副歌好像没什么区别

但是听起来,却异常的嗨?

很简单,因为它做到了有收有放

其实编曲的情绪收放,在同样的强度下,

激烈过一次,再次用同样的强度

你会发现,更加的激烈。

其实,我上面说到的,

只是通过乐器出场顺序去影响一首歌的情绪张力

其实除了出场顺序,还有一点,也能控制的

就是段落,如果你由头到尾,都只是玩主歌,副歌

可能就会听起来平平的了。张力还不够大

如果是比较中规中矩的玩法。如下:

前奏-主歌-副歌-间奏-主歌-副歌-副歌2-尾奏

但是,你的编曲是这样设计,加入一两段新的乐段

不走一样的旋律,就不同说法了。如下

前奏-主歌-桥段-副歌-间奏-主歌-桥段-副歌-桥段2-间奏2-副歌2-尾奏

因为一段新的乐段,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

并且多了一段让情绪平稳的时间,准备最后的激烈情绪

当再来一次激烈的时候,就会炸翻,炸裂!

总括而言,除了乐器出场顺序,还有段落设计,也很重要

就好像一场电影一样,有起承转合。

从片头,到主人公背景介绍,主人公遇到的人,事,戏剧高潮,然后完美落幕。

歌曲也是一样,要有起承转合。

最后,编曲的这一个部分,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跟你讲讲作曲这一块

作曲部分:

现在决定出版级音乐,旋律也是占了很大的因素。

作曲,是单纯指主旋律吗?

不,甚至器乐的旋律也包含在内

在现在流行歌曲的旋律,有以下最重要的特点——重复性

重复性

我相信有研究音乐的发烧友们,其实都有发现一个点

就是无论是欧美,日韩,港台,国内,其实都有这么一个共同性

那就是大部分歌曲,都是具有重复性的

而重复性,指的又不单单只是旋律重复唱两遍的段落重复。

还有比较关键的,音符重复,律动重复——某程度我更喜欢将这种重复视为动机

因为这里说的重复不是Copy,是多多少少会存在一点变化

你可以这样理解,变化性重复

PS:以下内容,仅仅是拿2小节来做例子,不要误以为整首歌都在重复。

这里指的重复,就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律动或者音符在做重复。

不建议直接把一个律动,或者一组旋律动机,做无限重复哈。。。

音符重复

音符重复,我就不多说太多了,我就很浅白的给各位一个例子

各位有空去扒几首歌的旋律,大家就会找到一个规律

拿林俊杰的,《背对背拥抱》的一段歌词为例。

“我们”背对背拥抱 “滥用”沉默在咆哮

“爱情”来不及变老 “葬送”在烽火的玩笑

“我们”背对背拥抱 真话兜着圈子乱乱绕

【只是】想让我知(道) 【只是】想让你知(道)

爱的警(告)

各位get到了么?一般一些好听易记的流行歌,都会用到这种动机去重复。

你会发现,我用不同符号标记着的字词,他们唱出来的音是一样的。

主要是为了让你更深刻的记住这首歌

律动重复

到了这里,大家可能会懵逼,什么是律动了?

我用一张图来“忽悠”一下大家,以下就是一个律动

作为编曲佬的你,可能更能看懂以下的图。

并且各位,能猜出来是哪一首歌的律动吗?

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3)

猜不出来,不打紧,其实这是《Jingle bells》的主要律动

我们套上Jingle Bells的头两句旋律看看?

第一句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第二句

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4)

从上面的图,我们会看到,第一句,第二句都会用到这一种律动。

不过第二句的open sleigh,跟原来的律动有多偏差,这就是所谓的变化性重复

大致上的方向,轨迹是差不多的,也不排除会有些许变化。

你会觉得拿儿歌,不太接地气,我们来一首《从未知道你最好》

学作曲多听哪一类的曲子(写一首出版级的音乐要多高的编曲水平)(5)

随便扒了头两句,我相信各位也懂得分析的啦。

这两句的律动基本重复。欢迎大家多去研究现在的出版级歌曲

行业内10首歌,有7首歌都是循着这个规律。

作曲部分,就分享到这里。然而出版级歌曲,一般唱片公司收歌

都会优先去盯旋律,虽说是盯旋律为主,不过唱片公司收歌的时候,也是会听你的编曲

虽然,到最后,唱片公司未必会继续沿用你的编曲。

不过最后出来的编曲,还是以你自己的为原型就对了。

接下来,就是歌手部分

歌手部分:

是不是非常惊讶,歌手是放在最后的?

正如我前面说的,歌手牛逼的很多,

不过你要这首歌火起来,又或者最低限度想要有人会听。

有3个条件(当然,这里很主观。不一定对):

1.歌手唱功基本过关

2.歌手要能够驾驭编曲的风格

3.歌手的嗓音,要有特色

有关唱功这一块,我就不剖析太多了,

这个要依靠制作人自行去寻觅合适演绎歌曲的歌手

说了那么多,我是想做个总结——

这个依然还是处于主观跟客观之间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今天给大家解答的,是不是一定对?

不过要做出版级,始终还是要强化自己的音乐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