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

经过两年的修改,上海沪剧院的原创“谍战题材”沪剧《一号机密》近日全新亮相。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担纲主演,她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和男主角的扮演者朱俭,共同再现了党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本期节目请来茅善玉与朱俭,现身说法,解读这部原创新作的台前幕后故事。

剧名中的“一号机密”是指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历史的珍贵文库,也是属于上海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沪剧《一号机密》以1931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为保护党的这批文件,忍辱负重,不畏牺牲,长期与敌人斡旋斗争,最终成功将其完整交给党组织的故事。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1)

左:陈为人原型 右:《一号机密》中的陈达炜

两年间,这部原创沪剧作品几经修改,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阵容,都做了重大调整。茅善玉在剧中扮演韩慧芳、韩慧琳两个双胞胎姐妹。

韩慧芳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革命者,建党初期就和丈夫一起参加了革命,所以她很成熟、沉稳。茅善玉从眼睛、步态、神态上等多方面演绎出这位老地下工作者的特质。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2)

姐姐韩慧芳剧照

妹妹韩慧琳原本是一位热血青年,她的第一次亮相是风风火火地从老家赶到上海,因为她接到姐姐的一封信,让她来商量急事,所以她内心是非常兴奋的,以为今天是团圆日,但马上得到的消息却让她大受打击,原来姐姐其实已经牺牲了,这种情感的大起大落,展现出一个热血青年单纯率真的一面。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3)

妹妹韩慧琳剧照

《一号机密》的一号主人公是地下党员陈达炜,他曾两次入狱,受尽折磨,身体极度虚弱,经常咳嗽不停,但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文弱、压抑内敛的人物,为了保护党的重要机密,坚持4年抄写文件,度过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时刻。这个人物的扮演难度极大,需要把握很强的分寸感,既不能太弱,失去了英雄人物的刚毅和坚强,又不能外化程度太高,变成了常见的“主角光环”。

最难的舞台表演,还要数陈达炜的咳嗽。要做到把咳嗽和唱、表演、走位全部融合在一起,什么时候咳,咳到什么样的量,到最后完成使命后的那种微咳,这些点点滴滴的铺排,都颇具难度。为了将这个外表文弱、压抑内敛的角色表现得生动自然,朱俭付出了极大的热忱与努力,这个拥有深沉感情和坚定信念的革命者,也成为身为“谍战剧迷”的朱俭个人艺术生涯中最具挑战的角色。

朱俭说:“演这个人物就像在打太极一样,要靠内功,让一股气一直托着你。”

铮铮铁骨唱英雄,红色经典永流传。上海沪剧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创作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经典红色题材沪剧作品,从《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到近年来的现实题材作品《回望》《敦煌女儿》等,都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戏曲融合,展现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精神和红色情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沪剧院重新复排了这批经典作品,以中青年阵容亮出“红色家底”,将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精神“薪火相传”。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4)

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节目单

上海沪剧院的红色题材创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一部《芦荡火种》,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邵滨孙、石筱英等亲自去常熟体验生活,和部队一起训练,和当地老百姓一起劳动,将人物的特质嵌入了骨髓,用心浇灌出了这样一部经典的红色题材代表性作品。当年沪剧《芦荡火种》在美琪大戏院一经上演就引起了轰动,连演9个月。丁是娥扮演的阿庆嫂更是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茅善玉说:“我觉得前辈们做出了一个榜样:扎根于人民,为人民而歌唱。”

上世纪60年代,沪剧院的两位编剧在火车上听到了《自有后来人》的故事,一回上海就把这个发生在东北铁路工人中的故事改编成了沪剧,经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袁滨忠、韩玉敏、凌爱珍等人的演绎,红色火种代代相传的故事就和《芦荡火种》一样家喻户晓,袁滨忠的袁派唱腔更是在观众中流传开来,影响很大。之后京剧也移植了沪剧的《红灯记》,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

提到红色作品,根据小说《红岩》故事改编的《江姐》一定绕不开,《江姐》最早是歌剧版本,沪剧在60年代中期也进行了移植。沪剧《江姐》很有特色,作曲董源将歌剧音乐与沪剧唱腔有机融合,为沪剧的创新提高打开了一扇窗,其中的《望山城》《绣红旗》《红梅赞》《劝降》等片段,成了当时老百姓人人会唱的经典桥段。而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筱爱琴饰演江姐,石筱英饰演双枪老太婆,解洪元饰演叛徒甫志高,邵滨孙饰演沈养斋,更是组成了重量级的金牌组合,让这部作品冒出了惊人的火花。

此次再版上演,江姐将由90后演员洪豆豆饰演,全剧除了时代性更强外,还在人物阵容中增加了小萝卜头、华子良等,丰富了整体色彩。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5)

六十年代沪剧《江姐》剧照

上海印象乐团(印象唱上海声音)(6)

新版《江姐》定妆照

一路从西装旗袍戏走来的沪剧,有着丰厚的红色“家底”,如今将其完整复排并进行再演,不仅是致敬经典,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希望青年演员在演绎经典的同时,打磨新创作品,不拘题材,突破创新,让红色情怀薪火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