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

提到沈文裕,很多热爱钢琴的朋友们应该并不陌生。他曾与郎朗、李云迪被并称“中国钢琴三剑客”。而关于他的那些传奇事迹,说起来依然羡煞旁人。

少年得志

15岁成为钢琴大师凯沫林的关门弟子

沈文裕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钢琴天赋,他的人生从5岁开始就与钢琴有了联系。那时候的他,光是看着电视、听着剧中的旋律就能在20元的玩具钢琴上弹出所听到的曲子。

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1)

家长看到他非常有学琴的天赋,于是东拼西凑了一些钱,为他买钢琴,并给他请了当地最好的老师——刘建平老师。

此后,沈文裕的弹琴天赋一路开挂,他8岁就能演奏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9岁就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了独奏会,11岁留学德国,15岁进入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成为了著名的钢琴教育大师凯沫林的关门弟子。而仅仅三年之后,沈文裕就凭借“拉三”获得了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2)

根据常规的剧情发展,接下来的沈文裕会经历无比绚烂的钢琴人生,成为钢琴史上了不起的知名人物。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预料。

求学中断

从此成了诸人眼中“伤仲永”

19岁那年,青春正好的沈文裕决定辍学回国。而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被很多媒体称为,“一位天才从空中陨落”。

自那以后,沈文裕似乎没有延续自己的传奇人生,而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诸多人眼中的“伤仲永”。

在一些媒体的描述中,沈文裕从2005年回国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他住在北京大兴区一个地下室里,房间里放着一架钢琴,没有听众,没有掌声,只有四面墙壁和无穷无尽的沉默。

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3)

据称,回国9年多,沈文裕被邀请参加演出的次数非常少,就算有,也是一些来自三线城市的琴行,出场费仅仅3万左右,而与他同时期的李云迪和郎朗的出场费则是他的数十倍以上。

落差似乎无法逾越,但在夹杂着虚假与真实的信息中,沈文裕其实也并非媒体所形容的江郎才尽,落魄寒酸。毕竟在他地下室的那架钢琴,是价值120万的斯坦威。

人各有志

也许有人穷极一生只为追求纯粹的艺术

每个人对于艺术、对于人生、对于价值都有不同的追求,作为局外人,我们难以用自己了解到的有限信息,去擅自揣测沈文裕的内心想法。

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沈文裕不像方仲永那样追名逐利,也没有因为过早的收获掌声与夸赞而迷失自我。

沈文裕每天默默的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练琴,精进演奏技巧。短短的几年间,沈文裕已经录了3000多段钢琴视频,皆传到了网络上供有需要的琴童们学习。

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4)

从5岁接触钢琴开始,到18岁获奖、19岁回国,再到现在潜心练琴录视频,沈文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一直不变的是,他的弹奏功底日益精进。

如果你听过他弹奏的《春江花月夜》,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发出“今世没有伯乐,盖世千里马在廄中叹息”的惋叹。

《春江花月夜》作为我国诗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生动的描绘了唐代江南春夜的盛世美景,同时也是一支中国传统琵琶曲,被世世代代的音乐家演奏。

在1975年,由《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曲也问世了。这支钢琴曲既有传统中国古典乐的典雅,又有现代旋律的特色,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使乐曲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而经沈文裕之手,那清亮雅致的“流水声”、充满江南温情的景色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闪现。沈文裕在乐曲的处理方面非常细腻,他把钢琴弹出了琵笆的味道,又不失钢琴本身的磅礴之气。

曲子所要传递的绝妙情感,通过沈文裕行云流水的指法和技巧,同样极具感染力,让听众产生了共情。

何为成名

有的人成为了自己的“大师”

在沈文裕的琴声中,似乎听不到浮躁与不安、虚荣与市侩,只有温柔与专致的态度、澄净与单纯的心境。而这一切的一切,仅仅只是源于纯粹的艺术追求。

沈文裕比郎朗还厉害(和郎朗李云迪并称)(5)

无数人将沈文裕和郎朗、李云迪做比较。但也有一些中肯的评价,比如有人说,“如果说郎朗和李云迪是少林寺众人都熟知的武林高手,那么沈文裕也许就是寺前与世无争的扫地僧吧。”

很多人学琴是为了出名,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名人大师,在这一点上沈文裕似乎败得彻底,但也许现在的状态就是他所向往的,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被世俗名利所羁绊,仅仅因为热爱而弹琴,用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去实现内心的满足。

我想,沈文裕就像是为了钢琴而生的人,他已经成为了他自己的“大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