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历史简介文字版(天安门广场的那些故事)

自己先说两句,上篇写清后期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故事,自己还加了一点当时认为有意思的语言,比如义和团给慈禧表演刀枪不入前,“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兮”,比如慈禧西逃后住进孙俪主演的周莹家,现在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写下篇的时候一开始也想加点能让看到的朋友,起码让我自己觉得有点发笑的文字,天安门广场去了很多次,大部分都是拍照留念,向北走向故宫,向南去往前门,后来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发现从北洋政府到五四运动的旗帜飘扬再到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见证了太多的历史瞬间,也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天安门广场在每个国人的心中的地方太重要也太向往,我又不是文字工作者,说白了我就是个旅游爱好者,在自媒体里当一个新手中的新手出发点也是准备靠照片取胜,而不是文字。无奈买的相机一直不到货,现在又有了疫情也哪都去不了,当然有一天你说我拍的照片不行的时候,我也会说我是靠文字取胜。

那就让自己回到当时去写天安门故事的出发点上,让自己和每个去天安门广场游玩的人,让在这里有缘看到这篇文字的人,一起去了解下天安门广场所经历的那些历史瞬间,让我们去天安门那里不仅仅是找个拍摄机位,或者拍个到此一游的照片。

天安门的历史简介文字版(天安门广场的那些故事)(1)

1912年—1928年,北洋军开始掌握政权,当时的北京都在北洋政府的手中,天安门前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了一些写北洋政府的文章和纪录片,对北洋政府的感觉就是内部混乱,外战软弱,到还有那么一点点最早期自由的影子。也出了很多人才大家奈何当初实在国力太弱。

再看那个时期的一些文字,你也一定会看到那时候天安门广场的一些照片,当时的广场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大的面积,而且还是老百姓的禁区。1914年5月北洋政府朱启钤旧都城改造,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红墙,修筑沥青路面,以利于东西向的交通,让原本封闭的广场变成了可自由穿行逗留的开放空间,天安门广场也正是从皇宫禁内像人们广场的转变。朱启钤也是天安门广场改造的第一人。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总理还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对广场建设的问题建议中有一条天门广场周围的建筑不要高于广场内建筑,在周总理地指示下这种风格一直保留。同样有这种规划思路的大城市中国还有一座—苏州。

天安门的历史简介文字版(天安门广场的那些故事)(2)

画面来到北京前门大街,小报童拿着报纸跑着高喊,巴黎和谈失败,巴黎和谈失败。本是战胜国之一的北洋政府,由于当时综合国力太弱,在原本属于战胜国的盛会中,却没有得到战胜国该有的荣誉,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收回青岛山东的主张,但弱国无外交,英美等列强操控着会议,依旧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交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数千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打出“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等口号。

在天安门广场逐渐觉醒的中国青年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也直接影响了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态度,代表们在问题上和日本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又没有屈服西方列强的压力,最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在当时的背景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你看过电影我的1919,陈道明老师扮演的外交官顾维钧在本来就不公平的会议上力争的场面”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场一开始就设计好了结局的会议也没有因为北洋政府和外交官们的努力而改变,但因为这次会议爆发的五四运动,让工人阶级作为一个层面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展示出伟大的力量,天安门广场也从封建王朝的禁地,开始一次次见证中国的崛起。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北京,7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开国大典筹备工作。清除广场内的障碍物,修缮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大典主席台,搭设观景台,当时的观景台还是砖木结构,后来(1954年)建设砖混结构,并永久保留观礼台。选定升旗杆的位置,为了使国庆游行队伍顺利通行,天安门前华表和石狮子的位置向北平移了6米。

天安门的历史简介文字版(天安门广场的那些故事)(3)

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也是天安门自建成以来第一次举行不是个体名义的登基,而是崭新国体的开国大典。这历史意义的时刻,让天安门和国人更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有创意的烟火大脚印,从老北京的中轴线永定门走向鸟巢,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留下了足迹,向全世界展示得更加强大 自信 开放的中国

天安门的历史简介文字版(天安门广场的那些故事)(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