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

一杯酒下肚,壮起十分胆

“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生旦净末丑,好汉不回头......”

这是陈小春的歌《算你狠》中的歌词,歌词将一杯就呛得眼泪流的二锅头和强留不得的爱情关联在了一起,显得诙谐逗趣又洒脱。

北京二锅头,可以说是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高度烈性白酒了,著名影视导演姜文甚至宣传二锅头是中国最好的白酒,喝了能壮胆,原子弹来了都不躲!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1)

据历史记载,白酒起源于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元代时,北京是各种白酒汇集最多的地方。

清朝康熙年间,前门外的酿酒作坊“源昇號”技师赵存仁、赵存礼、赵存义三兄弟为了提高白酒的质量,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蒸馏技术,北京二锅头的传统酿制技艺从此诞生。

赵氏三兄弟的“源昇號”也就成为了二锅头酿酒工艺的发源地。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2)

别样二锅头,风韵遍北京

现在,只要一提到二锅头,那准会联想到北京。二锅头是北京的传统白酒,在中国酒类的历史中不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北京人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已经成为了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的白酒。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3)

二锅头是一种以高粱为原料的高粱酒,用甑锅蒸馏酿制而成。因为只取第二锅蒸馏得到的液体,因此就被称作“二锅头”。

由于品牌和包装不同,二锅头还有若干省略的称呼,小二、牛二、红星等等,而在这些二锅头中,要属红星二锅头最为有名。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4)

二锅头这个名字初听起来十分土气,但念叨起来却又朗朗上口,这古朴的名字蕴藏着一种粗糙且俚俗的生活气,充满了情怀。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5)

锅头,本是酿酒工艺中的名字。每当烧出一锅酒的时候,第一波流出来的酒就叫做“锅头”,锅头酒的浓度往往都非常高,可达到75度以上。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6)

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的酒中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酿取经第二次换入锅中冷却而流出的酒,而这,便是“二锅头”的由来。随后第四锅、第五锅流出来的酒,浓度就会慢慢下降,到最后流出来只有十几度还能喝的酒,叫做“酒稍子”。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7)

第一锅

第一锅,在酿酒锅中加入原材料,小麦、高粱、玉米等等,再加入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之类的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粉碎碾磨后加入适量的水,蒸熟后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放入窖中发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烧酒。

第二锅

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原料和辅料捞出,经过扬场后把这些料冷却、松散铺开,还要加入适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放入窖中进行发酵,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这时开始流出的酒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二锅头”。

喝了这杯酒,感情全在里头

真正意义上的二锅头酒香浓郁,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但是不烈,可谓是醇厚绵香。

在清朝末年,二锅头的酿酒工艺在北京各地都已经传遍,受到了文人墨客的一致赞赏。清朝徐水县令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

原子弹来了都不躲(原子弹来了都不躲)(8)

将二锅头比作“甘醴”,无疑是对二锅头最好的赞誉,如今,北京二锅头虽然已经在大江南北都能买到,但是在北京买到的二锅头,才是最具北京人情的白酒。

将在北京买到的二锅头赠送给亲朋好友,和三五好友在一起喝上一两杯纯正的二锅头,不仅壮胆,原子弹来了都不躲,更能增进彼此的深情厚谊。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