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如果我不是我,谁还能是我?”

这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经常思考的一句话。

1842年,梭罗因为哥哥突然去世,内心大受打击。

他决定用另一种生活方式,来探索内心的困惑与不解。

不久之后,梭罗来到好友爱默生购置的土地上,在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座木屋,与大自然比邻而居。

梭罗把这里的生活,写成了被后人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瓦尔登湖》。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体验了什么。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向内走。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3)

对生活的焦虑,大多源于不满足

“推开眼前这一切物事,尽其所能去生活。”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写下这句至理名言。

刚搬到瓦尔登湖时,梭罗发现,他居住的林中小屋附近,几乎有70%以上的村民负债。

这些人大多因为想拥有更多的土地,而选择了贷款。

接着,他们为了耕种这些土地,养了更多牛,又花费更多力气割草。

这样一来,村民们需要消耗更多体力,对食物的需求也陡增。

如此循环往复,越来越忙,但真正的收入却非常微薄。

他们反而由于负债的压力,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

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碌碌无为中,让幸福和快乐渐行渐远。

这让我忍不住想到身边的朋友们。

几乎每次见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吐槽自己的房子太小、工资太低、生活太局促、未来遥不可及……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你有没有发现,人的欲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当我们租房的时候,羡慕别人有房子;当我们买下了属于自己的公寓,又羡慕别人的三室两厅;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改善房,又想要住进别人的三层别墅......

有人已经拥有了三层别墅,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忙碌的生活、被忽视的孩子、缺少悠闲的快乐,以及错失的幸福。

让我们焦虑的,同样还有车子、收入、孩子的成绩、自己的晋升速度......

我们好像拥有了许多,却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过得越来越不快乐。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

“通过完善住所和衣着,我们合情合理地保存体内的热量。但如果外部的热量超过了我们体内的热量,那么,我们岂不是在燃烧自己吗?”

这与哲学家尼采的观点不谋而合:

人最终喜欢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指的不仅是人不懂得知足。

更关键的是,对现状不满的人,通常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或许是对生活的体验,或许是对家庭的陪伴,或许是内心的平静,或许是完整的睡眠......

我们得到越多,就付出越多,到头来,失去的也就更多。

正如史学家黄宗羲说的:少欲觉身轻。

在物质的世界里,有多,就必然有少;有富,就必然有穷;有好,就自然有不好。

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总有比你好的,也有比你差的。

给欲望做减法,给知足做加法,才能头脑轻松,内心自在。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5)

对日常的抱怨,通常因为站得低

看过这样一幅寓意颇深的图片:

人+山=仙,人+谷=俗。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6)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7)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生活不满,不是境遇本身有多差,而是自己站得太低。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诗人到乡下散步,当他走进农庄的那一刻,就被里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他沿着盛开鲜花的小道悠闲地走着,将秋日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临走时,还采摘了两个新鲜的苹果,揣在胸前。

当地的村民看到诗人在农庄瞎晃悠了一天,临走时只带走了几个毫无价值的苹果。

他们忍不住嘲笑道:“累了一整天,只换来几个苹果,这样的付出和收获一权衡,真是太傻了!”

对村民来说,乡村的生活不过是习以为常的,甚至是空虚乏味、毫无价值的。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走进一个公园,一个人皱着眉说这里又脏又臭,另一个人却欣喜其无限风光。

为什么呢?

原来,第一个人进去以后发现公园里有很多垃圾,于是他把注意力全放在了垃圾上,结果只看到公园的肮脏。

而另一个人虽然也看到了垃圾,眼睛却总停留在那些曼妙的风景上,尽情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个公园,就像我们周遭的世界。

生活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看见了什么,体验过什么。

同样的情景,不一样的心境,体会也不一样。

一个人眼中的乏善可陈,也许是另一个人的田园风光。

一个人口中的怨天尤人,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的小确幸。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普通人,谁的生活里都少不了一地鸡毛。

可同样的日子,有人过得索然无味,有人过得风生水起,无非是态度不同而已。

有一位智者曾说:“看到即得到。”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有什么;你拥有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烦恼太多,而是智慧不够。

说到底,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9)

对内心的忽视,往往由于看不清

古代哲学家有句至理名言:“到你的内心去探索,这才用得到眼睛和脑子。”

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一年之后,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慕名到他的小木屋参观。

他们试图通过了解梭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梭罗聊天,来提升自己感知生活的智慧。

这其中,有两个慕名前来的女孩,甚至还顺走了梭罗喝水的水瓢。

在梭罗看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盲目跟风。

因为这些浮于表面的拥有,离幸福感和满足感实在相差太远了。

事实上,人们常常嚷着要去探寻美好的生活,其实它一直都在你的身边,从不需要你去寻觅。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但生活中,那些被欲望役使,终日忙碌的人却不在少数。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网友小文有段时间感觉什么都缺,什么都要买。

于是趁着购物节,疯狂买买买。

一段时间下来,她几乎每天都在收包裹,但拿到东西的那一刻,并没有想象中的惊喜。

反而是对这些物品的安置和处理,让她感到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后来小文发现:

也许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某些情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她才希望通过物质消费来刺激满足感。

但显然,这个方法并不奏效。

王尔德说过: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杨绛、钱锺书的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却有满屋的书籍相伴。

叶嘉莹先生捐出全部身家,桌上是馒头青菜,心却徜徉在诗词的海洋。

李小文院士一双布鞋、一身素衣,每日埋头讲课、做研究,却能自得其乐。

要知道,幸福看起来很物质,实际上很精神。

一个荒芜的内心,孕育出来的必然是俗气的灵魂。

当我们不再贪求外物,不再向他人寻找依赖,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内心就会越来越安静,精神亦会越来越丰盈。

找到身与心的栖息地,才能开始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把一切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2)

写在最后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

“推开眼前这一切,尽其所能去生活。”

一百年多前,梭罗就明白了,体验远胜于拥有。

在他看来,想要获知人生的意义,最关键的就是学会感知和探索我们的内心世界。

梭罗还说:

“成为一个哥伦布,去探索你内心的全部新大陆和新世界吧。你打开的不是贸易的新航道,而是思想的新航道。”

地球的表面是松软的,人的脚踩上去会留下印迹,思想旅行的路途也是如此。

鸟儿飞过,天空变得美丽;千帆过尽,幸福缓缓驶来。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瓦尔登湖励志语录(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3)

作者:雷小小:憨傻愚笨也无妨,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未来可期。来源:樊登读书,欢迎关注樊登读书,加入我们,和5000万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