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1)

“艺术片要拿个范儿,要居高临下,你看我是搞艺术的,普通观众看得懂就说你有品位,看不懂说你跟艺术没关系,《不成问题的问题》不是一部这样姿态的电影。”

去年这个时候,《不成问题的问题》刚拿了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随后又斩获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这让第一次做导演的梅峰从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区走上了国际舞台,走进了大众视野。

做了多年教授、编剧,梅峰更愿意别人称呼他为老师。如果不是因为2015年青年电影制片厂的“新学院派”计划,梅峰不会想到去做导演。他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世界电影史,因为学校鼓励老师带学生做创作,梅峰就报了一个项目,很快就通过了,这就是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细数老舍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不在少数,《我这一辈子》、《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多数改编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老舍先生广为人知的作品都被改编完了,我想拍别人没拍过的,不想去做一个重拍片。当时看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就定下来了。”

“高”而不“冷”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一部风格突出的电影,因为它采用了黑白的影像风格,在这当今的电影市场上是极为少见的。梅导解释说:《不成问题的问题》讲的是1943年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影像资料都是黑白的,今天用彩色表现出来的民国,恐怕都是主观想象。“我不太允许自己用当代性的视听语言去拍一个民国故事,突然有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为什么不用黑白去完成一个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感受呢?虽然不能真正按照那个年代的电影拍摄方式来拍,但黑白绝对是属于《不成问题的问题》的颜色。”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2)

影片的拍摄从头到尾只用了一台机器,而且用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镜头,片中有大量的固定镜头、长镜头,甚至还有不少摇晃的镜头。但这并非出于成本考虑,而是梅导个人的审美追求使然。“拍摄过程没用摇臂,基本都是手持肩扛,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拍出来的画面,视觉的运动感太工艺了,我故意想要制造出一点生涩感,哪怕在抖动。”

一黑一白,一桌一椅,一动一静,梅导让这部电影回归到一种古典的视觉感受。虽然失去了画面的稳定和精致,但换来了一种更为真实的年代感。

影片用到的道具也少得可怜,几个办公桌、一幅国画、一个条幅,办公室的大堂布置简单,室内也没有多余的陈设。梅导回忆:开始的时候,屋角都摆满了道具,丁务源坐的长藤条沙发,两边放的花架子,桌上摆的茶海,但后来在现场一件一件都拿掉了。“老爷们都不来,搞那么优雅和繁复,根本不符合生活逻辑。”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3)

《不成问题的问题》坚持极简主义的布局,在视觉语言上尽可能的朴素,画面力求简单干净。这让该片看起来不像现在的电影,倒像真正诞生在民国时期的老电影。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4)

“这种布景风格能让人更加专注角色本身的发挥。”在梅导看来,只要戏剧本身是生动的,没必要动用太复杂的技巧引导观众,尽量还原故事本身的纯度,把更多观众应该产生投射的空间留给人物。《不成问题的问题》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抽象的感觉,在气质上形成了比较独特的观感。这是否意味着影片以一种高姿态来面对观众呢?梅导的回答是否定的。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5)

在改编之前,梅导就想过: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要考虑和当下观众的交流性,如果故事的情境和今天没有交流互动的可能和空间,单纯为了改编一部老舍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讲的是中国式的人情社会,是天天都在发生和上演的,观众看了就会心领神会,不是江湖混迹大半辈子的人才看得懂,这部影片在和观众的交流上没有年龄设限。”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6)

在梅导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拥有能够穿透时代,能与当代对话的内核。虽然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但对现实的影射处处可见,农场本身就是大社会的缩影,每个角色都是从世俗社会移植进去的,观众能感同身受。

“艺术片要拿个范儿,要居高临下,你看我是搞艺术的,普通观众看得懂就说你有品位,看不懂说你跟艺术没关系,我们不是一部这样姿态的电影。”用梅导的话说:这部电影是愿意和观众拿故事本身去交流的,它打破了传统文艺片与观众的疏离感,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的文艺片。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7)

剧本里走出来的演员

他梳着油头,穿着一尘不染的长袍,熟稔地游走于阔太太和农场工人之间,是个典型的中国小官员代表,即使后来被排挤,依然通过自己的方法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他看似没有攻击力,却处事圆滑、八面玲珑,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8)

这是影片的主人公丁务源,而他的扮演者范伟,也凭借这个角色拿下了金马奖影帝。观众评价范伟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再次证实了梅导的判断:全中国没有比范伟更合适的。当时,剧本刚确定下来梅导就觉得范伟是扮演丁务源的最佳人选。他开玩笑说:“范伟的气质非常贴合这个角色,他在里面嘿嘿哈哈那两下就很不一样。”

对于丁务源这个人,范伟拿捏得的确精准。梅导举例说:丁务源落水回来跟秦妙斋对话的那场戏,范伟当时主动提出,能不能让秦妙斋加一句:“啊,那船夫呢?”这时丁主任稍稍愣了一下,他也别那么夸张地说:那他可能也睡着了。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9)

“这是范伟现场发挥,剧本里没有的。加进去的这些东西,不仅让戏变得更有趣味,其中传递的真真假假,这个判断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暧昧起来了。”

通过肢体、台词和微妙的细节、眼神,观众能看到丁务源内心的江湖,让人回味无穷。梅导评价:范伟老师是表演艺术家,给这个电影增加了很有说服力的部分。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10)

而和范伟搭档的演员张超和他饰演的秦妙斋也让人印象深刻。据梅导透露,当时经纪公司递来材料,就约这些演员见面。第一次见面时,张超让梅导印象深刻。梅导描述:他穿着一身民国服装就来了,布鞋,麻裤、过膝的长衫。我问他,你这穿戴什么意思?他说这就是秦妙斋,我按剧本当中秦秒斋的样子穿成这样来见您了。

“我一看他确实又瘦又高,特别符合老舍小说里写到的大龙虾,那就用他吧。”

看得出来张超对角色的用心,而他在影片中的表现最终也让梅导惊喜。“选演员的时候要尽量贴切准确的还原角色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梅导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十分妥帖,像从剧本里走出来的。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11)

改编的“为”和“不为”

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从头到尾都在讲农场的故事,转换成电影视觉语言从头到尾两个小时只拍农场这点事也不好看。这是当时梅导改编这部电影的难点所在。

于是,围绕丁主任在小说中的生活轨迹,梅导构思出了许宅的环境。而为了让人情世故更丰满,也更具故事性,影片还增加两个女性人物三太太和佟小姐,在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之间产生一种更均衡的匹配感。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12)

影片中增加的人物,让原本的人情世故变得更为复杂,情感也更加丰富。让小说中农场这个小世界和大时代背景产生关联,不仅放大了影片的格局,也让这种世俗困局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但梅导也强调,老舍的作品只要涉及到人物对白,都不敢轻易改动,影片保留了原作的人物对话,希望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小说的意图。

身为教授的梅导对文学改编的认知深刻而理性,《不成问题的问题》采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当中常用的白描手法,客观的同时和作品本身保持距离。梅导在拍这部作品时,没有道德判断,不会在二元对立思路上做人物道德的评价。这个故事不需要站在电影中任何一个人物的角度中去,做个冷静的旁观者去看就可以了,保持旁观的视点其中的善恶好坏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梅峰挑选演员(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13)

《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了多个国际电影奖,得到了来自行业的认可。梅导很重视这种认可,但也很清醒。他说,“自己给自己的影片唱调子,太自作多情了,把调子唱得太高,又太自以为是了。一切还是交给市场做最后的论断,作品成功不成功不该由导演说,要交给观众来评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