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1)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2)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渔 杨琴 摄影 华小峰)四川琪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高度专业化的团体职业服装定制企业,也是西南、西北地区代表中国服装生产水平的现代化制衣企业。8月30日上午,“70年 瞰四川——第三届全国主流媒体航拍四川”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这家去年荣获“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的企业,探寻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背后的故事。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3)

肯钻研

“小裁缝”办起了大企业

一走进四川琪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整个车间整洁有序,这里的自动化让来者印象深刻。自动拖布机、自动裁床、自动开袋机、智能化西服悬挂生产系统……“原来半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几秒钟即可完成。”“自动化后,提高了30%的效率。”在公司厂职办副主任李芸的讲解和引领下,有采访团记者感叹:“这么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很难想象是一家有35年历史的公司。”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市场经济的春风渐暖大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弄潮儿”,纷纷试水市场经济的激流,彭家琪正是其中一员。

长期饱受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煎熬,年轻的彭家琪意识到,只有学一门真正的手艺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听德阳中江县城里的老百姓介绍说有个姓刘的裁缝师傅手艺一流,彭家琪便萌发了拜师学艺的念头,凭着执著,几经周折,彭家琪终于拜得刘裁缝为师,成为小裁缝,也从此开始了和“一针一线”的不解之缘。

1984年,彭家琪注册了个体营业执照,花了3000元成立了琪达的前身——“中江县飞燕服装厂”,这个仅有7个人、7台缝纫机的小作坊,在当时却是四川省内首家私营服装企业。

1990年,“飞燕服装厂”正式更名为“琪达服装厂”。1992年,彭家琪学习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率先开办了国内首家连锁型的服装专卖店,统一产品的外包装和店面装修风格。产品从原来单一地进入商场销售变为商场专柜和专卖店同时销售。经过几年的发展,到1998年时,琪达专柜及专卖店已经遍布四川、重庆、广西、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西南、西北各地,数量达300多家,琪达终于走出四川,走向了全国。

如今,琪达更是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制衣设备,建成了智能化生产线,成为了国内著名的西服定制专家。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4)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5)

#SplitPageHere#

敢创新

35年3次跨越助推发展

市场风云激荡,大浪淘沙。凭着35年的执著和不断进取,当年的小裁缝彭家琪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其创办的琪达实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

总结琪达的发展历程,彭家琪深有感触。“琪达发展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来,只是在德阳,前后出现的服装厂就有几十家,但后来都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淘尽了,只有琪达走到了现在。而琪达能走到今天,得益于琪达的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跃是从作坊式向工业化升级;第二次跨跃是从工业化生产到现代化服装生产线;第三次跨跃是从现代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的升级。2008年,琪达在德阳经开区建立新厂,引进了智能化生产体系,包括智能裁剪、智能缝纫、智能化管理。琪达全面进入智能化生产时代。

35年间,琪达洞悉时代的风向,用这三次跨越跑到了行业的前头,让一个传统企业绽放出了蓬勃的新生命形态。而琪达的这三次跨越的背后,是琪达35年心无旁鹜“做好一件衣服”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贵州安顺百年工匠(70年瞰四川坚守匠人精神)(6)

记者感受:

琪达35年反映出地区厚植企业精神内涵

津云新媒体采访中心主任 白冬梅:

我认为,一家民营企业的发展振兴最能够浓缩地反映当地的营商环境、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琪达能够在35年里,从小作坊发展到大企业,从手工制作到引进智能化生产线,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增强了企业乃至德阳的品牌影响力。另外,德阳这个地区能够厚植企业精神内涵,一方面坚守匠人精神,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创新增加新动能,让企业既有生命力又有活力。

多彩贵州网记者 王华:

我在琪达看到很多智能化裁剪、缝纫及管理设备。从现代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追求时代的步伐不仅是琪达的选择,其实也是它所在的德阳快速发展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