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学校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已有学校。无论是国学,还是乡学,都是官办的,区别在于是中央办的,还是地方办的。因此,夏、商、周三代的教育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国家垄断着办学的权力,只有极少数奴隶主贵族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到了春秋时代,奴隶制已崩坏,阶级关系发生了大变化,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商人和士。随着周天子王权的削弱和一些公室的衰落,“国学”和“乡学”难以为继,办不下去。出现了文化下移的现象,即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1)

孔子一生志在救世,曾希望从政。但他的政治主张违反历史潮流,无人理睬。他只好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在20—22岁时曾在鲁国大夫季氏家做过很短时间的“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管理牛羊畜牧)。30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曾适周问礼于老子,“自周返于鲁,弟子稍益进焉”。35岁时,因鲁国内乱,逃到齐国。齐国不用孔子,且有大夫欲加害孔子。

37岁时孔子返回鲁国。“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史记·孔子世家》)这是孔子办学鼎盛时期。大约51—55岁左右,在鲁国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司寇、大司寇并摄行相事。55岁时因政见不同,孔子离开鲁国,到卫、陈、曹、宋、蔡、楚等国游说当权者,颠沛流离达14年之久。

这期间,仍有学生伴随左右,人数时多时少,这是孔子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办学处于低潮,不少学生离他而去。68岁时,孔子返回鲁国,“不求仕”,专门从事教育,修订教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直至去世。晚年回鲁国后是孔子办学的又一高峰。可以认为,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以教师为终身的职业。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2)

孔子办学,很有特色。

第一,有教无类,广收学生,规模大。先后受教孔子的弟子有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一说七十有七)。学生不分尊卑、贵贱,不分地域。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的比他小不了几岁,与他同辈。颜回父子同为孔子学生,颜回的父亲颜无繇只小孔子6岁。子路只小孔子9岁,而曾参小孔子46岁。有人对孔子的31个弟子进行统计,以20岁为一辈,与孔子年纪相仿者5人,晚一辈者12人,晚两辈者14人。

第二,学校不分小学、中学、大学,没有考试,不发文凭,主要培养他们的德行和能力。

第三,流动办学,以孔子为中心。孔子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学生跟随着他,以社会为课堂,彻底地开门办学。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建设,整理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献为教材。此举为保存中国文化典籍做出伟大贡献,影响中国二千多年。

第五,注意办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论述。《论语》是孔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百科全书。说孔子是私人办学的首创者,这不够确切。但就办学的规模、效果和影响而言,就教育思想而言,可以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人办学开风气者,在这方面无人可以和他相比。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3)

毛泽东早年受封建传统教育,相信孔夫子,之后接受新学,相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虽然在政治思想上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但在教育上依然崇敬孔子。1917年11月9日,他主持创办的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开学。在开学仪式上,他带领师生“向孔圣行三鞠礼”。

在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认为孔子在政治上、道德上是守旧的,批判反动派鼓吹尊孔读经。他对孔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认为总体上讲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但包含有唯物论、辩证法的因素。他更多的是偏重肯定孔子在教育上的功绩。

1938年5月21日,针对部分教员不安心于教学工作这一情况,他在抗大第三期总结干部会上讲话时以黑格尔、孔夫子为例,勉励大家要有当一辈子教员的思想准备。

他说:黑格尔是马克思的先生,此人似乎当了一世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黑格尔、孔夫子。他又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几千年只此一个。在我们三四百人中,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几个黑格尔呢?

同年7月9日,他在抗大纪念“七一”、“七七”及突击运动总结大会上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他的志向。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孔夫子不作共产党呢?那是当时的老百姓不要他作共产党而要他作教书先生,而今天的老百姓则需要我们作共产党了。”

毛泽东认为,孔子作教书先生,创办学校,是时代的需要,老百姓的需要。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4)

陈伯达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对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陈伯达在文章中引了郭沫若、章太炎、冯友兰的话后作了如下的解释:“孔子在教学上首先初步地解放了过去贵族和官吏之严格的限制,这在中国文化史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固然,孔子的教学还是限于‘自行束脩以上’,这样,关于教育的真正民众化,还是不会有的,还是有阶级限制的。固然,当时‘大招学生’的,不止孔子一人,如少正卯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并且他还是和孔子争学徒的(或许他教学生比孔子更宽,限制更少,这从他的成为统治阶级反对派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可是我们总不能不指出孔子有其独特的成绩。”陈伯达的说明,充分肯定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划时代功绩,应“大书特书”,基本上认同郭、章、冯关于孔子普及知识、教育的平民化的评价。但他同时也指出:孔子的教育还是有阶级限制的,真正的民众化是不会有的;孔子并不是开创办私学的第一人。

对陈伯达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述,毛泽东只提出,郭沫若的话“可以不引”,因为“说孔子的功绩仅在教育普及一点,他则毫无,这不合事实,也与本文冲突”。对于引章、冯的话和陈的解释,毛泽东没有提出异议。这说明毛泽东认同陈伯达文中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5)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虽然在政治上、哲学上继续批评孔子,但仍充分肯定他教育上的功绩。1956年8月,他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说:“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二门。”

1964年2月,他在春节教育座谈中肯定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好的一面,批评现在的教育丢掉了孔夫子的主流,他提出: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了。同年9月4日,他在会见外宾时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教育家。

毛泽东把孔子定位为中国第一个教育家,孔子的主要贡献是在教育方面,这对吗?笔者认为是对的,准确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最后说得好:“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6)

孔子在世时收徒讲学、创立儒家学派而被世人称为圣人。孔子在政治上是失败的,而在教育上是成功的。孔子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主要也在教育方面。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与他办教育分不开。据近人研究,《论语》全书所搜集资料共509条,其中有关教育的言行371条,内有孔子的教育言行332条。《论语》基本上是孔子及其门人的教育和教学的实录。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等,均是通过教育得到传播与发挥的。

孔子若不办教育,就没有《论语》,也就没有儒家学派,他本人也谈不上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圣人。总之,孔子办学规模宏大,成绩卓著,其教育思想涉及诸多方面,影响久远,从理论到实践,实为中国古代第一伟大教育家。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孔夫子》,因篇幅限制,有所删减。】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孔子的)(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