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

提起贵州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呢?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诸类形容贵州的成语或谚语。其实,这三种观念是古人对贵州有失偏颇的误解,那么它们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夜郎自大的由来与经过

贵州是夜郎故地的主体区域,关于夜郎太史公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就开篇明义地说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可见司马迁记之以“夜郎最大”,而非“夜郎自大”。一字之差,则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夜郎自大”一词,《成语词典》说是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绛妃》,其文曰:“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泊为尊。”这句成语是用来比喻坐井观天,妄自尊大的,类似的情况在《史记》滇王汉朝使者的对话中亦有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可见,司马迁的记载最先流露出自大情结的是滇王,夜郎王只不过附和多了几句嘴而已,“自大”的品牌遂从此由夜郎王代言,成了其专属。加之后世文学作品的渲染以及文人的加工,“夜郎自大”一词不胫而走,从此家喻户晓。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1)

滇王与汉使对问漫画图

“黔驴技穷”中的“黔”指的就是贵州吗?

“黔驴技穷”一词出自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原文记载如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2)

黔之虎食入黔驴漫画图

在说“黔驴技穷”之前,我们先厘清相关历史信息。柳宗元创作《黔之驴》的时间是为唐朝中后期,此时的地方行政区划是“道、州、县”三级。而文中之“黔”指的是黔中道,所辖范围大致涵盖今天湖南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大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带,并非只指今贵州。之所以把“黔驴技穷”中的“黔”误认为是现在的贵州,应该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黔”逐渐成为贵州的代称的缘故,后人在不清楚相关历史信息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误把“黔”认作今贵州也是情理之中。但有一点需要正名,从柳宗元所要表达的情况来看,黔中道本无驴子,“黔”之虎所食之驴是为“入黔之驴”,“技穷之驴”亦是“入黔之驴”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3)

唐黔中道行政区划图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这么回事!

浙江文人王世性来到贵州时,在《黔记》中说到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对贵州地理和气候特征的概括,这本是一种形象性的描述,并没有什么贬义。可是,由于某种偏见,人们常常从负面上去理解它,遂三人成虎,从而又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贵州的认识。其实,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贵州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贵州高原跬步皆山,气候湿润,有山、有水、有河流,这恰恰是贵州的天然优势所在。“人无三分银”这是过去时人的说法,历史上,贵州的经济一向落后于全国,嘉靖《贵州通志·财赋》载:“天下布政司十有三,而贵州为最后,故贵州财赋所出,不能当中原一大郡。”历史上贵州发展的不足我们无法改变,但今天的贵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贵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以及全国上下的支持与帮助,现今的夜郎故地——贵州,已是“多彩贵州”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4)

好山好水的荔波小七孔

贵州,一个充满神秘而又精彩的地方。两千多年前滇王的一句发问,不经意间使贵州成了“夜郎自大”的代言人;“入黔之驴”偶遇“黔”山之虎,一招过后而无计可施,遂成虎口之食,于是便有“黔驴技穷”一说,从此人们一听此说便会想到贵州;对于“三无”的贵州,由于某种偏见的存在,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曲解了贵州,从以上我们知道了它们的由来。虽然这其中会有一些误解,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真正了解了它们的来龙去脉,自然就理解其含义。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贵州(有关贵州的这些成语)(5)

贵州贵定县金海雪山景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