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

#我的青春回忆录#春联,又称对联、对子、门对、桃符等。在中国,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市乡村,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则寓意美好,二则喜庆。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1)

春联的格式多种多样,有五言联、七言联、九言联等,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平安、健康、幸福、财富等等,读着朗朗上口;书写方式也有所变化,古代都是人工书写,到了现在,不仅有人们的手写春联,而且还出现了机器印刷体。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2)

我的老家坐落在重庆长寿的一个小山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有过春节贴春联沾喜气的习俗,春联不是到集市上买,就是别人到村里来写,或者是别人写好后拿到村里来卖。所以,当时的农村对春联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3)

1990年的春节前,我遇到老家邻村的一位老师来到我们村庄为乡亲们书写春联,这位老师按辈份来讲,我称之为祖祖。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当时每副春联书写的价格是小门每对1元,大门每对2元,笔墨纸张均是书写者自带。我得知此情后,自我感觉自己的字写得还算可以,应该拿得出手,不会丢人现眼,所以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自己写对联来卖呢?因当时正读高一,怕父母不同意,所以就没有告诉父母。但自从有了此想法后,我便利用放学回家之机,提前跑到集市上了解笔墨纸张的价格,向店家打听一张红纸能写几副对联等等,并在心里盘算着有无利润可赚。经过一番“考察”后,感觉还算“有利可图”,我便在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试探着向母亲讲了自己想在假期写春联卖的想法。哪曾想,母亲听后不但不反对,还非常赞同。于是,我便趁热打铁,当面向母亲核算了一下投资成本:一张红纸0.5元,买50张红纸需25元,一支小毛笔4元,一支大毛笔8元,一瓶黑墨汁3.5元,一本春联书5.5元,共需46元。核算完了,我便开口对母亲说:“需要50元钱购买笔墨纸张,多出的几元钱作为应急之需备着。”母亲听后,连连点头,二话不说,从裤兜里掏出一条手绢,一层一层地打开,然后用手沾了点唾沫,把钱一张一张的数给了我。我看着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泪水浸湿了眼眶。因为我知道,这50元钱,不知包含着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拿着母亲给我的来之不易的50元钱,我就开始张罗着写春联的事情了。买纸张、毛笔、墨汁和书籍,一件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用小刀将买回的红纸裁剪成小门和大门对联,一张红纸可以裁剪成3对小门或者1对大门对联。纸张剪裁好之后,休息片刻,我便对照着春联书里的内容,展纸挥墨,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所有的对联全部写完之后,我才“鸣鼓收兵”,直到这时,我才有了点腰酸背痛的感觉,但看着出自本人之手的一副副对联“佳作”,所有的疲惫酸痛都烟消云散了。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4)

第二天,我将写好的春联一副一副的折叠好,装入一个大的手提袋中,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就独自提着春联走乡串户叫卖去了。因是第一次“做生意”卖春联,没有经验,而且当时性格还有点内向,所以,我当时卖对联时,都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走,挨家挨户的去问,从来没有像集市上那样吆喝叫卖过。要是遇到下雨天气,可就不好受了,因为当时的农村不像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一样,村村通公路,不仅没有通公路,而且都是沟沟坎坎、坑坑洼洼、道路泥泞,走路时脚趾头都得把地抓得紧紧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倒,摔得狼狈不堪。更有意思的是,因当时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养有看家狗,所以,走村串户卖对联时,手里还得随时准备一根长棍,以便与狗狗搏斗之用。不过,虽走村串户多天,与狗狗“不期而遇”多次并数次交锋,都未伤及皮毛、相安无事,实属幸事。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5)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左右不辞辛劳的走村串户,我写的100多副对联居然全部被我卖光了。经清点,一共卖了120元,除去成本46元,净赚了74元。我把钱一张张整理好后,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接过钱,欣慰的说:“孩子有出息了。”看着母亲满脸的笑容,我也幸福、开心的笑了。

过年店铺春联(走乡串户卖春联)(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