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1)

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人的问题在于,要选什么样的“阶梯”为自己的成长铺路呢?

真正的好书往往能够凝练成一句话,直击人心,比如这句:

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

它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书《噪声》。

丹尼尔·卡尼曼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他的上一本书《思考,快与慢》在十年前出版之后畅销全球,让无数人意识到了“偏差”的存在。

还有两位作者,分别是巴黎高等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奥利维耶·西博尼教授,和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卡斯·桑斯坦教授。

这三位教授可谓强强联手,他们涉足司法、医疗、商业决策、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多个领域,案例信手拈来。

本期“杨澜读书”就为你解读这本书,让你成为更明智的决策者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2)

01 噪声是什么?

中午吃什么?

选哪只股票?

买哪个房子?

找什么样的伴侣?

建议孩子学哪个专业?

人的一生是抉择的总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抉择,也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做判断的时候,就像打靶,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是神枪手,但实际上,我们总是很难命中靶心,做出准确的判断。

作者把原因归结为:

人类判断的错误=偏差 噪声

偏差”就像是枪的瞄准镜有问题,是这个系统本身自带的偏差,不管是谁来做,大部分都会打偏;

可是“噪声”却不一样,面对同一个靶心,射击者的不同,会出现“随机离散”,和枪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取决于扣动扳机的人手不稳。

卡尼曼的上一本书《思考,快与慢》讲的是偏差,而这本《噪声》中,作者认为,“在判断中不必要存在的变异、不一致”。

比如,一个人这次和下次做出的决定可能不一致,一群人对同一件事的意见也可能不一致——这就是噪声。

他们强调,噪声是不规律的、无法预见的

噪声就像地下室漏水,它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人们认为它是可接受的,而是因为它一直未被发现。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3)

02 现实世界中的噪声

噪声隐形起来,如黑洞一般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甚至,它的影响和危害比我们能意识和想象到的要大很多,它挑战了很多原本我们以为绝对可靠的东西。

比如指纹鉴定,在我们的印象里,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指纹鉴定绝对可靠。

但实际上,同一位指纹鉴定师对同一枚指纹,前后几次的鉴定结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中,72名鉴定人员再次查看他们在大约7个月前评估过的25对指纹,大约有10%的鉴定结果改变了。

书里还举了一个让人非常惊讶的案例,讲的就是指纹鉴定。

在我们的印象里,指纹跟DNA算是司法领域的“金标准”了,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怎么可能鉴定出错呢?可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不仅出过错,错得还很离谱。

现实世界里,噪声无所不在。

大企业的面试经常是好几轮,面试官之间的意见有时分歧很大,一个觉得你简直完美,恨不得立刻马上让你入职,另一个却说你未必适应公司文化,就让你出局了。

医生诊断疾病时也有噪声,对着同一张X光片,一个医生说你得赶快动手术,另一个医生却说吃点药就行了。

甚至,老师判卷的时候都会有噪声,上午心情好,给的分数高,下午累了,打分就严了。

噪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决策的品质,也打破了我们内心的平静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4)

03 成为“超级预测者”

无论是群体决策,还是个人决策;无论是单一决策,还是多次的重复决策,只要有决策,就会有噪声

如今,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众说纷纭,身边亲朋好友的建议五花八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办法做个独立又明智的决策者呢?

超级预测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和他的同事在2011年开始了一个名为“良好判断计划”的项目

他们招募了数以万计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来回答几百个预测性的问题,每个人最终的评分不仅看他们的判断是不是正确,还要看他们的预测有多准。

大浪淘沙之后,2%的志愿者脱颖而出,他们的预测明显高于随机水平,甚至比情报专家还要厉害,泰特洛克把他们叫作“超级预测者”。

显然,他们是善于将噪声的影响降至最低的一群人,泰特洛克团队对超级预测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是他们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很少,二是他们有着积极开放的认知风格。戳下方图片,听杨澜为你解读全部内容。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5)

三种降噪的方法(你随时可能会犯下大错)(6)

杨澜说

扫一扫,关注吧!

合作:pr@chinasunmedia.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