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

“参与‘镇园植宝’活动能提高大众对珙桐的认识,通过视频形式可以更生动地展示珙桐的特别之处,也能更好地呼吁大众关心和爱护像珙桐这样的珍稀濒危植物。”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活动对接人对《中国花卉报》社记者说。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1)

可关注中国花卉报今日头条官方账号观看完整视频

1982年,杭州植物园结合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的开展,从湖北引入了珙桐树种。珙桐的原产地海拔高达1200米,且生性喜阴,要在杭州生长并不容易,但是经过杭州植物园专业团队多年的精心养护,这些珙桐从2010年开始开花,而且一年比一年开得好。

作为杭州植物园多年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成果之一,每年珙桐花期时,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为蓝果树科珙桐属植物,在我国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2)

据了解,早在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过后,地球上很多树种都绝灭了,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在局部地区保留下一些古老的植物,珙桐就是那时幸存下来的。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3)

珙桐属仅有珙桐和光叶珙桐,在分类学上较为孤立,各分布区大都伴生有古老群落树种,属具有残遗性质的混交林。“珙桐的化石发掘于欧洲古地层,而珙桐孑遗植物群落发现于我国西南深山密林中,这为研究第四纪冰川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移动、地史时期古植物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依据。”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4)

总苞刚开始是绿色的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5)

总苞慢慢变白

珙桐之美,不仅在于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和翠绿欲滴的叶色,更在于它那奇特的花朵——两朵硕大洁白的“花瓣”(实际上是叫作“总苞”的叶状结构),中间是一团紫色的“花心”(这才是真正的花),远远看去,仿佛是树上停落的白鸽。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6)

总苞变白后犹如枝头的白鸽

珙桐的花期为4月,果期为10月。花最初是淡绿色,继而变为乳白色,最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春末夏初含芳吐艳,其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

深入开展珙桐繁殖研究

目前,通过研究表明,珙桐濒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境范围狭窄。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报道来看,珙桐喜欢生长在气候温凉、湿润、多雨、多雾的山地环境,不能忍受38℃以上的气温,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

2. 自然更新困难。珙桐自然更新的主要形式为种子萌发的实生苗繁殖和萌条繁殖。用种子繁殖一般需要15至18年才开花结实,20至25年才进入盛果期,结果大小年现象明显,而且早期落花非常严重,有“千花一果”之说。而以萌条方式繁殖,范围扩展则会大大受限制。

3. 种子败育现象严重。此现象是导致珙桐种子发芽率低的重要原因。

4. 人类对珙桐生境的干扰越来越大。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7)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8)

珙桐原产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等地,由于其观赏性较好,有较大的科研价值,湖南、湖北、四川等国内多数植物园均有引种保育。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9)

珙桐的叶片

为了更好地开展珙桐的迁地保护工作,杭州植物园省级大师工作室——冯有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大师工作室,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开展珙桐的繁殖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目前已成功繁育出珙桐小苗近百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10)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11)

未来,杭州植物园还将加大对珙桐的迁地保护规模,进一步开展珙桐的繁殖研究,增加珙桐的数量。开展不同种源的珙桐种子收集,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同时对珙桐的生长情况做好监测工作。

我国珍稀的观赏植物珙桐(杭州植物园镇园植宝)(12)

杭州植物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珙桐作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在诗词咏颂、民间传说、科学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及园林绿化开发应用等领域仍值得持续深入挖掘,向大众普及。

(本报记者郭馨怡撰稿,图片由杭州植物园提供。)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