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优生与差生(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

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与“优生”到底如何拉开差距

区别对待优生与差生(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1)

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是正常分班程序,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总体成绩分布应该是呈正态曲线,即两头少,中间多,而中等生,正是数量最多的部分。

如何将中等生促进成为优生,这是一线老师们孜孜以求的最佳教学效果。但无论如何努力,最终一个班级,当到了初三(九年级)时,不可避免地会两极分化,中等生多数沦落,只有极少数迈入优生行列,成就了逆袭神话。

我们以一节数学概念课为例,分析中等生和优生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九年级上册圆周角概念课第1课时,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圆周角,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学生进入课堂,然后拿出书本,开始等候老师上课。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实质上差距已经开始形成,优生的准备工作是进教室,拿出书本,开始看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并同时回忆前一节课内容及作业内容。表面上看,这两类学生都做好了上课前准备,但中等生已经开始落后。

区别对待优生与差生(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2)

正式上课:中等生开始收回思绪,情景引导对他们最有效,1分钟热度后,概念的形成往往能达成,此时大家区别并不大。接下来进行辨析,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几个变式之后,中等生开始出现学习疲劳,而优生依然聚精会神,至第5分钟,差距拉至最大,即中等生开始眼神游离,注意力分散。

区别对待优生与差生(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3)

例题教学:通过出现了课堂的第10分钟左右,一节课几乎过去了三分之一,情景引入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概念也已经讲完,现在的中等生,面临理解不深,而又要完成例题练习的囧境,他们是有困难的,而克服困难的最大助力则是教师,所以是否在这个阶段有一颗求知的心,至关重要。可惜的是,这种求知欲也是中等生缺乏的,困难面前,退缩和放弃几乎成为下意识的想法。在课堂上,我观察过不少中等生的表现,讲例题时,读完题便从眼神中感到退缩,如果讲解时老师语速稍快一些,或者教室中偶尔一点意外声响,他们的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再回过神来看例题,由于漏掉关键因素,便倍觉困难。

拉开差距的第二个因素正是意志品质,同样在例题教学中,优生也会遇到困难,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在感到困难的时候,注意力反而更集中,部分优生还学会举手提问,主动暴露自己的疑惑,老师在课堂上便可进行针对性的微调。而中等生同时更在乎“面子”,似乎是个很奇怪的问题,越是不明白,越喜欢隐藏或装作听懂,虚荣心比较强。

区别对待优生与差生(从上课表现看中等生)(4)

课堂练习:在前面的概念理解和例题教学中,中等生和优生已经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而在这个环节,则最终决定了45分钟的总效率。其实中等生是有机会获得相同的认知,练习便是暴露概念理解漏洞和例题理解错误,一旦练习中出现问题,老师巡视中很容易发现,可以选择请同组优生来讲,也可以直接问老师。在小组合作制下,中等生还是被挽救回来了,很多时候,课堂练习时间给充分,在这个时间内,优生完成自己的练习,便可以帮助组内中等生完成,同时对他们来讲,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第二次学习。如果这个时间内,仍然困于虚荣,企图混过关,那么差距便拉至最大,这种类型的中等生最终在九年级分化成差生的可能性也最大。

我们都知道,成为优生所需要的条件众多,认真是其中最基础的一条,再加上一点领悟力即可。所以中等生相对于他们,最缺乏的正是认真二字。

认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次,学习意志品质高低也决定了二者差距大小,一般而言,有较强学习意志的学生,不太可能会一直居于中等生这个阶段,迟早会成为优生,反之,沦为差生。

最后,情商对学习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正如前面所举例子,虚荣心会堵死最后一扇通往优生的大门,焦虑会毁掉成为优生的基础。

一节课如此,天天累积,后果自然呈现,因此,要摆脱中等生的行列,必须对症下药,这并不是多增加练习就能发生改变的,而依然是学习习惯的比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