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

粗茶淡饭有真味

年岁渐长,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太贵,还是泡茶吧。

很喜欢小时候家里厨房的一副对联:

上联:明窗净几是安居

下联:粗茶淡饭有真味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1)

图片来自网络

是啊,光阴虚度,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过忽如之间,还是粗茶淡饭有真味。

还记得当年上学时,看到的一句诗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做顶天立地人。

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写的?

苏大有副对联:

上联:养天地正气

下联:法古今完人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2)

苏大对联

完人,我是做不了了。

养天地之间的正气,我还是可以努力践行的。

茶喻人生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作家三毛

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称为苦茶,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万事成于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坚守心中的信念,才会化蛹成蝶,谱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第二道茶:其味苦中带香甜,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艰难困苦的煎熬,历经岁月沧桑的浸润,人到而立之年,随之而来的是甜蜜的爱情,温暖的家庭,还有蓬勃的事业。当我们在收获甜美的果实时,必须好好品味,好好珍惜。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审视自己,去面对世事的一切。

第三道茶:其味淡而有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人生百味,在尝过酸甜苦辣之后,“淡”字却最耐人寻味。淡,素雅宁静、质朴馨香、凡心的冶炼、睿智的...

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

人生何求?

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

一杯茶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3)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总会苦一阵子”。人生该怎么走,这在于自己的选择,需像茶一样,靠慢慢品味,年纪渐长的我,偏爱喝香醇的普洱,静静放松心情,那散发着淡淡的茶香,给人以味觉、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

看着清淡之物,品尝着它的原汁原味,品味耐人寻味的人生……人生如品茶,一杯清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每片茶叶恰似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无论怎么过,都要有意义,都要让人有感悟,还要让人寻味,只是看你从那个度去感悟,选择……

一本书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4)

茶书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韵里愈加显得飘逸而脱俗;书能醒人,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清纯而放达。

在书香茶韵中潜入心扉的深处,抛开浮华躁动之心,以坦白和真诚之心,每晚无事空闲时,看看自己喜爱的杂文,品味真善美之人间真情。有时细细品味,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它谱写了人生走过了一段漫长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咸,成功与失败,幸福与悲伤,记载着曲折、坎坷,饱经风霜雨雪丰富的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厚实的文化积淀,是一本厚重的书。

书之香,明静慧智,至善至美。

一知己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5)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爱人是可遇不可求,知己却可求不可遇,人的一生都是会有不完美的,正是这种不完美,人就必须需要有知己。那知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但知己须必就是心心相应,能理解你,宽容你,认同你,牵挂你。彼此欣赏,彼此倾慕,彼此的关注,并渗入彼此心灵的最深处,能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是你倾诉的对象,是你的一件衣服,寒冷时,会给你温暖,炎热时,会给你又是一丝凉爽。会分担彼此的快乐与痛苦,让你知道被人彼此牵挂,难以言语的那种感动与幸福,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充实而快乐,使得人生更精彩。

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

融汇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历程。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

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又何必为功名利禄所累!

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人生的底蕴也会愈发厚实、愈有意味!

品茶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 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沧桑者觉回味;
  • 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风月、哲人品人生;
  • 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追名逐利。

绿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

茶如人生,句短情长!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

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

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 浮沉时才能品味出茶叶清香;
  • 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
  • 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

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

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千利休禅师

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沉浮之间,淡然处之。

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

茶之道,茶知道。

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咖啡若梦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6)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如梦的日子里,那些最美的时光如影随行。

岁月若霜,霜华染尽后,却依然可以微笑向暖。生如梦,浮生如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如果用一城的温度,都暖不了你一指温暖,那只能相忘江湖,做个熟悉的陌生人。

人生如行单行车,曾是陌路,今是相逢;

今是相逢,而后许是陌路天涯;

擦肩了,相逢了,且行且惜!

现在办公室的同事们,尤其是女同事们,确切地说,每日上班后,早晨的一杯咖啡预示着,她/他们一天忙碌工作的开始。

曾经有一段时光:一边考着研究生课程的各种考试,一边忙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还有迷茫的前途,于是一切都没有定。有时候不禁想,我们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黑夜真好,包容了一切,让我觉得好安静,静得可以一个人好好想问题,想很多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关于人生的问题,但这绝对是个深沉且深奥的话题,人的一生真的好不容易。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喜欢听一些过去的老歌,哥哥(张国荣)的,梅艳芳的,Beyond乐队的,刘德华的,陈奕迅的,王菲的……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7)

突然发现,其实我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坚强,我没有一颗强大的心……

学会了用微笑来掩盖自己的痛苦和心酸……

我没法做到完全的随心所欲,因为我没有那个资本。

同事说:“你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也会犯低级的错误?”

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啊,知识可以积累,内心可以修炼,素质可以培养,可有些傻是与生俱来的。

希望我们可以在日后,风轻云淡地谈论一些过往的故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看见咖啡屋,就会想到那句充满温馨甜蜜的广告语:“浓浓奶香情,甜蜜如拥抱”。一旦走进咖啡屋,浸泡在咖啡浓香弥漫的氛围中,感觉咖啡屋绝对是一个放松心情,互诉衷肠的好去处。

坐在充满浓情蜜意的咖啡屋里,品尝着香浓的咖啡,隔窗看风景,独处或与好友聊天,感觉都很不错。

单独时,情绪经过过滤,内心获得昭示,可以沉浸在音乐里、思絮信马由缰,可以摒弃杂念静静地专注思考,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感觉舌头上有丝丝浓香在滚来滚去。

与知己共享时,更有一份不可言传的温馨、随意与浪漫,共同地酝酿发酵,醇香浓烈,温馨而润泽。

咖啡如“天使般纯洁,爱神般可爱,恶魔般浓墨,地狱般炽热。”

——诗人塔利朗

特别是当一个人感到痛楚压抑时,咖啡又像一剂镇静药,慢慢地抚平心头的隐痛。

在泊来饮品中,咖啡是最具人文气息的,它传神又恰如其分地将西方文化中的优雅和自信在不经意间传达出来,特别是轻松闲适的氛围、迷人浪漫的味道、适合静思的环境与和谐随意的社交感觉。

在阿拉伯语里,咖啡(qshwa)的意思是“美酒”,可以陶醉;

在希腊语里,咖啡(kaweh)的意思是“力量和热情”,可以藉此振奋。

假如自己对咖啡不是十分了解,也想把咖啡读懂读透,应该静下心来喝一杯咖啡,亲身体验一下咖啡带来的全新享受。

“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明亮的,但不是华丽的。”

——一位爱极了咖啡的奥地利诗人

有一间咖啡屋,店堂通透、明亮,路人通过落地窗即可洞察店内的一切,走了进去,就有服务生真诚的笑脸与清脆的问候,让人顿生倍受礼遇的满足感,连原本沮丧的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喝咖啡可以刺激神经,触动灵感,活跃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一旦咖啡进入肠胃,全身就开始沸腾起来,思维就摆好阵势,仿佛一支军队,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了战斗。”

——巴尔扎克

对于中国许多白领阶层来说,喝咖啡已不仅是一种时尚,他们还喜欢把咖啡屋当成“第二办公室”,所以继“人马座”、“巨蟹座”等12个星座之后,有一种星座叫“咖啡座”,用来比喻那些经常坐在咖啡屋,喜欢在香醇与低音的音乐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族群。

《咖啡苦不苦》的作者,国际咖啡组织形象代言人陈丹燕,曾经泡遍世界各地的咖啡屋馆。

她的长篇小说《纽约假日》,就是在美国新泽西某小镇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写出来的。

海派作家潘向黎就在《冬季到上海喝咖啡》一文里写到:“当年在淮海路上读研究生,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教室里吵,寝室里暗,于是天天抱一大堆书和格子稿纸,到对面的咖啡馆去。

如今,时尚中人喜欢用一个“研磨”的动词,是现磨咖啡加工的术语,那是把喜欢泡咖啡屋进行办公、思考的方式说成是“研磨”,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咖啡屋中找到不同的研磨乐趣。

白领、粉领、金领们喜欢“诗意的栖居”,在咖啡屋中研磨,是一种诗意的工作,包含着香醇的咖啡、精致的点心、迷人的音乐、优雅的环境、浪漫的氛围以及舒适的座椅……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关于咖啡文化的经典写照,略显夸张地描述了人们的咖啡情结。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了“麦氏”与“雀巢”速溶咖啡,像“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味道好极了”这样的广告词,是咖啡留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

90年代,星巴克传入中国时,中国人喝咖啡的情结已日趋高涨。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代表着一种情调、一个时尚标签。

与其说喝咖啡是为了品尝它的味道,不如说是品尝一种文化、一种神秘暧昧的感觉。

不由地想起咖啡初抵意大利时,有保守神职人员称之为“撒旦的杰作”,

教皇克雷门八世亲自啜下一口咖啡后,情不自禁地感叹说:“让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饮料吧!”

咖啡能让你活得更长更健康。

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它是西方饮食抗氧化剂的最大来源!)它帮助人体抵抗化学物质,称为“自由基”。因此,喝咖啡的人得帕金森氏病,糖尿病和心脏病这些病的概率会更低。

咖啡在被制成咖啡豆之前,其实是种红色的浆果。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8)

当你工作时,咖啡能够帮助你表现得更好。

咖啡因会增加你的肾上腺素水平,并从脂肪组织释放的脂肪酸,在工作前来一杯,会让你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世界上惟一不以咖啡做饮料的大国,就是中国。

因为在我们看来,茶为正宗,而咖啡只算舶来品。

茶喻人生,咖啡若梦。

咖啡可以在几分钟一饮而尽,而中国茶则可以不断续水冲泡,喝上几个小时没问题,因此就饮品本身的消费方式而言,喝咖啡似乎更具有西式的贵族品质,而品茗,则更加符合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洗礼的中国文人、雅士们。

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西江月

苏轼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10)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声声慢

李清照

茶如人生最后一句话(茶喻人生咖啡若梦)(11)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来写去,还是古人的文章好,经典自有经典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