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

看春秋历史您怎么都不会绕过“春秋争霸”和“春秋霸主”这两个历史专有名词,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这个霸主的地位究竟是怎么体现的呢?

是通过法律的形势来确定呢?还是通过诸侯选举,承认霸主的地位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春秋时期怎么成为霸主这件事,为了让大家一眼看懂,分两个步骤来解读:

霸主的形成;霸主的确立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1)

春秋五霸石刻群像

春秋诸侯如何进阶为霸主

齐桓公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霸主,想要成为霸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前提,也是基础;②其次要打出合法化的旗帜(譬如刘备打的是“恢复汉室”的旗号,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

齐桓公即位的时候齐国并不算强大,但任用管仲改革以后,齐国的综合实力蹭蹭蹭的往长涨。有了争霸的资本,齐桓公就开始施展齐国的影响力,对周边小国的内政进行干预,譬如当初齐桓公因为齐国政治动荡逃亡国外的时候,谭国没有礼遇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谭国也不来祝贺。

于是谭国成为齐桓公拿来树立威权的第一个受害者,齐桓公二年(前684年),谭国被齐桓公灭亡。齐桓公五年(前681年)的时候,宋国内部发生政治动荡,齐桓公立刻见缝插针的干涉宋国内政,迫于齐国的军事力量,宋国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只好结束宋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并和齐国讲和。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2)

春秋首霸——齐桓公

经过这件事,齐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当时齐桓公曾邀请遂国一起参与会议,但被对方拒绝,事后齐桓公回身就把遂国给灭了。不过倘若只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齐桓公恐怕只会被视为是一个蛮横霸道的诸侯,齐桓公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作为霸主,对不听话的诸侯当然要给巴掌吃,但是对于听话的诸侯则要给糖果了。毕竟要想成为诸侯老大,秩序的守护者,光靠武器可不行,还要给那些小诸侯们伸张正义,而且自己也要树立一个正派的世界正义守护者的形象。

譬如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和鲁国打了一仗,鲁国不敌,被迫割地。在会议上鲁国臣子曹沫拔剑劫持了齐桓公,要求他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被迫答应,事后他想反悔,但是管仲劝说他出尔反尔容易失信,齐桓公只好维护承诺,将土地还给鲁国,虽然失去了土地,但齐桓公却在诸侯之间赢得了名声,纷纷都想依附于齐国。

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史记·齐太公世家》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3)

燕庄公送别齐桓公

倘若这是被迫的,那么在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的时候,齐桓公就做了一件很符合老大哥形象的事情,那就是山戎攻打燕国的时候,齐桓公出兵解救燕国。更催人泪下的是,燕国国君燕庄公护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齐国的国境里,齐桓公怪不好意思的,就说:

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於燕,於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于是就把燕庄公经过的地方全部割让给了燕国,这件事情一传出去,齐桓公的名声那顿时是变得高大无比。这就提到成为霸主需要的第二个条件了,即合法化的政治旗帜,齐桓公那时候打的是什么旗帜呢?就是“尊王攘夷”,意思就是尊勤君王(周天子),攘斥外夷。

这面旗帜有什么用呢?就是向外界表明齐桓公这么做绝不是为了要取代周天子,而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地位和天下秩序,毕竟那时候周王室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影响力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来说,齐桓公又确实是这么做的,虽然成为了霸主,但是他始终没有表现出不轨之心。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4)

尊王攘夷,齐桓公的政治口号

So,《春秋公羊传》中对他的评价就很高了,叫做: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然而春秋五霸第三代霸主秦穆公虽然被推崇为霸主,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诸侯的承认,尽管秦穆公让秦国拥有了称霸的军事力量,但是秦穆公“有力而无德”,他死后还让秦国贤臣殉葬。

所以人家评价他说:

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史记·秦本纪》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5)

被挡在西面的秦国

另一方面,由于秦国一直被晋国挡在了西面,无法召开诸侯大会,这也是秦国无法成为世所公认的诸侯盟主的原因。再加上秦国素来在中原诸侯之中没有好感,也没有像齐桓公一样打出“尊杨攘夷”的旗帜,这也就无法得到诸侯们的认同。

综上所述,想要进阶为一个霸主,光有军事力量并不行,还要有正面的政治影响力。

春秋霸主的地位如何确立

霸主地位确立的两个要素:天子认可;诸侯臣服;

上面已经谈到如何进阶为霸主,这里就来谈霸主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通过法律规定呢?还是诸侯选举产生。霸主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有明确职位的,它的名字叫“方伯”,方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诸侯之长,诸侯盟主。

《礼记·王制》中就记载说了: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也就是说这个方伯其实属于天子的帮手,协助周天子在他权力无法辐射的地区进行管理。秦穆公虽然没有得到诸侯们的承认,但是周天子还是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6)

《史记》上记载说: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

周天子赐予秦穆公以金鼓,也就算是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和方伯之职,因此秦孝公后来骄傲的说: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史记·秦本纪》

So,这里出现了霸主身份确立的第一个要素:周天子的认可;

齐桓公也不例外,他的霸主地位也是得到周天子认可的,由于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又带头拥立周襄王继位。所以当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的时候,齐桓公号召诸侯举行葵丘会盟,周襄王便派遣宰孔带着祭祀祖宗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祝贺齐桓公。

周天子赐予高规格的依仗,让齐桓公可谓出尽了风头,实际上也等于是周天子公开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所以,这次会议确定了齐桓公中原霸主的地位,在这次会议上,齐桓公还以盟主的身份颁布了五个条约: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7)

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①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②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③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④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⑤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孟子·告子章句下》

那么,条约既然颁布了,那么诸侯们会不会遵守呢?这就是霸主地位确立的第二个要素:诸侯臣服;

因为你自己说自己是霸主肯定不行,必须要周天子认可和诸侯臣服,当霸主向诸侯国施加影响力的时候,人家会听从你的调解,你的安排。但齐桓公显然做到了,《史记》形容他的功绩叫做“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根据《春秋经》的记载,齐桓公召开诸侯大会的纪录高达十六次,基本上一到两年就会召开一次诸侯大会。这种影响力就是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最好证明,如果齐桓公没有这个实力,没有话语权,诸侯们又怎么会千里迢迢的来参加会议呢?

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是谁(春秋霸主的霸主地位)(8)

诸侯会盟

但他们都来了,为什么要来,因为不来的话就会像当年的遂国一样转身就被齐桓公给灭了。

譬如在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的时候,由于楚国长久没有向周王室朝贡,而且还去攻打齐国的盟友郑国,于是齐桓公就召开“阳谷会盟”,商量如何援救郑国。最后带着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共计八个国家去攻打楚国,迫使楚国重新向周王室朝贡,双方签订召陵之盟。

这些都是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想要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必须获得诸侯的认同。综上所述,可见在春秋时期要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最重要的是得到诸侯们的认可,其次周天子的认可也很重要,但一般来说由于周天子威权不在,周天子的认可无非只是让霸主的地位更加合法化。

但像后来的楚庄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可也由于得到诸侯们的认可而成为春秋霸主,另外楚庄王也是召开过诸侯大会的,这也是霸主地位的表现。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霸主,反映的又是周天子王权衰微,只能让大诸侯来替自己行使天子威权。

所以春秋争霸,其实争的就是周天子手中那份号令天下的权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