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

近几年,“摸鱼”成了网上的热门词汇,“摸鱼”出自“浑水摸鱼”这个成语,意思是上班偷懒,不好好干活。

按理说,“摸鱼”本身是种不好的行为,理应受到人们的鄙视。

但是现在,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风气,年轻人开始分享自己的上班摸鱼技巧。

像“带薪拉屎”“微信群偷偷聊天”,只能算比较初级的摸鱼技巧了。

比较高级的技巧有哪些呢?有人会打开Word做伪装,把小说粘贴到Word里,偷偷看小说。还有的人,假装外出办事,上班时间出去摸鱼。这种骚操作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再去看看他们摸鱼的理由,下面是我节选的一些网上言论: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1)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2)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3)

其实他们摸鱼的理由很简单:努力工作,是为老板打工,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还不如躺平摸鱼,过得自在一点。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思维,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你很有可能陷入到了打工者思维的误区中。

一、打工者思维:到底谁更吃亏?你还是公司?1.打工者思维是什么?

所谓打工者思维,就是抱着为别人打工的心态,而非为自己做事的心态来工作。

打工者思维会让人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怨妇”。

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个我身边的例子:

几年前,我们公司有个刚入职的小员工小张,985名校出身。

他就是我上面说到的职场“怨妇”,平常不是说:“工资太少了!”,就是说:“凭什么不给我升职!”

他没有积极对待工作,是“摸鱼”老师傅,工作能拖就拖,能混就混,他不会为老板多干一点活。

大概三年后,以前的同事再次聚会,有的人当上了部门主管,也有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家工资都翻了2-3倍,唯独小张工资没什么变化,他依然是那个爱抱怨的“祥林嫂”。

为什么985名校毕业,学历背景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会变成天天抱怨的“祥林嫂”呢?

答案就在于心态,小张是典型的打工者思维。

打工者思维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在为别人打工,觉得工作不过是时间换成金钱的交易。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打工者思维,

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心态:

“今天我额外加班了两个小时,你必须要给我加班费!”

“我进公司已经有一年多了,你再不给我加工资,我就走人了!”

“你就给这么点钱,我凭什么帮你干这么多活?”

如果有,那就需要警惕了,你很有可能带有打工者思维。

为什么我在这里鼓励大家抛弃打工者思维,打工者思维到底哪里不好?

2.打工者思维的问题在哪里

有一点毋庸置疑,工作是一场以个人劳动力换取报酬的交易,我们去要求自己获得合理的收益,这在法律上和情理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你只以金钱作为标准,你反而失去的东西更多。

因为金钱只是一种显性收益,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想要。

但是在工作中,个人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这些是在职业生涯中,非常必要的隐性收益,虽然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它们绝对不容忽视。

打工者思维的可怕之处在于,想要提升收入,却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但是多干活呢,又越觉得自己吃亏,所以就一直停留在现状,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4)

最后过了几年发现自己毫无长进,却无力改变现状,慢慢被时代所淘汰。

那么,如何摆脱打工者思维呢?

答案很简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二、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1.什么情况下,需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先说几种打工人常见的情况:

1)正在从事成长性低、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如保安、收银员、外卖员等

这种工作一般都是在低水平地重复,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工作总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成长性。这种情况,我建议你直接更换赛道,选一个朝阳行业重新开始。

原因很简单,一个保安看门看十年,他也不会成为治安专家。

但是一个工作经验有十年的程序员,他的月薪可以从4k涨到40k以上,好的程序员甚至能翻几十倍。

而这,就是赛道的区别。

2)所在公司职场环境差、靠自身努力难以突破的情况

有些打工人所在的职场氛围很差,比如下面的情况:

  • 老板不作为,公司没发展前景
  • 老板不重视自己的部门,甚至业务线随时会被砍掉
  • 尽管自身很努力,但老板或主管也不认可自己,处处给自己穿小鞋。

别慌离职,你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自己做出成绩没有?老板不认可你,那你自己有没有做出成绩给老板看到呢?
  2. 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如果沟通双方有矛盾,很有可能是双方都有问题,你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想想,上司为什么不认可你,为什么批评你。

如果这些都不是你的问题,纯粹是公司的问题,那么你赶紧跳槽吧,再找一个你值得为之奋斗的公司。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5)

3)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有人会跳出来问了:“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你还说让我把它当成事业?”

这种情况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份工作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好?

没有人会喜欢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工作也是一样,也许你只是忍受不了工作带来的挫败感。试试把它做好后,再看看自己有没有成就感,一点喜悦的感觉都没有的话,就换到自己喜欢的领域。

(2)对于下一份新工作,我的能力够不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在没有掌握足够的核心技能之前,不要裸辞,这只会给你埋坑。

如果你都不属于上面的情况,对工作提不起兴趣, 那么你可以提前做好换工作的准备。

好了,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不属于行业发展差、公司环境差、个人兴趣不匹配这些特殊情况,我建议你一定要把现在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具体怎么做呢?

2.如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1)懂得把自己当老板

李笑来曾说:“我们身边有两种人,一是单纯给老板打工,二是给自己打工,后者比前者得到更多。”

在工作中,懂得把自己当作老板的人,总能不断精进自我,成为真正的老板。

阿里巴巴的CPO童文红

,最初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小前台。

但是她的格局却远超过自己的岗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让客户对公司的印象更好,她总是去了解那些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业务。

一般人碰到超出自己工作岗位以外的事情,会直接转手给其他同事,那是因为他们秉持着打工者思维,多干活老板又不给钱,我凭什么干呢。

但童文红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自己当作老板。就这样,精通业务的她被领导看重,不断升职。

后来在公司的创业大厦装修项目中,她直接拒绝了礼品诱惑,保持着老板的心态,把装修质量放在重中之重。

试问?如果是一个不把自己当老板的人,何必要学习自己岗位以外的知识?何必要拒绝礼品?何必要把工作指标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呢?

就这样,抱有“老板心态”的童文红,最终成为了菜鸟网络董事长。

童文红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赏识,想成为合伙人,最好能以老板的思维打工。”

如今,企业非常需要具备“老板意识”的人,如果你能做到以老板的视角思考问题,相信你很快就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2)建立结果意识

建立结果意识非常好理解,就是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任务。

怎么做呢?

我建议你在工作中,这样去想:

“怎么把这件事做好?应该调用哪些资源?”

“虽然这次事情没做好,但我可以找出不足,争取下次改进,不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做成这件事,我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勇敢担起责任,对结果负责吧,一旦建立了结果意识,你一定会在平辈中脱颖而出!

靠工作脱单的可靠吗(打工人思维上班摸鱼)(6)

3)在工作中放大自己的成就感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痛苦的工作总比不上快乐地工作更有成效,更能获得更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非常鼓励大家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喜悦。

每次实验成功后,稻盛和夫总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叫:“太好啦!”

他的助手看不下去,严厉地指责了他:“为了这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高兴地大叫起来,未免太轻率了!”

稻盛和夫很快就反驳道:“你的说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研究出了成果,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果,也应该把自己喜悦的心情直率地表达出来。这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这种枯燥的研究和单调的工作。”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我们对工作就很难有热情。

只有当我们享受于当下的这份工作时,我们才能当作事业走下去。

结语

诚然,网络环境中有很多的负面能量,当你说不能摸鱼,应该认真工作的时候,有些人会喷你:“卧槽,你是资x主义的走狗!”

你抱着打工者心态去摸鱼,你觉得很赚。因为老板花时间买了你的劳动成果,但是你通过摸鱼,赚到了工作以外的时间。

听起来很爽,那如果这个老板是你呢?

举个例子,你到外面去雇佣工人帮你干活的时候,你发现工人偷懒不干活,你看了只想骂娘。

又或者你叫了外卖,结果外卖小哥在摸鱼,给你晚送了一个小时,饿得你两眼发白,你是什么感觉?

将心比心地讲,这些体验都不好受吧?

当你购买别人时间和服务的时候,你也不希望别人去混点,去摸鱼吧?

你明明不愿意别人摸鱼,自己工作时却消极怠工,这说得过去吗?

这真的说得过去吗?

往期精彩:

深夜好文 | 为什么下班后的4小时,没法改变你的人生?

一年顶十年!赶超同龄人必须要懂的“思维模型”

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高情商的人都懂的聊天心法

醒醒吧!收藏再多文章也拯救不了你的低效学习

不会辅导下属,自己累成狗?快来看看职场辅导必杀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