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

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1)

与2018 ESC 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对应的在线临床实践指导,包括名词解释,分类、病理生理、流行病学、预后、生活质量和费用,初步评估,短暂意识丧失的病史要点,颈动脉窦按摩,直立倾斜试验,自主神经功能的基础检测,植入式循环记录仪,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心因性短暂意识丧失及晕厥单元中护士职责。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下面将分别给大家介绍。【原文下载】

1. 名词解释

有关晕厥和相关病症的文献由于缺乏词汇的一致性而令人混淆。一些术语的含义模糊不清,而新的术语又被引用来与旧的术语同样混合应用。各种词汇的翻译存在地区差异。本词汇表旨在阐明各种术语,并提高与欧洲心脏病学会对晕厥及相关概念定义的一致性。

1.1 黑矇(Blackout

“黑矇”这个词似乎多在英国被使用,它的概念与ESC对于短暂性意识丧失的定义一致。这在英国国家研究所医疗保健指南的标题中得到证实:“16岁以上的短暂性意识丧失(“黑矇”)(CG109)”。在引言中,作者指出“黑矇”所对应的医学术语就是TLOC。

“黑矇”表明人们在晕厥的意识丧失发生之前最先体验到视力丧失。人们会注意到视网膜低灌注这一事实表明:由于颅内压或其他一些视网膜灌注特征,视网膜功能的丢失先于大脑功能的丧失。这种视力丢失在其他导致TLOC的病因中不会出现,并且在晕厥中也并不普遍,因此从黑矇这个词的字面意义上来说不能很好符合晕厥或TLOC。

★ “黑矇”太过区域化而且也不精确,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达术语,但是有助于与患者的沟通。

1.2 屏气发作(Breath-holding spells

屏气发作被认为是婴儿短暂性意识丧失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类型:苍白型和紫绀型。苍白型是由恐惧和疼痛引发的心动过缓或心搏停止所引起,因此这些发作属于心脏抑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呼吸因素在这种类型的晕厥发作病理生理方面影响很小。

因此,对于苍白型屏气发作,“屏气发作”的名称是不恰当的。在紫绀型屏气发作中,呼吸因素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症状的发作始于孩子受伤或惊吓,之后在呼气时出现呼吸停止。循环引起继发性损害,进而导致意识丧失。这种独特的病理生理模式并不出现在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中。无论是苍白型还是紫绀型都可能会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表明这些孩子存在异常自主神经反射活动的易感性,包括循环抑制和呼吸抑制。

“屏气发作”这个术语的用法可能被理解为孩子们主动屏住呼吸,在这两种类型中实则不然。一些孩子可能主动地屏住呼吸,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由此导致失去意识。

★苍白型屏气发作指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发生的心脏抑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呼吸因素不参与在病理生理机制中。为了避免混淆,提倡用诸如心脏抑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这种术语,而不是用屏气发作。

★紫绀型屏气发作属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这种类型中,反射活动导致呼气型呼吸停止,继而产生继发性循环事件。

1.3 痉挛性晕厥(Convulsive syncope

痉挛意味着肌肉剧烈收缩;在神经病学术语中,患者突发不自主运动被称为肌阵挛。晕厥中的肌阵挛发生于脑电图缓慢但不平坦之时。肌阵挛常常发生在晕厥中表明仅仅存在肌阵挛不足以作为判定癫痫发作的有力证据。

反之,这种区别取决于肌肉运动的同步性,节律性,还有可能取决于肌阵挛的频数;在晕厥中,很少有这样的动作但是在全身性癫痫发作中会有很多(20-100不等)。

痉挛性晕厥并不意味着癫痫发作。晕厥中肌阵挛的出现不是意味着严重的低灌注或者特定病因的晕厥的发生,所以在晕厥前加上痉挛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优势。

1.4 跌倒发作(Drop attacks

“跌倒发作”一词可被用作描述突然的跌倒,这种跌倒没有任何明确的先兆体征或症状,也没有明显的例如被物体绊倒这样的外部原因。病人可能会把摔倒描述为“跌倒发作”,通常他们没有意识到发生了意识丧失(LOC)。这样的情况应该被归类为不能解释的或非意外的摔倒而不是跌倒发作。

在纯粹的描述上,跌倒发作并不提示任何特定的原因。但是,该术语也被用于不少于三个具有特征性的疾病:在癫痫症中,它可用于描述癫痫失张力发作; 在梅尼埃病中,它可用于描述无眩晕的突然跌倒;还被用于描述一种特殊情况,一种不明原因的发生在中老年妇女中的特殊综合征,常表现为他们在走路时突然跌倒,通常是膝盖着地而没有LOC。

★“跌倒发作”可以用作非特定的描述跌倒的术语,但它不构成一个诊断。

★对于“跌倒”的描述,用“无法解释的”或“非意外的跌倒”要优于“跌倒发作”。

★在没有其他术语合适的情况下,“跌倒发作”可用于表示发生在中老年女性的特殊形式的摔倒。

1.5 自主神经失调/自主神经失调的(Dysautonomia/dysautonomic

作为“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赖利-戴综合征)这个疾病名称的一部分,自主神经失调具有特定的明确的含义。然而除此之外,自主神经系统的任何异常功能都可使用自主神经失调这个术语,将一些例如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OH),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等根本不同的疾病混为一谈。在某些情况下,该词在自主神经医学的分支,即引起神经源性OH的疾病中可被使用。

★“自主神经失调”在“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Riley-Day综合征)中具有明确含义。

★对于科学用法,那些描述具有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的病症或症候群的特定术语优于非特异性术语“自主神经失调症”。

★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减弱为特征,主要引起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的疾病,倾向于定义为“自主神经衰竭”。

1.6 晕倒(Faint

名词“晕倒”可能是“晕厥”的口语同义词,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多地用于VVS而不是用于“不明原因的晕厥”。动词“晕倒”同其名词的含义。

★动词“晕倒”和名词“晕倒”太不精确以至于无法被应用在科学背景下,但可能有助于与患者的沟通。

1.7 过度通气性晕厥(Hyperventilation syncope

过度通气在晕厥中的作用是复杂的:过度通气可通过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但也可(通过加大胸腔内负压)在增加静脉回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晕厥的各种原因对体循环及脑循环的净效应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注意的是第五版诊断与统计手册收录有术语“过度通气综合征”,但其症状其实更接近惊恐发作而不是晕厥。因此,与过度通气相关的情绪和循环效应可能在引起晕厥中发挥作用,但认定过度通气为主要原因的证据太少。

★没有理由将“过度通气性晕厥”当作一个特定的独立疾病。

1.8 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反射性晕厥”为同义词。同“反射性晕厥”一样,它强调自主神经系统在破坏正常循环控制中的作用。与“反射性晕厥”不同的是,它并未强调导致晕厥发作的触发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由OH引起的晕厥可能在字面上也符合“神经介导的晕厥”这个词;实际上,它不属于反射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被认为是反射性晕厥的同义词。

1.9 神经源性心源性晕厥(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神经源性心源性晕厥在文献中作为反射性晕厥或VVS的替代词出现,这使其含义变得模棱两可。术语“血管迷走性”更传统,更简单,更常见,更适用,因为它同时强调血管抑制(血管的······)和心脏抑制(······迷走的)效应通路。同理,反射性晕厥也优于“神经源性心源性”。此外,“神经源性心源性”这个词并没有清楚地表明“神经源性”及“心源性”分别表示什么;这个词显然忽略了血管抑制机制。

★对于反射性晕厥或VVS,不需要更多同义词,因此“神经源性心源性”应该被这些术语取代。

1.10 神经性晕厥(Neurological syncope

“神经性晕厥”这个很少用到。在这个词里,“晕厥”不是ESC规定的含义,而是更广泛的,可能与TLOC相对应的含义。尽管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了反射性晕厥,OH引起的晕厥,甚至心血管性晕厥,但也没有必要将这种参与导致的晕厥标记为“神经性”。

★没必要使用“神经性晕厥”;应该使用特定术语。

1.11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也被称作“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体位性”这个词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姿势,而“直立性”特指为直立的站立(起源于希腊词语直立的和站立)。这个缩写几乎不会被误解,因为这个名字两种形式的缩写均为“POTS”(有时为“PoTS”),并且所有的描述和定义都强调站立是引起疾病和心动过速的因素。

★因为在POTS中强调了“直立性”这个直立的姿势,所以这个术语要优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1.12 心因性晕厥(Psychogenic syncope

即使机体大脑功能正常时,病人也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明显的意识丧失发作而不伴有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常被称为“心因性假性晕厥”(PPS)。这个术语在强调这一表现看起来像是晕厥但实际并不是,同时也表明了它的病因(心因性)。在这种疾病发作时,没有大脑低灌注,所以描述为“晕厥”是不正确的。

★心因性晕厥这一术语在病理生理上讲是错误的。在描述有表面看起来像晕厥的心因性TLOC时,PPS这一词是优先使用的。

1.13 反射性缺氧性抽搐(Reflex ano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2)xic seizure

术语“反射性缺氧性抽搐”指的是发生于婴儿的晕厥发作,尤其是那些伴有肌阵挛的婴儿。“抽搐”在“反射性缺氧性抽搐”中并不是指真的癫痫,而仅仅是描述一种没有任何特定病理生理学意义的发作。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发作”就会跟癫痫强烈关联到一起。由于表面类似的体征,儿童的这种发作体征经常被误认为癫痫,因此这个术语应该尽可能防止被混淆。这种情况也常见于“屏气发作”。

★“反射性缺氧性抽搐”指的是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的反射性晕厥。为了避免与癫痫发作混淆,例如“婴儿VVS”这种特定术语应被优先使用。

1.14 痉挛发作(Seizures

一些情况下,痉挛发作可能包含癫痫和晕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也表明了痉挛发作并不限于癫痫发作。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痉挛发作意味着癫痫发作。如果这个含义模糊不清,那就会存在把晕厥误认为癫痫的风险。

★为了避免晕厥和癫痫发作混淆,最好是不要用包含晕厥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痉挛发作”。

★混淆是可能存在的,因此提倡使用“癫痫发作”。

1.15 血管减压/血管减压性晕厥(Vasodepressor/vasodepressive

Syncope

在旧的文献中,“血管减压/血管减压性晕厥”被用作是VVS的替换词。反射性晕厥中的两条不同的效应通路意味着血管减压性晕厥目前的含义被局限于其中一条通路,另一条为心源性抑制性。可以注意到的是在反射性晕厥的背景下,“血管减压”指的是交感神经性缩血管作用异常减弱,其效应就是血管扩张。

★“血管减压”很好地指出了反射性晕厥的一条病理生理机制,“血管减压性晕厥”仅适用于不伴有心动过缓的反射性晕厥。

(李瑶 翻译 张海澄 刘文玲

原文:

Brignole M, et al.Practical Instructions for the 2018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ncope. Eur Heart J. 2018, 39(21): e43-e8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

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3)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4)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5)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晕厥护理指南(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6)WX/home/zxd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