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重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实现小康后如何治理相对贫困的三点思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讲话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内涵社会主义制度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解决重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解决重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实现小康后如何治理相对贫困的三点思考)

解决重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讲话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内涵。社会主义制度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绝对贫困消除后:扶持谁?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稳定住、巩固好责任重大。相对贫困是世界性发展难题,首先要深入认识相对贫困呈现出的新特点。第一,绝对贫困是阶段性的,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第二,绝对贫困是资源的绝对稀缺,相对贫困是相比较下的贫困,反映出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问题。第三,绝对贫困以生存型贫困为主,相对贫困以发展型贫困为主。既要解决吃得饱、穿得暖的物质短缺问题,更要关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问题。第四,绝对贫困表现为固定的存量,相对贫困则采用动态的指标来衡量,经常以一定比例来划分。处于贫困标准线边缘、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

相对贫困要解决:扶什么?

相对贫困的原因是深层次的,不仅是收入低的生存问题,还是能力弱的发展问题和分配公平问题。一是资本形成不足。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资本稀缺是制约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大规模投资加速产出增长,才能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在不平衡不充分阶段,加大资本投入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二是劳动素质不足。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形成“教育投入—劳动力素质提升—社会服务—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贫困减缓”的良性循环。人力资本能够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并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效率。三是资源禀赋不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认为,应当从教育投资、分配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阿玛蒂亚·森提出,贫困群体失去了平等创造财富的能力,主要是把资源重点分配到发展薄弱地区和贫困阶层。

资本问题是根源:怎么扶?

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倾斜提供物质基础。首先,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性支付,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户基本生活需求。其次,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投融资渠道,解决“三农”发展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最后,弥补农村基础薄弱的发展难题,加快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壮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提升内生动力。政府在“两不愁三保障”的物质扶贫基础上,已经彻底消除了生存型贫困。在此基础上,要以扶持能力型贫困为目标。采取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兜底”政策,把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效能,提升内生动力。同时,要以解决发展型贫困为目标。完善社会资本帮扶机制,增加贫困群体参与发展机会,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是推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对不同类型人口分类施策。区分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口、暂时处于困境的经营者等,建立更加完善的救助、保险、信贷、医疗等服务保障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对各类资本要素协同推进。加大物质资本投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合理利用金融资本,发挥资产益贫作用;加快人力资本培育,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动员全社会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李创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