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

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远没有结束,并以小学生人生的增长情况来判断一个地方的房价是否有上升空间。人口增长快的地方,小学生就多,城市里的小学动辄每班五、六十人人,原来班容量更大几乎都是七、八十人一个班级,后来教育部发文限制班级人数才降至60左右。也是难为老师们了,每节课四十五分钟,老天保佑没有淘气的孩子,才能把知识要点讲完。然后是一大堆的作业,这两天才知道我家侄子字写的不好,上初中了,字还不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写得好,我丈母娘说他:"谁当你的老师真是不容易要,要先看懂你的字,然后还要给你判断正误,得耽误多少时间。"

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1)

其实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的人数都不少,甚至到了大学虽然按行政班分人数不多,但是上课时又开始合班,上课时七八十人,上百人的都有,我上大学时曾经一百多人一起上高数,二百来人一起上电路,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古代的学生是怎么上学的呢,每个班有多少人呢?

当然我们从电视上看过古代的私塾先生教者三五个学生的情景,那是私塾,私塾的人数随着主人家孩童的数量变化而变化,不会太多。

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2)

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是官学,古代估摸较大的官学是太学,太学在汉朝时曾经一度有太学生三万人,后世再没有超过此数字的,但是因为史料的缺失,对汉代的太学是如何组织教学,有没有分班不是太清楚。明确进行了分班教育的是在宋代,宋仁宗时为了给死气沉沉的太学注入活力,由大儒胡瑗担任天章阁侍讲兼学正,对太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构 "分斋教学"制度,既坚守儒家经学教育的 "经义斋",又肯定有关治民、讲武、堰水、算历等实事专科教育的 "治事斋",力求以此培养通经致用的治国实才。后来到了宋徽宗时将分斋教学发展为分班教学,但此时的班级仍然称作斋。《宋史·选举》详述了分斋的制度:

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3)

今贡士盛集,欲增太学上舍至三百人,内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外学为四讲堂、百斋,斋列五楹,一斋可容三十人。

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宋朝分斋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后上至太学,下至州学、县学均沿用此例,一直到清末创建新学仍然沿用此例。

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4)

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这几所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大学里听到有某某斋,比如清华八斋,北京大学"德、才、均、备、体、健"六斋,天津大学则是把宿舍称作斋,都是受古代分斋教育影响而来的。今天我们好多大学里一个自然班的人数也是30人左右,可能也是参考了古代一斋的人数吧。

真的希望以后,小学生的每班人数也能降至30人,成为一斋。那样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教学改革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一个学校每个班有多少人(现在学校的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