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概况(吉林省榆树市概况)

榆树市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北纬44°30′57″~45°15′02″,东经126°01′44″~127°05′09″,处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东及东北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北及西北与黑龙江省双城市以拉林河为界;西与扶余市接壤;西南与九台市、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及东南与舒兰市毗邻。

榆树市历史文化悠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伯都讷厅升府,在孤榆树屯设立榆树县,隶于新城府。宣统元年(1909年),榆树县改为榆树直隶厅,隶于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1913年,改为榆树县,隶于吉林省滨江道。此后,一直称为榆树县。1990年12月,撤县立市,为省辖市,长春市代管。

榆树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幅员471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235797人(2017年末)[1],辖9乡15镇4街道1开发区1工业园区[2],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进市、绿色宜居城市、文化先进市。

历史沿革

远在四万年前,榆树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这时的榆树为肃慎、夫余国故地。肃慎族即后来的女真族,历经演变,最后为满族。

榆树市人民政府

北魏时,榆树属夫余国伯嘟部,伯嘟即以后的伯都。

隋朝时,榆树属于伯咄靺鞨。靺鞨为女真的一个部落。

唐代时,圣历元年(698年),榆树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农安)。

宋、辽、金时,榆树先后为辽、金属地。

辽天显一年(926年),辽灭渤海国后,建立东丹国,这时榆树为辽的东丹国东京道宁江州。

金收国一年(1115年),榆树为金国的上京肇州路。

元代时,榆树属于辽阳省开原路屯田万户府。

吉林省榆树市概况(吉林省榆树市概况)(1)

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明代时属三岔河卫。

清代初年,榆树为皇家封禁之地,位于柳条边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榆树地域归伯都讷副督统(在伯都讷城)管辖。

雍正五年(1727年),榆树隶属于盛京奉天府长宁县。

乾隆元年(1736年),撤长宁县,榆树归属永吉州(吉林),后改为吉林厅。

嘉庆十六年(1811年)设伯都讷厅,置理事同知,驻伯都讷城。

道光五年(1825年),伯都讷屯田开始实施。

吉林省榆树市概况(吉林省榆树市概况)(2)

榆树市

光绪八年(1882年),榆树成为伯都讷厅首府。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伯都讷升府(新城府),榆扶分治,在孤榆树屯设立榆树县,隶于新城府。

宣统元年(1909年),榆树县改为榆树直隶厅,隶属于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

民国二年(1913年),榆树直隶厅改为榆树县,隶属于吉林省滨江道。

沦陷时期为榆树县,隶吉林省。在经过14年的日伪统治之后,榆树于1945年12月27日获得解放。

解放后为榆树县,隶吉林省。

1990年12月26日,榆树县更名为榆树市,为省辖市,由长春市代管。[4]

2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6年,榆树市辖正阳街道、培英街道、华昌街道、城郊街道4个街道,八号镇、弓棚镇、大坡镇、秀水镇、闵家镇、刘家镇、五棵树镇、保寿镇、黑林镇、新立镇、土桥镇、大岭镇、新庄镇、于家镇、泗河镇15个镇,育民乡、红星乡、太安乡、先锋乡、恩育乡、城发乡、环城乡、青山乡、延和朝鲜族乡9个乡。[5]市政府驻华昌街道。

3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在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位于北纬44°30′57″~45°15′02″,东经126°01′44″~127°05′09″,榆树市境南北、东西距离均为85公里,周长345公里。东及东北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北及西北与黑龙江省双城市以拉林河为界;西与扶余县接壤;西南与九台市、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及东南与舒兰市毗邻。[6]

地形地貌

榆树市境内无崇山峻岭,地势较平坦,微有波状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高于西南部,而西部又高于中部,呈微凹型。平均海拔为157-220米。地形分两大类型区:丘陵陡坡地形区主要分布于卡岔河以东、科铁公路以南,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微波平原地形区主要分布于卡岔河以西,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9%。榆树市内无高山,只有几处较大的山岭:花园山(位于土桥镇原光明乡境内,海拔302米)、团山(保寿,273.9米)、青顶山(城发青顶,239.5米)、万寿山(城发李合,211米)、雷劈山(育民,210.5米)、太平岭(城发李合,207米)、青石山(大岭怀家,200米)、红土山(大岭怀家,195米)、牛头山(大岭怀家,180米)、鹅头山(八号大岗,161.4米)。[7]

水文

榆树市地表水有第二松花江、卡岔河、拉林河3大水系,64条大小河流。其中:第二松花江位于榆树市西南部,有卡路河、秀水河等7条较大河流汇入,形成二松水系,流域面积727.9平方公里;卡岔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市中部,有黑林河、二道河等12条较大河流汇入,形成卡岔河水系,流域面积2306.9平方公里;拉林河位于榆树市北部,有大荒沟怀家沟等4条较大河流注入,形成拉林河水系,流域面积1685.5平方公里;其他小河流41条,均为季节性雨水补给河流。境内有新立镇玉皇庙、城发乡石塘等5座中型水库,其余为小II型水库。[7]

气候

榆树市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多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日照约为2674.5小时,日照率60%。年平均气温约为5.3℃,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35.6℃。无霜期143天左右,平均初霜日为9月19日,平均终霜日为5月2日。年均降水量约为536.4毫米,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7]

4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榆树境内野生植物达400余种,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居多。具有经济价值的100余种。多分布在五棵树、黑林、光明、十四户、大岭、于家等乡镇。药类有五味子、川贝母、川地龙、野大豆、月见草、柴胡、防风、益母草、车前、桔梗、枸杞、艾蒿、蒲公英、苍耳、苦荬菜。树类有油松、樟子松、黄花落叶松、柞树、山杨、胡桃楸、榛、榆、山刺玫、东北杏、山楂(山里红)、山丁子、托盘、秋子梨(山梨)、鼠李(老鸹眼)、山葡萄、椴、槐、械、桦、柳、刺五加、龙牙葱木(剌老芽)。草类有芡(鸡头米)、无冠菱(菱角)、芦苇、稗、轨辙草、荆三棱(三棱草)、水葱、菖蒲(臭蒲)、浮萍。菜类有蕨(蕨菜)、马齿苋(马齿草)、反枝苋(西米谷)、荠菜(荠荠菜)、苣荬菜(苦菜)、小根蒜(野蒜)、黄花菜、小叶芹、鸭巴掌、柳蒿芽。蕈类有念珠藻(地耳、地瓜皮)、木耳、侧耳(元蘑、黄蘑)、密环蘑(榛蘑)。

动物资源

榆树市境内动物较多,兽类有狼、狐狸、貉、东北兔、草兔、豹猫(山狸子)、黄鼬、松鼠、田鼠。鸟类有麻雀、大嘴乌鸦、喜鹊、家燕、鹌鹑、环颈雉(野鸡)、野鸭、雀鹰、鹗(猫头鹰)。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白鲢、鲢子)、鳙鱼(花鲢、胖头)、鲤鱼、鲫鱼、白漂子、银锢(黄姑子)、马口鱼、黑龙、江蛇钩(船丁)、乌鳢(黑鱼)、鳜鱼(鳌花)、鲶鱼、狗鱼、花鳅(泥鳅勾子)、泥鳅、嘎牙子、葛氏鲈塘鳢(老头鱼、还阳鱼、山胖头)。两栖类有中国林蛙(哈什蟆)、青蛙(田鸡)、中华大蟾蜍。昆虫类有蜜蜂、蝴蝶、蜻蜒、蚂蚱、蝈蝈、蟑螂、蟋蟀、蚊子、苍蝇、蚂蚁、金龟子(金龟甲)、蚜虫、粘虫、玉米螟、地老虎(截虫)、赤眼蜂。

矿产资源

榆树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建筑石材、砂砾石、草炭、烧制砖瓦用的粘土、矿泉水5种。建筑石材分布在3处:保寿镇朱达村团山、青顶乡青顶山、光明乡花园山。砂砾石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拉林河流域的大坡、怀家、于家、青山、大岗、育民、五棵树等乡镇。草炭主要分布在大坡、秀水、保寿、福安、新庄等乡镇。砖瓦用泥土分布在全市各乡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