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

从修建到通车,整整11年,东莞市民昨天终于盼到了穗深城际正式通车!对于此前的延期,就有市民直言“到底什么时候开通,给个痛快话”。一直以来,东莞轨道都被吐槽建得太慢了,不少市民调侃到要等自己“刷老年卡”才能坐上地铁R1线。

其实,在穗深城际之前,莞惠城际、广深港高铁、地铁R2线等轨道早已通车,但轨道出行在东莞市民的生活中并不普遍。基于此,南方日报官方新闻客户端“南方 ”携手东莞万科,全盘解析东莞轨道,带大家了解东莞已通车、在建、规划中的轨道,同时也和大家聊聊轨道给东莞带来的改变。

一、东莞轨道建设的概况

对于东莞的轨道交通,市民们了解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实地采访后发现,一部分人只是模糊地知道虎门站这个高铁站,能说出3个以上地铁站点的人寥寥无几。实际上,东莞目前已经有6条轨道通车、7条轨道在建以及17条规划中的轨道。

轨道概念大解析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轨道等同于高铁和地铁。其实,在轨道这个大家族,它们只是成员之一。大致有以下三类。

传统铁路:它横跨全国多个城市,路途远,运量大。其中速度慢的叫普速铁路,比如我们常说的“绿皮火车”;速度快的叫高速铁路,比如我们常说的高铁和动车。

城际轨道:它联络相邻城市,相比高铁站点更多,更适合通勤。比如,刚通车的穗深城际,一期共15个站点,乘客可根据自己的目的地上下车,出行更方便。

地铁:它主要满足城市内部的出行需要,通常几分钟一班车,收费相对便宜,又能快速通勤,是上下班的好选择,例如东莞地铁R2线。

6轨道通车,7轨道在建

除了刚通车的穗深城际,东莞早就投入使用的轨道还有5条。除了最早的京九铁路、广深铁路,人们熟知的广深港高铁、地铁R2线分别于2018年、2016年通车;莞惠城际也在2017年全线通车,距今快两年,尽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乘坐地铁R2线到西平站换乘莞惠城际,可直达惠州。这6条已通车轨道形成了东莞东站(原常平东站)、东莞西站(原望洪站)、虎门站、东莞站、西平站等重要换乘站点。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1)

而正在建设的轨道,除了今年2月开始动工的地铁R1线,根据规划,最早兑现的是佛莞城轨,预计在2020年通车。佛莞城际通过东莞西站与穗深城际相连,开通后,从麻涌到广州南站,预计只要15分钟。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2)

此外,东莞还有17条规划中的轨道,以地铁居多。其中,R5、R4线、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凤岗段)都规划与深圳地铁接驳。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3)

东莞先建高铁,再铺地铁

盘点了东莞轨道后,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东莞高铁、城轨比地铁发展得更快。广深港高铁、莞惠城际、穗深城际陆续开通,在建的佛莞城际也即将通车。相比之下,东莞地铁只有R2线通车,大部分的地铁线路都处于建设、规划中,发展速度较慢。

可以说,东莞是先建了高铁、城际,再慢慢把地铁铺上!

通常来说,我们把一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大致分为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比如火车,高铁,动车主要承担对外交通,地铁主要承担对内交通。纵观国内一线城市的轨道建设,大都遵循“先外再内”的原则,显然,东莞也不例外!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东莞也选择了此种建设模式?

结合东莞的城市与经济特点来看。首先,东莞是一座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外贸综合实力甚至超过了“千年商都”广州。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成为闻名世界的“制造之都”,正所谓“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其次,从人口结构来看,东莞外来人口占比接近75%,人口吸引力逐年走高。再者,东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夹在广深两大一线城市中间,全国唯一。正是由于这一地缘优势,东莞天然地承接广深的产业外溢,尤其是莞深一体化建设的加速,使东莞全面对接深圳的产业、人才、资金。莞深广三地协同发展,经济往来频繁,且随着东莞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快速升级转型,越来越多高新人才涌入东莞。也就是说,东莞是一个物流和人流往来都非常密切的城市。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4)

因此,东莞先发展对外轨道交通,是先解决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建设广深港高铁、穗深、莞惠等城轨,一是加强与外部城市的联通,拉动对外的贸易往来。增强与广深两大城市的经济往来,承接两地的产业和人口外溢,在湾区时代赢得先机。二是通过轨道解决外来人口来莞和返乡问题,从而吸引更多人才。而今,东莞已拥有839.22万常住人口,则需要地铁等对内轨道,来缓解城市通勤压力。

“先外再内”的轨道建设模式无疑是最适合东莞的!

二、从深圳轨道的历史,看东莞轨道的未来

东莞轨道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来看,的确是比预想的慢了些。但对比其他城市来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慢。以大家所熟知的深圳地铁为例,便会发现东莞地铁的发展历程,与深铁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地铁建设的时间点上看,东莞像极了2007年的深圳

2004年深圳首条地铁开通,到现在,短短15年开通了8条线。这速度的确是快,但深圳地铁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快的,也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才有了现今的“全线开花”。

深圳第一、第二条地铁是2004年的1号线和4号线。第三条地铁线是2010年的2号线,中间隔了足足6年。第四、第五条地铁线是2011年的3号线、5号线,期间仅隔了1年。通常来说,地铁的建设和规划是同时进行的。前面的地铁在建设阶段,后面的多条地铁已经基本完成规划,所以到了后期会出现多条线路同时在建,同时开通,最终形成一个城市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体系,让人感觉“越建越快”。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5)

再来看东莞,2016年开通R2线,今年R1线已经动工,将在2024年兑现。两条线路相隔8年,相比深圳的6年,虽然是迟到了,但也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慢。此外,R3、R5等多条线路同时建设、规划中,东莞地铁正在蓄力待发。

从时间线来看,此时的东莞地铁像极了2007年的深圳地铁,正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终将迎来它的快速发展阶段。多给东莞地铁一点时间,相信会有质变的一天。

轨道延伸的方向,就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1)20年深铁发展史见证高速发展的深圳

20世纪90年代,深圳发展首起罗湖,而后发展中心向福田、南山迁移,再到现今的前海、宝安。从空间上看,深圳地铁大致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铺设的,从最初的1号线、4号线,再到9号线、11号线和5号延长线,方向正好也是从东到西。可以说,深圳轨道建设历程是深圳城市发展的见证,它见证着深圳政府发展西岸的政治眼光与决心,也见证着轨道本身带动区域经济、人口、产业的力量。

当罗湖代表着深圳时,福田、南山,还是两个“穷乡僻壤”,但就是这两个不被看好的地方,被深圳政府定位为罗湖向外扩展的重心,首开的1号线、4号线,福田、南山就设有多个站点,再加上政府政策的加持,以及轨道交通对福田、南山发展的带动,如今这两个老罗湖人眼中的“郊区”,变成了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CBD。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6)

就城市发展来说,轨道出现的地方从来都不是巧合,轨道延伸到哪里,城市就发展到哪里。深圳如此,东莞也不例外。

(2)轨道站点布局处,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轨道站点会被导入大量资源,本身就拥有好的发展前景;在轨道建成后又能因为轨道带来的人口,经济等利好,再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在东莞,也有这么一个总被轨道“宠幸”的地方——滨海湾新区。它于2017年揭牌,规划为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紫光集团、平安集团等一批高端项目落户,让这个高新产业区闻名粤港澳。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7)

研究一下滨海湾新区的轨道史,会发现这里的轨道密集程度惊人: 2011年开通了虎门高铁站, 还有2016年开通了东莞R2线,就连刚刚开通的穗深城际,在滨海湾新区都有6个站之多。这些轨道规划的时间都早于滨海湾新区,有些甚至早在2008年。轨道建设耗时耗力,每个规划都经过严密的思考。滨海湾新区轨道如此密集,说明政府早对片区的发展有了深刻远见。

结合深圳看东莞,不难发现,轨道的铺排,往往具有前瞻性。一个地方一旦被确认为发展核心,总会有轨道先铺排过去。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不少人看来,“跟着轨道投资”是一种眼光。换句话说,看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可以先看那个地方有没有轨道。

(3)轨道建成后,能给沿线带来成倍的经济利好

同时,轨道也会起到“反哺地方经济”的作用。举个例子,虎门目前已经拥有高铁,地铁,城轨多个站点,未来还有数条轨道规划。虎门高铁站单日的最高人流量能达6万人次,高客流量带来的是密切的经济往来和信息交汇,让虎门这个“东莞经济一哥”地位更加凸显。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8)

当前,在虎门镇规划产业布局中,凭借轨道交通积累的区位优势,抓住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外溢趋势,打造了中国电子东莞虎门产业园。该产业园首期投资56亿元,年工业产值可达到150亿元以上,成为虎门镇工业发展的新引擎。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升级,虎门的商贸流通节点城市的地位在加强,商贸活力得到释放。

简单地说,有轨道的地方,发展不会太差。拥有轨道站点的地方,是普遍被看好的原因,不止因为它们受政策垂青,也因为轨道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轨道让东莞更美好

在东莞,越来越多人选择轨道出行

数据显示,地铁R2线目前的日均客运量11.58万人次,比刚开通时9万多人次增长了约17%。今年国庆当天,不少市民,专门乘坐地铁来市中心看灯光秀。地铁运送乘客30.10万人次,厚街人张先生说“太多人来看灯光秀,今晚的地铁都限流了!”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9)

地铁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高铁、城轨也让东莞人去广深等周边城市变得便捷。譬如,从东莞市区到广州出差,先乘坐R2线到虎门高铁站,再换乘广深港高铁到广州南站,只要17分钟。以往节假日到惠州西湖赏花灯,3个多小时车程费时又费力。而现在,乘坐莞惠城轨不到1小时就可以到达。可以说,轨道使人们出行方式更多样化,更加便捷。以穗深城际为例:如果在地铁R2沿线拥有一套东莞房,通过枢纽虎门火车站,换乘到拥有15个站点、5分钟一班的穗深城际,从东莞去深圳就像坐了一趟“市内公交”,轻松过“深圳工作,东莞安家”的双城生活。

轨道为东莞的腾飞插上翅膀

现在开通的6条轨道,为东莞带来了发展机会。东莞夹在广深中间,可以通过轨道协调资源。高效、便捷的城轨使广深港三地与东莞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也带来了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广深港高铁巨大的年旅客吞吐量,为东莞导入大量资源,促使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时,轨道还在延伸。东莞的轨道只通车了一小部分,未来会以东莞为圆心,继续往两边延伸,比如莞惠城轨会接上佛莞城轨,而穗深城际会通往香港。最后,东莞规划的17条轨道悉数落成,辐射东莞的不止是周边几个城市,而是扩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该视频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整理,后期可能会发生变化,请以相关政府部门最新公示为准。

轨道让东莞在粤港澳城市群持续保持竞争力。一开始的“莞深同城”,东莞和深圳的关系更多是地理层面的“近”。到后来、出现“莞深融城”,是深圳的高新企业需要东莞制造的支持,数条轨道连接广深,让两座城市齐头并进。再到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群,城市群的分工和配合更为重要。这时,轨道带给东莞的,不是几项的资源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持续的竞争力。一方面,东莞可以凭借自身29条轨道,发挥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凭借交通优势,吸引外部投资,寻找更多发展机会。

当轨道全通时,东莞不再是需要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别的城市,而是依托轨道建立起了自己的发展体系。

四、政企联合,推动东莞TOD建设

随着东莞城市的持续发展和轨道建设的加速,将“轨道”与“房子”结合的TOD开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原因在于,TOD作为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除了能缓解东莞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外,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和绿色的生活。

2017年,由东莞万科发起的东莞首届TOD城市论坛,开启了东莞TOD元年,并首次向人们阐释了TOD的理念。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10)

为什么专注建筑的万科,要参与TOD开发?与会嘉宾称,TOD是东莞城市升级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口向城市汇聚,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万科倡导的TOD模式,不是简单地在轨道上盖房子,而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延伸城市立体空间,缓解公共交通系统,让城市更健康地转型升级。此外,建设TOD项目,还能为城市中的人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在东莞,轨道口周边配套不足,出站后步行距离长,公交站点接驳不方便,很多人依赖私家车,从而加剧拥堵。开发TOD能完善公共交通和接驳方式,让市民无需过长的步行距离,就能享受到周边的配套。出行方便了,幸福指数自然也会提高。

东莞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深度解读除了穗深城际)(11)

从近年来万科的布局,不难看出:万科一直在践行TOD。2017年,东莞首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东江之星正式面世。通过这个项目,TOD的开始被越来越多市民熟知。此后,东莞万科又陆续推出天空之城、金域广场,城市之光等项目。其中,万科城市之光是穗深城际上盖。住在这里的人,乘电梯下楼就可以进站乘车,直达深圳。

对于东莞来说,大力发展能解决城市问题,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生活的TOD模式是必然趋势,而东莞万科抢先布局“轨道 物业”业务,是提前进行战略布局,而选择轨道物业同样是一种眼光的体现。推动TOD在东莞的持续深入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相信将政府前瞻的轨道规划,与万科在房地产多年打磨的经验相结合,会有更多更优秀的TOD作品诞生。

【出品】南方 客户端东莞频道 东莞万科

【策划】郝金朋 东莞万科:孙沐

【执行】欧雅琴 宋文博 莫勇 东莞万科团队

【制图】袁永平 东莞万科团队

免责声明:

该文章所有图片信息来源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19-2024)及线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成果、《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公开资料,后期可能会发生变化,请以相关政府部门最新公示为准。

【作者】 欧雅琴

【来源】 东莞城市价值南方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