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勒在哪里(戏说老克勒)

经常有人问我,上海话中的“老克勒”到底是啥意思,是贬义词、褒义词,还是中性词?这确实有一点难以解答。只能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解释。

老克勒在哪里(戏说老克勒)(1)

我年少的时候,“克勒”多讲做“克拉斯”,是口语常用词汇,一般认为,这是英语class的“洋泾浜语”,没有固定的写法,读音相近就可以了,通常表示经典、精致、上品、上档次等,词义随语境而定。如“侬迭件衣裳‘克拉斯’足来”,此“克拉斯”可以理解为上档次、有品位。“迭家人家蛮‘克勒’”,那就可以理解为这家人家挺洋气、时髦。在我的记忆中,读小学的时候,“克勒”一词用得较少,而“克拉斯”用得较多,好像也没有“老克勒”或“老克拉斯”这样的词。新中国成立后,“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政府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克勒”变成了贬义词,人们避之犹恐不及,谁还敢以“克勒”自诩。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进入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物资匮乏,旧社会沉渣泛起,一些人吹嘘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在旧中国时期的生活方式,传授旧上海黑道门径,使人感到,此人或此人的家境和生活方式“牢(很)克勒”的,“克勒”或“克拉斯”毕竟是经典、时尚,但是,这些自我吹嘘的“牢克勒”的人毕竟是“廉颇老矣”,超过了追随时尚的年纪,于是,上海人把这种“精通”旧上海门道,津津乐道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叫做“老克勒”。尽管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老克勒”还是一个偏向于中性词的贬义词,没有人愿以“老克勒”自居。

多灾多难的中国,刚走出“三年自然灾害”,又跌进了动荡年月。刚开始,资产阶级糜烂的生活方式属于“四旧”,成为批判、打倒的对象,“老克勒”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谁还敢自诩“老克勒”呢,也不能随意叫人家为“老克勒”,善于变通的上海人就换一种方式,把“老克勒”讲做“老迪克”“老叶克”,有音无字,这些字是我根据发声随意写的,弗作数的,这些词,没过多久就消失了。

改革开放后,“克勒”又成为时尚、时髦、经典、有腔调的“时髦名称”,于是乎,旧词新用,旧瓶装新酒,“老克勒”们可以验明正身、粉墨登场,好像,许多人开始喜欢上了“老克勒”。

词汇或口语词汇会与时俱进,以前的贬义词后来变成贬义词,或以前的贬义词后来变成贬义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没必要,也不要大惊小怪。不过,我不太喜欢“老克勒”这个词。(薛理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