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好书500字(推荐一本好书)

作者:林碧梅一名地地道道的惠安女,惠安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小岞,用海盛放》是她的处女作,共收纳了近几年来作者发表在泉州各家报纸和刊物上的31篇散文,用其本人亲身的感受和朴素的语言书写家乡的景和人与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推荐一本好书500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推荐一本好书500字(推荐一本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500字

作者:林碧梅。一名地地道道的惠安女,惠安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小岞,用海盛放》是她的处女作,共收纳了近几年来作者发表在泉州各家报纸和刊物上的31篇散文,用其本人亲身的感受和朴素的语言书写家乡的景和人与事。

一、荐书的理由

《小岞,用海放》是一本满载乡愁的书,作者主要写的是小岞的惠安女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生存、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故事,也记载了惠东人在劳作、艰辛、悲苦、幸福等方面的情感。读之,让人回味无穷、倍感亲切。

(一)这本散文集记录了小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由衷赞美小岞的美景和小岞的风土人情。

《小岞惠安女的故事》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是本作品集的扛鼎之作。本篇以阿姊阿兰为主角,旁及几位小岞姊妹伴,以阿姊的布贴画为切入点,讲述了几位普通惠安女的悲喜生活,折射了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变迁。文中穿插了八女跨海征荒岛的故事,既有现实图景的真实感,又有历史时代的厚重感,充分体现了作者捕捉生活细节的敏锐和经营人物故事的缜密。《一百棵、一百棵的木麻黄树》是为小岞林场树碑立传,文章为小岞七十年的发展留下生动详实的一面,为第一代围垦场的姑娘如今双鬓花白的奶奶们唱出的赞。《“花好月圆”新娘妆》则是对小岞惠安女服饰特征及装束的渊源进行讲解,如同是小岞惠安女服饰的乡土教材。《年节叠加出生活的厚度》是作者对闽南民间节气、风俗的搜集梳理,均有立此存照之意。《海钓鱿鱼》讲述的是小岞男人海钓鱿鱼的前期准备、艰辛过程,以及关于鱿鱼的基本常识。而《小岞美术馆》、《小岞渔村》、《泉州最东极》和《沙滩之殇》等文章中对家乡地理美景的歌颂,通过对家乡之美的呼唤,对家乡之美广而告之。《写给母亲》、《牵手》、《藏在一年四季里的诗意》及《小岞海的浪花什么也没说》等文章,则是用细腻的描述展现惠安女丰富又从容淡定的内心世界。

(二)这本散文集传播了小岞的惠安女勤劳、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和作者对家乡深沉的眷恋。

这本散文集描写惠安女的语句很美,饱含作者对美丽、勤劳、勇敢、坚强的惠安女的崇敬和热爱。“海风,一次次把黄斗笠吹歪;劳动,一次次把财富创造。挑山挑海的惠安女啊,身体里一定藏匿着一座海,她们流出的汗水像海水一样的咸。”“波浪本没有脚,却把沙滩踩出一道道波纹,我望着退潮的大港湾沙滩,密密匝匝的波纹如母亲额头上的皱纹”。如此极具想象力的文字,是对小岞那片土地那片海的深情日积月累之后的自然流淌,小岞女子的坚强、勇敢、勤快、担当,均不动声色地呈现于纸页间。“鱿鱼干可以直接啃着吃,每一个小岞孩子都有一个偷吃鱿鱼须的故事!有关偷吃鱿鱼须的故事可能比小岞的鱿鱼须还多,扯也扯不完。”既是写实,又饱含想象的句子,让人读得忍俊不禁,淘气、顽皮的童真,跃然纸上。“约上想约的人,一起到小岞看海吧,再把小岞的美当伴手礼带回家。”读者岂能读不懂其中的赞美?“幽蓝的海水,质朴的阳光,比小岞人还珍惜这狗仔尾。”狗仔尾是矗立在小岞前峰村东南方向的一块礁石,形似一只翘首蹲坐的狗,故得此名。这是更深的赞美,得海水馈赠得阳光厚爱的小岞,已然得天独厚。这是在逗引读者呢:还不快来欣赏小岞之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毫不掩饰。

(三)这本散文集使用的文学语言是闽南方言的语法,亲切自然,富有闽南土味。

闽南方言的使用,是作者写这部散文集的初衷之一,希望惠东一带老祖宗的一些语言习惯和风俗特色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作者自己说她前后用了五年的时间坚持去民间拜访年岁较高的阿公、阿婆,搜集老一辈的故事,请教口口相传的方言寓意,原汁原文地写出来,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浓烈的乡间气息,亲切又自然,读着感觉如同和小岞人直接对话。“查某”即女人、“厝”即房屋、“眠床”即床铺、“年兜”即春节、“搭民主”即团结协作、“打捕郎”即男人、“牵手”即夫妻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何为“打捕郎”?林碧梅如此解释道:“意思是男人在外打捕谋生,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大海搏斗,劳作辛苦算什么,生命危险才更可怕!”这段话把小岞男子、惠安男子的担当与责任心诠释得实在又完整。泉州乃至闽南的读者,阅读至此怕会忍不住会心一笑、会意点头。对当下开口即普通话的人来说,读这样的文字就是和乡音的直接碰撞,如同倾听老人家讲过去的往事。这是难得的阅读体验,深刻中有趣味,趣味中又能够念及自身,甚至是让自己更加深刻地意识生活的博大精深与无边无际。

二、阅读的体会

(一)文章具有真挚的感情。写家乡小岞的一切,林碧梅老师的视角有大有小,有虚有实。大者虚者,有民风民俗民情和渔村风车岛;小者实者,有一个个普通惠东女的喜怒哀乐。阿花姊、阿兰姊、阿娥姊三人的深厚友情,令人动容。“这一夜,仨姐妹坐在红漆眠床上,棉被焐脚,喜形于色地靠在眠床遮风堵上,千言万语不知从哪里来说起!”这是柔情似水的一面。三姐妹的担当、勇敢,自成一种蓬勃英气,扎根于在生活的最深处。阿兰姊的布贴画作品,如果没有以深厚的友情、深刻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又岂能吸引众多观众的乐意参观!“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来自生活的作品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度思考。”阿兰姊的布贴画与林碧梅的散文创作,均是对家乡真挚情感的体现。画与文,所呈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岞人,记载他们的生与死、笑与哭、爱与恨,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梦想。

(二)内容充实是生活的写照。创作无法速成,笔下但凡有真诚的书写,必是生活的波澜驱动心潮澎湃所致。对林碧梅来讲,未曾写作时尚未察觉而已。日常的观察,认真的聆听,细细的体会,心潮的起伏,都为她今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写作于她,只是一层窗户纸的捅破而已。碧梅的文字举重若轻,文章没有撕心裂肺的痛楚,没有声色俱厉的控诉,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在温和叙事中展现娃娃亲给惠安女带来的伤害,展现约定俗成的陋习对惠安女的不公,表面平静温婉,实则暗流涌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一个人总有抹不去的生命印记,碧梅将家乡有生命的胎记清楚地表达出来,故而,更具魅力。如小岞美术馆、木麻黄、四水归堂、清蒸巴浪鱼、阳光、沙滩、海浪……因为熟悉,因为饱含情感,这些场景让文字有了温度。于是,不必过多修饰,只需真诚写实,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三)文字清新自然富有特色。写作不久的林碧梅老师,其笔下的文字颇有属于自己的特质,描写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看起来不起眼的人和事,文字不加修饰却亲新自然。如开篇对闽南天气的描写:闽南的季节更替,总是让人捉摸不定,今年入冬几次失败,直到冬至才有点冬天的样子。这种语言如邻家大嫂的絮叨,日常得让人倍感亲切。其语言又是诗意的,如同样对天气的描写,风格迥然不同:风本没有骨头,在元旦来临之际,带着浓郁的节日色彩,偕同冬天的一场雨水,一同拉开新年的序幕。她的文章,十分讲究语言的诗化,有的标题就是一句诗,如《慈悲的灵魂是蓝色的》、《隔着一个清明节的距离》、《年节叠加出生活的厚度》等等。这种充满诗意的语句在作品集中俯拾皆是:她写大海——“海风,吹皱无边的大海”,“海涛喊醒了摇摆不定的渔船”;她写阿姊剪布贴画——“只剪一刀,便参透了目光里的心事,于是走进时间的深处”;她写清明节——“我想,我是中了清明的毒,每年都起眉心间的念” ……这些语言灵动、立体,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小岞,用海盛放》的出版,是作者林碧梅老师给家乡父老乡亲的一份惊喜,文章中的真人真事和真挚的描写,让许多阅读这本书的小岞人倍感亲切,甚至热泪盈眶。人到中年才开始学习写作,凭借的只是对家乡浓烈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她的努力和成果,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该亦没有资格漠视脚下的这片土地,特别是生养我们的这一方热土。暑假里,林碧梅老师一直在小岞美术馆当志愿者,花费上万元定制几套惠女服饰和纯银裤链打扮自己,为的就是在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和参观者面前宣传惠安女的独特形象。每次参加省市作协组织的作品交流活动和市县文学爱好者的采风活动,她都认真穿着标准的惠女服饰展现惠女风采。正如她在《一百棵,一百棵木麻黄树》中写到:我也是一名惠安女,就努力做棵长脚的木麻黄树吧!我们期待,这棵长脚的木麻黄树,能走得更远,扎得更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