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159 部 每 日 一 片

神剧《切尔诺贝利》播出后,

再次让人们关注到当年的那场事故。

而在这场事故过去后的第三年,

美国也险些面临着一个重大灾难。

其背后的元凶,是让全世界都害怕的:

埃博拉病毒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

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没有解药、致死率高达90%。

之所以叫埃博拉,

是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而来。

此地特别接近首次发现此病毒(1976年)的部落。

很多人也只是听过这个名词,却不曾直观地理解有多可怕。

为了让人们重视到它的危害,国家地理把它拍成了一部迷你剧——

《血疫》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

在该病毒出现的几十年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4)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5)

IMDb7.4 ,豆瓣8.1

本剧由《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改编,

书中提到的疫情,皆来自真实案例。

作家史蒂芬·金曾说:

“《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读过最恐怖的文字。”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6)

到底是多可怕的病毒,让这么多人“闻风丧胆”。

剧集开头的画面,就能让你一秒进入状态。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7)

由于画面过于真实,V姐的手机还因为播这部剧而“中毒”黑屏宕机了。

疑似患病的病人全身起满脓包,呕吐物里夹杂着鲜血,

一吐就是满满一袋,惨不忍睹。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8)

这种病毒的爆发和蔓延要从1976年的刚果扎伊尔村庄说起——

没人当回事

谁听了都是随口一说

不要制造恐慌

扎伊尔村庄爆发疫情,疾控中心的人需要拿到鲜活的病毒样本,

做病理分析。

生物学家卡特和他的助手正驱车赶往。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9)

在路上,青涩的助手担心地问道:“我们会不会有危险?”

卡特很淡定地点了根烟,

“可能就是一次普通流感,拿了样本就能离开了,

随后就会有疫苗送过来。”

这话没说多久,卡特就被打脸了。

助手用从夜大学来的当地语言,询问着村子的情况。

只听着当地人说:森林在流血。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0)

可能是不敢相信,助手以为是自己学艺不精,没翻译对。

事实上,他听得一点没错。

村里的景象,触目惊心。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1)

偌大的村庄空无一人,找到医护站的卡特询问出主治医生的下落后,

走入村子深处。

眼前的场景,再次让他们震惊。

地上布满血迹,倒塌的房屋下,是死状恐怖已被烧毁的尸体…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2)

卡特意识到,这次根本不是什么普通流感。

除了战争,只有某种特殊且危害力极强的病毒,才会导致这样。

卡特慌了,他认为此病毒应该蔓延到了隔壁村,而且传播速度极快。

为了找到病原,他们返回医护站,却发现站内的修女只剩一人,其他全部染病死去…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3)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疫情同样严重。

本剧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同一时间,画面闪到1989年的美国

华盛顿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南希·杰克斯少校收到一块猴子的脾脏血。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4)

盒子上写着:

两只猴子受到感染死去,死因不明。

当多数人觉得这只是普通的猴出血热时,南希却觉察出了不对劲。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5)

她把猴子的组织样本带进最高级别的实验室(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存放的病毒全是没有疫苗预防、也无法治愈的高危类型。

猴子的死亡,可能跟其中某个病毒相关。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6)

果不其然,南希猜得完全正确。

显微镜下,出现了惊人的一幕:

死猴的样本,与两种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比对重合。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7)

这两只死去的猴子,均携带埃博拉病毒。(好在该类型对人类没有致命伤害)

这个事实让南希惊恐。

因为发现该病毒的地方距离人口密集的首都,只有24公里。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8)

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19)

情况紧急,南希向上级发出警示。

收到的却是高层的相互推诿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0)

猴子所在的黑泽尔顿公司代表,丝毫没有意识到埃博拉的严重性。

为了利润,他们拒绝将公司的猴子交由陆军兽医部门处置。

还把生病的猴舍管理员,送入普通医院,埋下了病毒传播的巨大隐患。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1)

美国政府的疾控中心在这个时候,

与南希所在的陆军争夺此次事件的管辖权,僵持不下。

大难临头,所有人还在为利益和权力纠缠不清。

甚至还在质疑南希的化验结果,

声称「埃博拉」三个字会造成很大的恐慌,所以不行动。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2)

无知的他们压根不清楚,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速度有多快:

它可以通过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等体液传染。

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3)

接着就会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内脏液化,直至失去理智。

不止如此,有的人还会因为外出血导致七窍流血,

死相恐怖,宛若一具血尸。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4)

也就是说,接触过死猴子的管理员以及接触管理员的人,

都可能是病毒携带者。

顾不得太多,清醒的南希叫上丈夫,直奔疫区。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5)

从病毒下抢救生命,减少更多人被感染。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南希的伟大还不是本剧的重点。

重点是埃博拉这种灾难很容易复发,

等到再次到来的时候,又是比之前更严峻的状态。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6)

虽然这部剧里的情节、画面过于真实,但只是人们根据书籍改编出来的。

真实情况,是比这些更为残酷的。

这里的人

最大的愿望

是健康活着

去年上影节有一部纪录片,

真实记录了埃博拉疫情地区的现状——

《幸存者》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7)

非洲的塞拉利昂(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个被埃博拉病毒支配的城市。

战争、贫困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这里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垃圾遍地,没有可饮用的优质水源,居住环境简陋…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8)

片名的「幸存者」指的是暂时还没有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人。

这里的暂时,就是说,下一个感染死去的将会是他们。

幸存者每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染病离去,什么都不能做,更加痛苦。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29)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0)

时间久了,幸存者也渐渐麻木。

为了拯救这群暂时的幸存者,国际救援组织不止一次进入此地。

可面临的问题却十分棘手。

如同《血疫》中提到的三方对立。

不同组织的人与当地政府并不对付,加上历史遗留问题颇多,

村民不愿相信自己的政府。

也更加不愿相信外来的救援组织。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1)

他们不知道政府和国际组织会把自己的亲人带到什么地方,

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同意自己去看望。

总之,当地人被那些不将情面、粗暴而严肃的处理方式吓怕了。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2)

他们只相信穆罕默德,一名埃博拉病毒隔离区的急救车司机。

只要看到他的车子,才放心将自己的家属抬上车。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3)

埃博拉病毒把这里折磨得不成样子。

当地的老人,无望地坐在房头,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年轻人,一部分被恐惧打败,不愿面对现实,

另一个部分,

像司机穆罕默德、护士Margaret Kabba Sesay,甘愿投身一线。

护士Margaret都不敢跟家人讲明自己在做多危险的事情。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4)

他们每天都在替村庄祈祷,祈祷这场灾难快点结束。

而14岁的少年Foday,在无人看管的日子里,独自为营。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5)

担心自己会感染病毒,想讲卫生洗澡,却只能去遍布垃圾的河里。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6)

当你在抱怨生活艰难的时候,塞拉利昂的当地人只求可以健康地活着。

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首次出现之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28次。从去年8月份以来,刚果爆发埃博拉疫情,已夺去了千条人命。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7)

这个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埃博拉也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更残酷的是,43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治愈该病的药物。

在一系列的调查中发现,引起这场灾难的,正是人类自己。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8)

热带生物圈遭到破坏,大自然正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

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件讽刺的事情,

毕竟还有像南希、穆罕默德一样的人,在为这场灾难“及时止损”。

讽刺的是,人类不以为意,还要继续破坏生态。

那时,或许会有比埃博拉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悲剧可能发生,但不能无止境地延续。

跟魔镜一样的鬼片(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它)(39)

转发这篇文章

为坚守在医疗前线的工作者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