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

作者:平川

天继续冷。季节开始收尾了。

洗马河栈道边,小叶榕每天都在落籽,杨桃树上的杨桃由青变黄,加洋湖边的乌桕树,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红色。

秋天将尽,带来饱满的颜色,也带来一种惆怅的情思,似在平静生活中扔进一块碎石,荡起的一圈圈涟漪,慢慢扩散。

恰好此时,桂花开了。

桂花一开,犹如云隙里照下的光亮,一照便照进心田。

这一刻,让我想到杭州灵隐寺的桂花,那里的每一缕桂香都带着禅意,人行树下,被那细小温美的香气沉溺着,宛若袅袅梵音,醍醐灌顶,让你一下褪去心头上的繁芜,获得片刻隐逸的安闲。

01

三十多年前,我负笈北上,到杭城求学。每年秋深,必到灵隐寺赏桂。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1)

尽管身边游人如织,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树下,合眸倾听,让桂花细小的花朵落得满身满肩,整个身体似乎裹在桂花的香气里,只感到心静如水。

闽人柳永写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桂花自古就代表着钱塘风华,早在千年前的唐代,此地的桂花便远近闻名。

宋之问的赏桂之地,便是我喜欢去的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首,就是他从灵隐寺赏桂,归家后写就的。

公元822年,年已50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他赏桂的地点,也多在天竺山、灵隐寺一带。晚年,白居易写了三首《忆江南》,第二首,忆的也是山寺桂子,钱塘江潮。

大抵到了南宋,杭城赏桂的地点,才移至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的满觉陇。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2)

《咸淳临安志》记载:“桂,满觉陇独盛。”

每年秋天,几千株桂花一夜盛放,层层叠叠,落英如雨,香满空山。民国文人郁达夫回忆杭州的秋天,印象深刻的头一件事,便是满家弄(即满觉陇)赏桂花。

那样铺天盖地的桂花香,真有那么好么?

我一直认为,桂花是一种适合偶遇的花树。不必在意有多少桂花,也不知计较桂花开于何时,最好的状态是,你行走在秋天薄凉的路上,秋风吹过树梢,突然衣袖间就荡满了飘逸的花香。

这样的邂逅,更有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02

江南人称桂花为木樨。

叫它木樨,是因为桂花树“木之纹理如犀”,古时皆作木犀,今人在犀字加木旁,作木樨。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3)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说:“吴中庭院所植者,名岩桂。花如米粒四出……香最浓郁远闻,吴俗呼为木犀,有早晚两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

公元825年,白居易离开杭州,去苏州任刺史。传说是他把杭州桂花的树种,带去了苏州。后人的这个说法,主要来自白刺史的《东城桂》诗。

其实,那多半是后人对白诗的曲解。

天下不是只有杭州有桂花。

桂花原产地也不在杭州,在我国的西南,及喜马拉雅山东段。秦岭以南,至南岭以北的广袤地区,都非常适合桂花生长。

公元868年,晚唐诗人皮日休为避兵乱,前往苏州。在苏州三年多时间,与陆龟蒙等多有唱和的诗篇。其中一首《咏公斋小桂》写道: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4)

桂花在唐代已有岩桂之称,因为生于岩岭间而得名。

皮日休的诗可证明两点:

其一,当时公斋中的“小桂”是由山中移栽而来,符合桂花的原生特点,说明姑苏城外的山中,早就有原生的桂花树。

其二,对小桂白色、细小、下垂的描述,也符合桂花的开花特点,说明此小桂,即桂花。

03

与杭州一样,桂花也是苏州的市花。

苏州也有自己的“满觉陇”,在光福镇西北面的窑上村,那儿是苏州桂花最集中的村落。

中国人喜欢讨口彩,桂音同贵,因此深得中国人的喜爱。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便成为考中进士的代名词。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5)

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

在富庶而崇文的江南,旧时庭园,种一株桂花树,农历八月,桂花盛开,也正是科举“秋闱”的时节,寄寓家中学子,能科场折桂,登递庙堂。

江南人爱桂花,爱的最多的,还是它馥郁的香气。

桂花树没有妖娆的风姿,桂花也不曾有艳丽的色彩,它只是淡淡的黄或者橙,巧巧的小,粒粒的点,星子似的点缀于绿叶之间。但盛花时节,一阵幽香,便把整个秋天俘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袭人:“空云似桂如兰”。袭人姓花,宝玉也是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之意,赐此名。

兰与桂不仅最香,而且香气的特性也相似。

二者的香都是冷香(也叫寒香),所谓的冷香,就是古人所云“如云龙作雨,忽隐忽现”的香气。兰花的香,清冷通灵,桂花的香,飘缈深远。花香袭人,兰、桂的香气,用一个“袭”字,再恰当不过了。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6)

秦准八艳之首柳如是,七岁被卖入了青楼,故乡的一切都面目模糊了,惟有桂花的气味,永远地印在记忆中。

后来,柳如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俘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爱慕。

钱谦益为博美人一笑,特地为她修了一个“我闻室”,并在室前种了桂花,这才得到美人孤傲的芳心。

04

也有人将桂花缥缈的香气,喻为妖气。

每一种花卉,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栀子是村姑,不事妆容,却白晰娴静。榴花是浓烈的熟妇,朱唇黛眉,松松挽一个髻,斜枕着满树碧叶,媚眼如丝,是一副诱人的模样。

而桂花呢?

桂花是狡黠顽皮、不谙世事的小女孩。细细碎碎的花蕊,幽幽谧谧的香气,在山间、在巷弄、在庭院的空气里,和爱着它香气的人捉迷藏,就是让他看不见,也捉不着。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7)

说是妖气,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妖气,飘飘渺渺,郁郁霏霏,却着实让人喜欢。

桂花根据花色或花期,分许多品种,如金桂,银桂,丹桂或四季桂。丹桂以色取胜,银桂香气最浓,金桂次之,丹桂略逊,四季桂最逊。

福州没有苏杭那么多的园林,但这些年来,却也种植了大片的桂花树。牛岗山公园和鹤林生态公园,种植了两三千株金桂、丹桂和四季桂。

动物园有一千多株四季桂。

光明港公园种植了千余株丹桂和金桂,以及两百多株四季桂。遍布城市的街头小公园里,零零星星的,也有不少的桂花树。

群植总是太过浓郁。

描写八月桂花香的散文(散文秋过桂花枝)(8)

我依然喜欢孤植的桂花树。最喜欢的是夜里的花香,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猝不及防便与一树花香迎面相遇,缥缈而缠绵的香,很容易就将人羁绊。

草木非人,却通人事。夏盛秋凋,从此天地寂寥多过热闹。秋过桂花枝,今年的桂花开得晚,桂香是一场秋的别宴,再三日,便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了。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平川,来源“解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