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1)

杨开慧

1930年10月24日晚,毛泽东妻子杨开慧在长沙县板仓家中被逮捕。与杨开慧一同被捕的还有8岁的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这天正是毛岸英的生日。当时的湖南到处都是白色恐怖,毛泽东远在江西井冈山,他根本不知道妻孩的遭遇。

杨开慧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早在1929年3月,她在给堂弟杨开明的信中写道: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

杨开慧被捕后,关押在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署。杨开慧母亲向振熙老太太和哥哥杨开智万分担心,两人商议后,决定请杨昌济生前好友帮忙。杨开智的努力有了回报,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人联名向南京国民党当局致函,要求释放杨开慧。

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致电湖南省“清乡”司令何健,让他“宽大处理。”何健也同意,表示只要杨开慧发表跟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公开声明,就释放她。杨开慧断然否决,她义正言辞地说:“你们让我们跟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2)

杨开慧和毛岸英在狱中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杨开慧就义前抱着毛岸英说:“我亲爱的孩子,如果将来你有机会见到了爸爸,就跟他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情。你要告诉他我非常想念他,我以后无法再帮助他了,请他一定要多多保重。

杨开慧遇害一个多月后,毛泽东才从一份长沙当地的报纸上获知这一噩耗。毛泽东当即给岳母向振熙写了一封信,称“开慧之死,百身莫属!”杨开慧遇害后,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在杨开智等人的营救下,得以幸存。毛岸英出狱后,杨开智将他安排住在家中,跟外婆、弟弟毛岸青和毛岸龙一起生活。

然而,敌人是不会放过毛岸英三兄弟的,他们之所以释放毛岸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顺藤摸瓜,抓获毛泽东。”杨开智为了保护这3个外甥,耗费无数心力,整整一年多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生怕有人突然来到家中逮捕他们。

1931年初,杨开智终于跟上海的毛泽东二弟毛泽民取得联系,决定将3个外甥送到上海由党组织来抚养照顾。当时从长沙到上海要穿过无数个白色恐怖区,如何才能保证3个外甥的安全呢?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3)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杨开智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让妻子李崇德担任护送3个外甥的重任。出发前,杨开智一再交代3个外甥,有外人时一定要改口喊舅妈为妈妈。同时,杨开智将毛岸英改名为杨永福,毛岸青改名杨永寿,毛岸龙改名杨永泰。

杨开智安排得非常细致,李崇德圆满完成了任务,将3个外甥顺利送到上海。所以,杨开智对毛泽东是有大恩的,对毛岸英更是有救命之情。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建国后,当杨开智请求毛泽东帮忙安排工作时,已经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面对这个“亲情关”又将如何应对?

毛泽东和杨开智的关系很特别,杨昌济既是毛泽东的岳父,又是他的恩师。相比儿子杨开智,杨昌济把更多的期待寄托在自己这个学生身上。当杨昌济还在湖南一师教书时,毛泽东经常来他家中,年少的杨昌济对毛泽东也颇为熟悉。

当杨昌济去了北大教书后,他时刻关注着毛泽东的一举一动。后来毛泽东也去了北京,杨昌济更是给他安排了工作。杨昌济重病在床时,他还写信给好友章士钊,推荐毛泽东,他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4)

杨昌济

不仅如此,杨昌济生前还多次让杨开智向毛泽东学习,加上后来毛泽东成为了自己的妹夫,两人的关系自然更进一步。杨昌济病逝后,毛泽东和杨开智扶灵枢回湘。毛泽东不久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杨开智则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1921年,杨开智考取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科。在读书期间,杨开智在邓中夏的帮助下,成为共产主义运动追随者之一,他和乐天宇、蒋文在学校里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成为该校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对于为何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杨开智自己是这样说的:“由于我的父亲、胞妹、堂弟都是思想先进、富有革命人生观的烈士,过去受了他们的感化,加之常常听到先父的得意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革命同志的言论,因此,我早有革命意识。

除了支持毛泽东和杨开慧从事革命运动外,杨开智也慷慨解囊,直接用个人财力来支持毛泽东。比如1920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时,杨开智就出了不少钱。从大学毕业后,杨开智先是来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工作一段时间,期间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27年,杨开智回到湖南,担任常德森林局局长。3年后,杨开智开始教书,来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担任助教。

从1932年开始,杨开智一直在长沙从事茶叶生产方面的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杨开智还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1938年他将自己唯一的女儿杨展送上延安,结果21岁时壮烈牺牲。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杨开智都是烈士家属,给他安排一份工作不为过。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5)

杨开智全家和母亲合影

1949年8月5日,长沙解放。整个长沙城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天杨开智格外高兴。杨开智立即给远在北平的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毛泽东岳母向振熙还健在,并询问外甥和女儿杨展的情况。

毛泽东收到杨开智来信,既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岳母还健在,悲伤的是杨展早已牺牲了。思考了好几天,毛泽东写了一封回信:

杨开智先生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毛泽东 八月十日

毛泽东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里面有一个细节引起关注,“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毛泽东这句话并不是凭空写的,而是他已经想到杨开智可能会让自己安排工作。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频繁接到亲人来信。

据《毛泽东年谱》统计,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毛泽东亲笔回复亲人各类信件有170封,这里面有不少要求安排工作的,结果都被毛泽东拒绝了。毛泽东的原则是寄钱寄物可以,接他们来北京看看也可以,安排工作则办不到。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6)

毛主席和亲人们合影

毛泽东曾向来京的韶山亲友说了一番话,“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冲毛家的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凡是来见我的亲友,我有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在湖南毛泽东遗物陈列馆里,就有一封毛泽东回绝外婆家15人请求“照顾的”信,毛泽东在信的页眉位置批示:“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说话的。”毛泽东还对身边秘书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

毛泽没有预测错,杨开智很快又来信了,这一次是请他帮忙介绍工作,通俗来说就是要个官来做。开国大典结束第9天,毛泽东正式回复杨开智:

长沙上营盘街三十号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毛泽东 十月九日

看到没有?毛泽东直接拒绝了杨开智,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毛泽东写完这封信后,又给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不难想象,杨开智在接到这封信时,他内心一定颇为失望的。杨开智想法很简单,“安排一个工作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为何就是不答应呢?”杨开智不甘心失败,这一次他决定请人帮忙说情。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7)

毛主席和长子毛岸英

杨开智给已经早北京工作的向立三写信,请他帮忙说说。信中,杨开智告知自己求工作已经被毛泽东拒绝了一次,希望向立三想个万全之策,一举成功。这一次,杨开智没有企图能在北京获得一份工作,而是希望安排一份长沙厅长方面的工作。

向立三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让毛岸英来出面,于是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毛岸英很快回信,杨开智再一次失望了。毛岸英在信中写道: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而对于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工作下去。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而不可个别解决。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我准备写信将这些情形坦白告诉舅父他们。

毛岸英这封信很长,上面只是其中一段,他跟父亲毛泽东一样,反对为个人、家人、亲友谋取私利。接连碰了钉子,杨开智最开始不理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明白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从此不再提给他安排工作事宜。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8)

杨开智、刘思齐等人和向振熙合影

杨开智沉下心来,湖南党组织根据他之前的工作经历,加上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毛泽东对亲人要求安排工作如此“绝情”,可他又无比重视亲情。当毛泽东从杨开智来信获悉岳母向振熙健在时,他无比高兴。

长沙刚解放后,王稼祥的妻子朱仲丽回长沙探亲,毛泽东获悉后第一时间找到她。毛泽东请朱仲丽把一件皮大衣带给岳母向振熙,还带去一封亲笔信:

杨老太太: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皮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

朱仲丽在代表毛泽东看望向振熙时,转达了毛泽东一个口信,“杨老太太,主席想安排人接您去北京,由他亲自来照顾您。”向振熙非常感动,这个孩子果然没有忘记自己,奈何年事已高,加上北京是自己的伤心地,当年杨昌济就是在北京病逝,就委婉拒绝了。

1950年5月,向振熙将迎来八十大寿。毛泽东非常关心岳母的寿宴,就让毛岸英代表自己回长沙祝寿。毛岸英也很激动,当年如果不是外婆和舅舅,自己很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9)

毛岸英和舅舅、外婆合影

毛岸英动身回长沙前,毛泽东又对他交代一番,还让他再次带去了一封亲笔信。毛泽东叮嘱毛岸英,“你还很年轻,没有什么生活和社会经验。这次你回湖南,一定要谦虚谨慎,你还要代我去给你的母亲扫墓,带上一些东西,给你的外婆杨老太太上寿。”向振熙八十大寿寿宴现场无比热闹,毛岸英当众宣读了父亲让他带来的亲笔信:

杨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永祝康吉!

看到眼前外孙毛岸英一表人才,向振熙非常高兴。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向振熙不停地对毛岸英说:“岸英,别看你的爸爸是一个大人物,他也有一颗平常人的心。当年我给他做些好吃的,现在年龄大了,无法再做了。

杨开智看到毛岸英也很开心,可一想到自己的女儿杨展早已牺牲,他眼泪总是止不住流下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后,毛泽东又多次派次子毛岸青前往长沙看望外婆,两家友谊并没有因为杨开慧早早离世而有所衰减。

1962年11月15日,向振熙在家乡安眠去世。当天,毛泽东就发去了亲笔唁电:

开智同志: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敬祝大安。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10)

杨开慧墓地

寥寥数语,透露出毛泽东对岳母的尊敬以及对夫人杨开慧的思念。1958年,60岁的杨开智因身体健康问题离职休养,他回到老家板仓,此后他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宣传革命先烈和毛泽东的革命往事上。

晚年的杨开智更能体会妹夫的不容易,他明白妹夫拒绝自己根本不是“绝情”,而是身不由己,更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对于自己的夫人杨开慧,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没有遗忘。1957年6月,保姆陈玉英来到北京。两人自1927年一别,已经过去了30年时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毛泽东一看到陈玉英就说:

“开慧当年一直支持我的,她跟我吃了不少苦。杨家对我的恩情很大,开慧的牺牲也是很壮烈的,她是在孩子旁边牺牲的。现在我见到你,就像再次见到了开慧一样,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了,希望你以后经常来北京看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