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1)

封面

阅读古代历史所遇上的基本问题,都是时空的问题。时间上,古人用农历,有初一十五,有天干地支,有国号年号;空间上,有郡县王国,有督府卫所,有侨置郡县。这两个基本问题,困扰了一般阅读历史的读者。如果要钻个牛角尖,非要弄清楚四月丙辰是阳历几月几号,或是江夏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手边没有好的工具书,或是仅仅靠维基和度娘是不会让人满意,而且会让人家兴趣索然的。

其实业余历史爱好者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地理上空间上可以用古今地名大词典和地图,这个话题我们在以后专门讨论。而在时间上是可以借助《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这本书很有用。你必须得有这本书!必须得有!必须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参考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科学依据,也就在此不废话了,直接上干货。它的时间涵盖范围是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000年。其他功能诸如查节气和星期并不常用,只讲它最为核心的部分。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2)

封面

我们以汉灵帝中平六年做例子,在原书的第三十三页。先看表头,分为年序、阴历月序、阴历日序、星期和干支。

年序一列下面,每一个单元格都大致包含有国号、帝号、年号、年数、干支及阳历年数。东汉灵帝因为之前几个年号都是他的,故而在这里不出现了。中平就是年号,数字6就代表六年,己巳代表这一年的干支,是蛇年,189-190代表是这一年的阳历年数。

阴历月序一栏下,有表示阴历月份的12个阿拉伯数字,如果有闰月就会用粗体表示。这一年的12月份出现两次,第2个12月是粗体,故而12月是闰月。而左边只有一个数字2,据说是推算干支用的,但我之前并没有用到。

阴历日序一栏,就要横着看,贴着表头的那30个数字,是真正代表阴历的日期,而具体每年里的横向着看的那些数字,其实是阳历的日期。里面有些数字旁边,有粗体表示的数字和字母,则是代表阳历的月份,因为最后三个月的数字是两位数,占字符,故而用英文缩写表示,O=10月(October),N=11月( November),D=12月(December)。

星期因为不常用,在此不讨论。

干支栏下,是每个月所代表的干支数,是用来推算干支的,这个比较重要。划重点。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3)

版权页

具体的内容介绍完毕,我们开始谈具体的应用。汉灵帝中平6年,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这一年他死了。《资治通鉴》卷五十九页记载:(夏四月)丙辰,帝崩于嘉德殿。由于用干支推算阴历日期和阳历日期是个逆推的过程,我们先用顺推看看这一年的四月初一的阳历日期和干支。

我们先在中平六年找到阴历四月那一行,再在阴历日序第二行找到1号,两个数字交叉,得出数字3。这就是代表了阳历日期是3日。那是阳历哪一个月的3日呢?我们就需要逆着往上找,找到上一行,看到第一个粗体的数字,是5,则代表这是5月3日。

公元190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四月初一,阳历5月3日,它的干支是什么呢?我们找到四月这一行的最后,干支那一栏下,有个数字是42。干支的查询,需要借助另一张表,在原书的最后一页,第四三八页,附表十八,《六十干支与其序数》。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当日的阴历日数加上当月的干支数,那天是初一,月干支是42,则1 42=43,43就是这一天的干支,查得第43个干支是丙午。

需要注意的是,会出现日数和干支数相加大于60个干支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把得出的这个数减去60,让干支序号正好落在60里面,以便查询。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4)

举例一页

那么四月丙辰到底是阳历几号呢?查《六十干支与其序数》,我们得出丙辰的干支序号是53,再减去四月的干支42,得出11,则汉灵帝去世的日期在四月十一,再查阳历,则可得他死在阳历5月13日。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个事情,就是被我成为东汉最长一日的宦官反杀何进时间。具体的,资治通鉴里大概这么写,八月戊辰,何进被杀,庚午,张让等人出逃,并在夜里被追上,自杀。辛未,东汉少帝在小平津遇上董卓,还宫。

查《六十干支与其序数》,这三个日期戊辰、庚午、辛未的干支序号分别是5、7、8,说明这几天是连着的。再查那一年阴历八月的干支数是40。用个位数的干支序号,去减两位数的干支数,就发生了我们上面谈到的问题。故而要将这几个序数都加上60以后再减去干支数,得出25,27,28。则这几日是阴历的八月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这三天,阳历是9月22日,24日和25日。

作为工具来说,这本书是很好用的,多使用就能掌握,我只怕是自己说不清楚,造成困扰。另外,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真是感慨原来这么早就有了这么高的科技。掷笔三叹!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excel(两张表格我的说明书)(5)

六十干支与其序数

以上文章是我诸多原创文章里的其中一篇,抄袭或者借鉴都非是我的特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