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善恶的五种学说(被现代人忽视的善恶发生机制)

中庸包含有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传承上古之圣人心法,指出国家治理有九条原则,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要注意的。依据现代西方管理思想,我们普通人不管哪一种职业,从管理者这个概念上来说,这九条原则是可以借鉴的。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谈政治哲学,也不是谈企业管理,我们重点看孔子告诉鲁哀公践行这九条原则的中心是什么?

"诚身"就是这个中心。诚身,即先建立自己

原文后面说,"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字面意思是说,我们要反省自己,哪一条是善路,哪些是善行,这个搞不清楚,你身不能诚,身不能诚,你亲朋好友的关系也处理不好,也得不到社会和人们的信赖,你的人生之路基本就跨了。

这么说是不是孔子本意呢?是,也不是。



关于人性善恶的五种学说(被现代人忽视的善恶发生机制)(1)

诚身怎么做到?明乎善是指我们普通认为的善行吗?

后面说了:择善而固执之,就是选择一种善,牢牢地坚守,使自己的思想专一不变,这是必要条件。

什么是善?这是个大问题,古今中外各有解释、各有道理。

中医角度看,这个善念、善行是能使人身心愉悦的,以此为判断标准很容易。但是,加上人为观念,又分两个方向了,比如,我盘算着骗了一些钱买部手机,我心里也很爽啊!这也是善吗?这肯定不是,很明确地说。佛家禅定生喜乐,但我们一般人达不到。

颜回的修养,得一善就抓住不放啊,这个"善"指什么?孔子择乎中庸,守不到一个月的(孔子自谦的说法啦),他守的是什么?

孟子说,可欲之谓善。这是修身境界上的问题了,可欲,指内心激发的一种的力量,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我们追求外界物质东西一样的那种力量,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废寝忘食。这么说的话,追求物质也是善了?当然不是,因为你一旦受到挫折,这个力量就跨了,下一步"有诸己之谓信"更免谈。



关于人性善恶的五种学说(被现代人忽视的善恶发生机制)(2)

上面从中医、修养两个角度谈了一下对善的理解,下面,我们转到实际生活中来,谈善行

佛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佛家学说的中心哈,这里的善,当然是善行啦,佛家有一整套关于善的解释和行善要求,这里不做阐述。那么,也要来点儿干货才行啊。

唯识认为,前五识"性境现量通三性",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眼、耳、口、鼻、舌五根,在作用的时候,是通三性的,三性即善、恶、无记。这里不谈人性善恶问题哈。譬如,我们眼睛,看到不喜欢的可能会瞪眼,穿着不是名牌的衣服感觉不爽,这些都是前五识对应外境与五根的作用,这个作用添加了意识,就有善、恶、不善不恶的区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善恶行为的开端。



关于人性善恶的五种学说(被现代人忽视的善恶发生机制)(3)

明乎善不容易,人的观念、外界因素、伦理关系等等都有诸多影响

那么,不区分了,我一心行善,多做善事可以吧?当然可以,不过境界上不够,这样也是主观的,也没有明乎善。这样的行为没有多大的影响,比如,一心为某个人好,好得过头,好得人家受不了,怎么着也不能给差评,给个"好人"称号。

《老子》言:善行无辙迹。所以,这里的善从行为上是中性的,没有功利性,这样才能做到诚,理搞不透,不能算身诚。这个发生机制在于:明乎善,进一步影响心理的转变,再进一步生理的转变,行为表现得以转变——气质变化,达到诚的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