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院感防控日常工作(基层院感防控如何做到位)

做好院感防控日常工作(基层院感防控如何做到位)(1)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工作事关医院安全,不能出错、也不容出错!

本月初,河南安阳滑县9月1日通报发现的28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详细。其中多名感染者为卫生院职工,还涉及县医院、多家诊所、村卫生室。(《警惕!一卫生院多名医务人员感染》)基层院感防控再次成为行业热点。

事实上,一旦医疗机构出现了院内感染事件,从医院职工到来院患者、陪护人员纷纷感染,给社会和医院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工作事关医院安全,不能出错、也不容出错!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各级医疗机构要深刻汲取院感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居安思危,做实、做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第一责任人,压实责任

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负责人、各科室主任是院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直接对管辖范围的院感工作负责;同时,还要负责督导科室院感监控人员每天对疫情防控情况给予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推进。

二、严抓 “五个一”,落实首诊负责制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好所有进院人员“五个一”管理,即:“一看、一测、一扫、一查、一问”,“看”即看来院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口罩;“测”是测量进院人员体温;“扫”是督促来院人员扫场所码;“查”是查验进入人员的健康码和行程卡情况;“问”是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把可疑人员与普通患者在进院的那一刻区分开来,对有可疑症状的患者要严格闭环管理。乡镇卫生院(分院)负责做好本院和辖区村卫生室的发热患者闭环管理,联系送至县域内指定发热门诊。

三、加强住院患者和陪护的管理

住院病区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各科室、各卫生院(分院)指定专人对进入病区人员进行专门管理。

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提供效期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危重急患者除外)方可住院。

做好住陪人员的健康宣教、健康检测工作,在院期间不探视、不离院、不串门、不扎堆聊天、按规范佩戴口罩。

四、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差异化核酸检测

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核酸检测,织密每一道防线。及时调整核酸检测频次,疫情严峻时检测频次调整如下:

1.进入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急危重症患者边救治边检测;入院后核酸检测频次与所在诊疗科室工作人员相同;不明原因肺炎、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每周两检。

2.核酸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交通卡口一线工作人员、“点对点”接返工作人员、发热门诊、隔离场所工作人员每天一检。

3.其余医疗机构所有工作人员每周两检。

4.发热门诊、呼吸科、感染科门诊病房的地面、物体表面等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规范核酸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整改,防止疫情发生。

五、加强门急诊管理

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加强预约诊疗,减少聚集,保持两米距离,规范佩戴口罩。

六、消毒到位,规范防护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规范穿戴脱防护用品,落实环境清洁消毒要求,特别是重点部门、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及检测工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及污水处理,感染性织物的处置工作。

七、抓严抓细抓小,查漏补缺

各医疗机构要加强院感防控培训、督导,查缺补漏。要善于提前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抓严抓细抓小,对薄弱环节不能怀有侥幸心理,摒弃“差不多”,要拿出具体方案、整改到位。

八、强化机构负责人监督问责

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职能科室要经常性地开展监督管理,对在督查中发现工作不力、敷衍塞责、屡教不改的科室或职工取消年度评优、评先等资格,并予以严肃问责。

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重视,还要把院感教育自上而下进行传导,把院感观念延伸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之中,延伸到餐厅、保洁、陪护等人员头脑之中;要严把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防控,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防死守、毫不松懈,切实守好医院疫情防控阵地。

来源:医学界基层医声

作者:严峻

责编:崔佳慧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做好院感防控日常工作(基层院感防控如何做到位)(2)

做好院感防控日常工作(基层院感防控如何做到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